APP下载

利用“抗疫”鲜活教材 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2020-12-05张金禄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疫生命疫情

张金禄

(云南省下关一中,云南大理 671000)

从武汉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非典”之后我国遭遇的更大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面前,老师、学生及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又该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呢?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共同尽力。特别是面对教学条件和交流空间的变化,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善于把疫情、灾难变成教材,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与时俱进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所体现出来的制度优势、爱国热情、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追求,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必要。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势,着眼今后防患于未然的客观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当有自己的应对和思考。

一、契合学生认知特点,培养学生政治认同

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端,高中阶段是学生将成人又未成人的关键节点。高中生大多在15~18 岁,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交叉作用,个体心理与共同认知均衡参差,具有明显的一些阶段性特点。成熟前的动荡性:思维敏锐但容易偏激,热情豪爽但容易波动,意志渐强但仍然脆弱,导致在对待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容易出现矛盾和困惑、苦闷和焦虑。自主意识的排他性: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因为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旦遭遇挫折便陷入种种消极情绪之中。活动中的草率性:虽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有时还会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来。情绪内容的广泛性:处理具体问题易感情用事,也会对潮流盲目跟从,有时甚至会出现失控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动机需求的主观性: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判断标准与行为,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求知行事的片面性:求知欲旺盛,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吸引,但在多元文化冲击和多变信息轰炸时,缺乏对客观事物的深入了解和把握,缺乏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的观照与衡量,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与取舍能力〔1〕。可以说,在经历九年的义务教育之后,高中生进入了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甚至决定他们一生的关键期,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既是立德树人的窗口期,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决胜期。

政治认同是培根铸魂的根基,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所谓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根据高中生的认知和身心特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启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以正确舆论为导向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帮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比如对网络上有关疫情防控的形形色色的言论,对科学防控措施和伪科学防控措施,对真疫情通报和伪疫情谣言,对西方一些媒体和政要利用疫情抹黑、唱衰中国经济政治的言论等,要及时发现并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具体教学中,要讲究针对性和艺术性,将启发性和灌输性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的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问题,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认识社会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增强学生辨别意识形态中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的能力,直面疫情,消除恐惧,明辨是非,维护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要以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抗“疫”事例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充分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思维、参与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弘扬家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

二、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更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题中之意。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抗“疫”、可歌可泣、众志成城的现实表现,可以说正好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四个自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鲜活的教材。

大灾大疫大战是对一个国家的大考。考什么?考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考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考政府的感召力、组织力和执行力,考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总之,就是对我们常说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来了一次大考。考的结果如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作了评价。谭德塞称赞疫情面前的中国政府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采取了及时有效的举措,令人钦佩;应对大疫的中国有制度优势,值得各国学习。一是中国政府展现出了坚定的政治决断力;二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展示出了卓越的领导力;三是中国科学家展现了非凡的能力。谭德塞还对中国深表感谢,因为中方抗疫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盛赞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了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2〕。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崛起确实有令发展中国家羡慕的打破欧美定式的国家制度。一是有一个凝聚全民的共同目标,中华复兴,共同富裕。二是有一个容纳最多民族精英的执政团队,理念是为人民服务。三是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成为核心,使14 亿人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四是百年受辱的民族有一个传统,每到危急关头就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五是血与火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有一种每到危难当头总是身先士卒的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中国制度,14 亿人过年不串门,亿万人封城和全部自我隔离,3万多名医者赶赴武汉,20多个省支援湖北……哪一个国家哪一种制度能够迅速做到这一切?只有中国,只有中国的制度。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有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与时势紧密结合,才会有鲜度、热度和力度,从而对学生产生无可替代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因此,不失时机地抓住抗“疫”契机,利用好这些抗“疫”资源,生动鲜活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帮助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孜孜致力于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也能够大有作为。

三、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心系抗击疫情第一线,用爱国主义浇灌心灵,汲取爱国主义养分,众志成城,凝心聚力,让爱国主义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抗击的伟大斗争中,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紧急动员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涓涓爱心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疫情防控工作中无数感人的事例,内容虽各有不同,但贯穿始终的都是家国情怀和全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与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从身先士卒的84 岁的钟南山院士、72 岁的李兰娟院士,到奔赴湖北抗疫一线的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解放军官兵,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催人泪下的场面,让我们心潮澎湃,心怀敬仰;全国各地纷纷采取一级响应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落实到户,精准到人;火神山医院用时10天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使用,成千上万的抗疫物资火速输送到武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新闻报道的这一件又一件事,时刻感动着我们。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没有安定富强团结的国,哪来安稳幸福温暖的家?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是无数幸福小家的坚强保障。越是这样的危难时刻,越是能感知来自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与美好,越是在大灾大疫大战中,越是能感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行政的能力,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空前团结,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勇赴危难的英雄群体,总之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中华民族。国外媒体纷纷称赞中国政府超强的应急动员能力和反应速度,认为如果发生战争,这样的国家一定是不可战胜的。生活在这样的国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我们最大的自豪、最大的幸福。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深入挖掘背后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爱国声音,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正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从而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四、渗透道德品质教育,助力学生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抗击疫情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涉及道德问题特别是社会公德问题。2003 年的非典和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均根源于不良道德观念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均凸显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个自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媒体平台,除了及时了解疫情的最新情况,也看到了各地出现的种种让人无比愤慨的现象:有的人拒绝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甚至出现阻拦殴打执法人员的现象;少数受感染者明知病毒的高传染性却故意隐瞒并出入公共场所,致使有人受到传染,致使许多人不得不隔离,增大了疫情的蔓延和社会防控成本;有的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囤积居奇发国难财;有的人唯恐天下不乱造谣传谣,加剧民众恐慌。上述种种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有悖于最基本的做人准则,而这些反面素材也充分说明了素质教育和社会公德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作为育人的主战场,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体现一名社会公民应有的道德素养。

道德教育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约束,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战胜疫情的有力保障。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人们在被满满的正能量感动的同时,还有一些“杂音”扰乱着视听,制造着恐慌,危害着疫情防控工作,有的人为搏眼球不择手段,故意散布不实信息,有的人利用民众恐慌和避险心理,谋取不义之财;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借机攻击一线防疫人员,制造社会对立,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3〕。因此,学校要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途径,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将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及正面声音,及时准确权威地通过相关平台予以发布,让学生既掌握疫情防控和自我防护的知识,又接收正面准确的新闻内容,避免被谣言、不良信息影响。同时必须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强化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唤醒学生内心的良知,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序和良俗,坚守作为公民的底线和红线,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加强生命生存教育,珍爱生命勇于担责

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主要针对和控制青少年学生自杀、轻生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命不保,何谈教育?2008 年以来,云南省教育厅倡导“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有益探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遭受重大威胁。其实生命教育的暗示无所不在,疫情与突发灾难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真实教育。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我们再次感受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微小的病毒竟然可以使成千上万人陷入生命危机,使上亿民众陷入焦虑与恐慌。新冠肺炎至今在国内已有数万人感染,数千人死亡,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专家说,病毒源于野生动物,而2003年非典的源头也是野生动物。有人做过统计,78%的新发传染病都源自野生动物。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人类不断侵占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把它们赶进了人类世界;另一方面是一些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私自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人类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破坏自然的平衡,迟早要招致自然的报复。澳大利亚的山火,非洲和南亚蝗灾,新冠肺炎疫情,都是人类惨痛的教训。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不要肆无忌惮地索取,而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如无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味地野蛮征服、攫取破坏,一旦伤害的次数到达了某个“临界点”,大自然就将以人类不可承受的方式如数返还。敬畏自然,归根到底就是要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悲剧才不会重演。

正是为了弥补人类破坏自然的过失,正是为了与时间赛跑挽回生命,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以绝症之身冲锋在前、连续奋战,努力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抗疫救死扶伤之中;无数的科学家、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基层干部群众勇闯疫区,以“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的楷模。与此同时,疫情的蔓延让全国各地各学校都推迟了开学时间,在“加长版”的假期期间,有的学生每天刷朋友圈,通宵玩游戏,有的学生每天“躺尸”18 个小时,这其实是对生命的无端浪费,也是我们抗“疫”主旋律中的杂音。须知防疫在家,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是可以的,但是珍爱生命的同时应该是珍惜时间提升生命的价值。停课不停学,查缺补漏加强学业,因人而异拓展自我,谋划人生明确取向等,对学生应该都是不言而喻的。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精心选取和利用好这些材料,通过身边案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在成长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比如通过在线课堂、学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注意改善家庭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出门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科学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减少出行,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合理安排假期学习生活,主动开展课外阅读、艺术鉴赏、家务劳动、室内锻炼等;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学习和了解科学、规范的防控知识,不怀侥幸心理,坚定防疫必胜信心,既注重个人的防护,也要履行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为抗击病毒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此之类,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体验和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唯一性,树立珍视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总之,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在灾难面前,学校要把握时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始终,特别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全过程中,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必须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把疫情灾难变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坚韧不拔、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学会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与祖国一起成长,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抗疫生命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