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

2020-12-05丽,叶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正念来访者疗法

龙 丽,叶 宏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一、辩证行为疗法关于情绪调节的原理及技能模块

(一)概述

始于2019 年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挑战。困难而残酷的现实情境给人们带来各种情绪情感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处在寒假状态中的大学生群体须面对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疫情困难现实,容易产生对新冠肺炎的恐惧、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探索具体可用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势在必行。

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DBT)是一种多管齐下的认知行为疗法,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玛莎·莱恩汉(Masha Linehan)提出,最初用于治疗具有慢性自伤及自杀史,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诊断标准的患者。BPD 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以人际、行为、认知、情绪等多方面功能障碍为特征。辩证行为疗法的发展背景为行为疗法及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基础上借鉴并融合了东方宗教思想中的禅念,提出了独有的正念(mindfulness)概念,综合运用“团体技能训练、个体治疗、电话技能咨询、治疗师咨询团队”等多种干预手段①参见“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大会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会议会后工作坊:辩证行为疗法(DBT)的咨询过程与核心技能工作坊”学习材料,授课教师:Marcus Rodriguez。,帮助个体面对情绪困扰,使其走出因不良情绪而导致的心理困境。经过近30年的发展,辩证行为疗法已经成为一种实用而成熟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应用。

(二)辩证行为疗法对情绪调节的原理机制

辩证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贯穿着辩证哲学和生物社会理论的观点,该疗法强调“生物社会理论”与“辩证法”二者的结合。“生物社会理论”是莱恩汉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进行研究而提出,用于解释个体精神障碍产生的机制。该理论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调节方面的障碍,是因个体“先天的情绪脆弱性”与“后天的不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先天的情绪脆弱性”指因基因、胚胎期宫内环境、气质等生物因素而导致的情感不稳定倾向,具有先天情绪脆弱性的个体在情绪体验上表现为高敏感性、高反应性和情绪唤醒平息的缓慢性等〔1〕,在面临刺激性生活事件时个体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而不能自拔,感受到持久的情绪痛苦。“后天的不良环境”对个体而言是一种不认可环境,此环境具有“长期反复的批评、贬低、轻视、惩罚、对情绪表达的负性强化和对问题解决的过分简单化”等特征,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在情感需求方面容易受到忽视甚至虐待,导致其容易产生情绪管理方面的障碍。如果个体具有先天的情绪脆弱性,又在后天的不良社会环境中成长,两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就会强化或加重对个体情绪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极端行为的发生。针对个体的上述情绪失调问题,辩证行为疗法综合运用团体技能训练、个体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提升个体对情绪的调控能力,给予其认可环境的支撑,缓解情绪失调现象,使其保持心理平衡。

辩证行为疗法在治疗中纳入了“辩证法”的观点,强调辩证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改变过程对个体思维和行为的影响。“辩证的世界观”是一种将事物所具有的普遍联系性与整体性用于理解人类困境的观点,认为现实生活中客观事实虽然存在,但事实的成立离不开特定的情境,情境的变化导致客观事实总在不断演化。因此,对于个体的思维或行为,辩证的思维方式是理解人们对生活事件所持有的每个立场及其相反立场,认为看似矛盾的两种立场可以被统一即合题。“辩证的改变过程”是在充分考虑情境并非一成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寻求统一两种矛盾立场的替代途径即合题,解决两种不同立场之间的矛盾〔2〕。比如在对来访者情绪困扰问题的帮扶工作中,来访者可能坚信以某种方式表达愤怒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但咨询师却认为这种表达愤怒的方式存在问题,为此帮扶工作可能会陷入僵局。辩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两种立场上达成合题,认识到表达愤怒在某些情境下或许有助于解决情绪问题,但在另外的情境下可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近期网络上报道的疫情重灾区的疑似肺炎患者,在求治过程中因床位缺乏、不能得到及时医治等问题,对医护人员存在非理性认知,过度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伤害医护人员,此现象的频频出现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引发一系列妨碍医治问题的产生。针对此状况,咨询师可以和来访者交流探讨在哪些情境下可以有效地表达愤怒,在哪些情境下应避免表达愤怒,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因愤怒表达所产生的一系列妨碍就医问题。“辩证法”的观点在辩证行为疗法中以各种解决情绪问题的辩证策略呈现,辩证策略最根本的原理是通过接纳与改变间的辩证达成两个矛盾立场之间的合题,接纳包括对来访者现有的状况和行为等的全盘接受,改变包括对不良情绪、非理性思维和行为的调适等。在对来访者的帮扶过程中,辩证策略始终贯穿于其中,为达成矛盾的平衡有时更倾向于接纳,有时更倾向于改变,目的在于促进来访者行为模式的开拓与认知技能的提升。

(三)辩证行为疗法对情绪调节的技能模块

辩证行为疗法包括“团体技能训练、个体治疗、电话咨询和咨询团队”四种基本治疗模快,完整的治疗项目包括所有的治疗模块。“团体技能训练”以团体方式开展,包括正念、痛苦耐受、情绪调节、人际效能四个技能模块〔3〕14,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学习其早年生活中未能习得的特定行为、情感、认知与人际技能。“个体治疗”是治疗师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和交流,贯穿于整个帮扶过程。个体治疗中治疗师为来访者创造充满共情与接纳的认可环境,通过行为分析识别来访者问题行为的来龙去脉,采用一系列问题解决策略实现个体行为的改变;使用辩证策略帮助来访者从“非此即彼”的对立立场达成“既此又彼”的辩证合题,同时将团体技能训练项目中的技能加以应用,通过行为演练的方式强化个体自我调节的技能。“电话咨询”是治疗师通过电话辅导来访者在日常生活情景下应用技能的过程,一般通过简短的通话在个体需要技能又无法有效应用技能的情形下为其提供辅导,增强个体运用技能的能力。“咨询团队”从团体的角度帮助治疗师解决咨询中存在的问题,为治疗师提供新视角和新对策,提升其服务能力。

综上,辩证行为疗法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方法,该疗法更加关注来访者行为的变化过程,采用不直接改变的辩证策略,寻找接纳和改变之间的平衡,减少情绪波动的幅度,结合团队技能训练项目促使个体学习新的行为,走出因现实困境导致的情绪困扰,呈现出该疗法所具有的独特性。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面临的情绪问题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反应,包括情绪的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和外在表现三个要素〔4〕168。情绪可分为原生情绪和衍生情绪〔3〕117、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正常情绪和不良情绪等〔4〕170。原生情绪是个体面对刺激性事件的第一反应,个体对原生情绪的情绪化反应即为衍生情绪,原生情绪可能会无限制地引发一系列的衍生情绪;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体现了情绪的两极性,给个体带来愉快体验的情绪为正性情绪,给个体带来痛苦体验的情绪为负性情绪,二者都是个体对外部刺激做出的正常反应;正常情绪是由适当原因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与引起该情绪的情景相适应的情绪反应,不良情绪指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过于持久的负性情绪,该情绪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生理发育虽已成熟,但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缺乏生活的经验和应对问题的技巧,在面临生活中的刺激性事件时,容易出现困惑和烦恼,特别是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残酷现实,容易产生对肺炎的恐惧、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如果这些负性情绪不能及时调适,会引发更多衍生情绪或不良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大学生群体来说,获得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具备面对困难情境的能力,是维护其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可用策略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对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技能模块对情绪问题干预的效果,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可通过以下策略使大学生获得心理帮扶,提升其应对困难情境的能力。

(一)使用辩证策略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痛苦

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困境中会因各种情绪问题面临痛苦和烦恼,辩证策略强调个体应以允许事物自然变化的态度去面对该困境,以一种“全盘接受”的方法来提高自己面对痛苦的能力。全盘接受意味着个体须正视自己所面临的现实情景,不去对它进行评判和指责,不用愤怒和责备与已经发生的事纠缠不休,因为责备、愤怒或沮丧并不能改变现状,只会增添更多的痛苦和烦恼〔3〕22。现实生活中接受令人痛苦的情景对很多人来说是困难的,个体可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可通过暂时转移注意力、放松和自我安抚等策略去面对。“暂时转移注意力”可用的技能包括暂时离开让自己痛苦的情景,做令自己愉快的事等,这样可以避免给自己的不良情绪火上浇油,使自己的情绪得以慢慢平复,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获得更加清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放松和自我安抚”可用的技能包括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的刺激使自己获得舒缓、放松和宁静。比如欣赏悦目的植物盆栽,聆听舒缓美妙的音乐,品尝美味佳肴,给自己做肩、颈、头部按摩等,通过放松和感受愉悦使自己从痛苦中暂时得以解脱,获得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力量,提升自己面对困境的能力。

(二)通过辩证思维改变非理性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大学生在面对现实中的负性刺激性事件时,会产生某些触发情绪痛苦的思维方式〔3〕131,比如“我是个倒霉的人”“什么坏事都会找上我”“我完蛋了”“我是个没有用的人”“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会帮助我”等,这些触发性思维往往以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存在,使个体体验到更多的不良情绪和压力,成为其生活中强大的消极力量。辩证的思维方式认为通过接纳与改变间的辩证可以达成两个矛盾立场间的合题,也就是说,面对生活中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在改变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的问题或行为时,也需要不带任何评判地接受现实的自己。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网络交流方式我们接待过这样的来访学生,说自家居住小区的邻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据说下水道也会传染,自己面临被感染的危险。面对每天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数据的剧增,该学生倍感压力和焦虑,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是“我完蛋了”“我会染上肺炎”“我是个倒霉的人”“没有人能帮我”等,辩证的思维方式是承认自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确实面临困难和麻烦,自己必须去面对这个困难,但事情可能没有想象的这么糟,自己身处病患小区但也存在没有被感染的可能;即使真的染上肺炎,也有可能得到治愈,毕竟治愈的人数远远超过死亡的人数。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接纳与改变的合题,在接纳问题上,如果个体带有评判地接受自己,会导致在对自己作评价时更多依靠自己的感受,受情感控制的思维—情感思维就会出现,过多的情感思维会歪曲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想法和判断,使其很难做出理智的决策,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情感思维相对的是“理性思维”,它可以使个体清楚地思考正在发生的一切,指导其做出理智的决定〔3〕87。对个体而言,在思维方式上过度的理性或感性都会产生问题,达成情感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的平衡有助于个体做出明智的决策。

辩证的思维方式可以避免大学生群体以更多非理性思维去评价自己,在面对疫情困境时实现接纳与改变的合题,对生活事件做出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三)通过正念技巧提升处理心理困境的能力

正念是辩证行为疗法的核心技能,也称为冥想,指个体意识到当前自己的思想、情绪、生理知觉和行为的能力,其前提是不评判指责自己和自己的体验〔3〕67。或者说,正念是个体以一心一意、关注当下、不评判指责自己的方式去意识自己的思想、情绪、生理知觉和行为能力的注意方式。正念是一种需要练习的技巧,该技巧通过做“冥思训练”获得,包括“正念呼吸、慧心冥想、理性去做事”三种技巧的训练〔3〕105。“正念呼吸”可以帮助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这一生理体验上,学会识别和区分主观判断和实际体验,避免主观判断对不良情绪的强化,让任何分散注意力的想法或评判飘然离去,使个体舒缓地平静下来,更好地控制其不良情绪。“慧心”是个体能够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是在情感思维和理性思维二者之间获得平衡的过程。“慧心冥想”训练可以帮助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慧心中心,找到体内慧心的中心部位,该部位的直觉感受有助于个体做出理性的决定。“理性去做事”是将之前的训练运用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不加任何评判的态度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当时的思想、情感、身体感觉以及行为上来,使自己对日常事务越来越专注,获得更加丰富和完整的精神世界。

大学生群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使其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困境时容易陷入消极情绪而不能自拔,感受到更多不良情绪的困扰。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研究证明,正念是提高个体积极情绪和心理弹性的有效干预方法,其作用的生理机制是正念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脑左侧前额皮质的激活,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较高的左侧前额皮质激活有关〔5〕。因此,引导大学生学习使用正念技巧是提升其情绪调节能力的有效策略。

(四)通过情绪调节技巧提升管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调节技巧是辩证行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莱恩汉的生物社会理论,情绪失调一方面源于情绪调节系统的生物性机能障碍,另一方面受个体早期童年经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不良情绪的调节需要对个体的内部过程和外在行为进行监控,以健康有效的方式应对使人产生痛苦的原生情绪和衍生情绪,缓解情绪失调现象。针对大学生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生的情绪困扰,可通过“观察并接受情绪、增强正性情绪、关注影响情绪的健康问题、进行情绪宣泄、逆情绪而为”〔3〕120等策略提升该群体管理情绪的能力。

“观察并接受情绪”是对自己情绪的了解和接纳。在此过程中个体须放慢对情绪的处理速度,去觉察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弄清楚这些情绪是如何影响自己随后的行为和感觉的。可通过回顾最近自己在情绪上发生的事情,围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种状况使自己产生怎样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基于这样的感觉自己说过或做过些什么、这样的情绪或行为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梳理,努力分辨出自己的原生情绪和衍生情绪,以及自己对这些情绪做出的反应。通过梳理,个体会发现:情绪、思维和行为是联系在一起的,强烈的情绪常常引发非理性的思维和强烈的行为反应,而思维和行为又将反作用于情绪,三者处在相互循环的系统中。此过程中如果个体应对的是更加健康的行为和自我肯定的想法,该循环也将导致更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在觉察和识别自己情绪的同时,使用一些接受情绪的技能,比如痛苦忍受和自我安抚、正念呼吸或思想解脱等,可以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陷入痛苦的情绪循环之中。

“增强正性情绪”可以使个体产生更多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痛苦和烦恼。能使个体产生愉快情绪的方法是为自己创造愉快的经历,尝试每天为自己做一些愉快的事情。如和朋友网络聊天、在家看电影或锻炼、淘宝购物或给自己做一餐美食、听优美音乐等,通过开心的活动使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关注影响情绪的健康问题”可以提升对情绪管理的有效性。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会影响人的感受和体验,如果个体正在经历某种疾病或身体疼痛,会使其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又会加剧情绪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因此,在对情绪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身体疾病或痛楚采取措施,均衡饮食,不吸烟或酗酒,保证充足睡眠和加强体育锻炼”等策略,可使情绪管理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进行情绪宣泄”意味着个体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对情绪不再回避而是面对。当情绪反应发生时,个体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能量积聚起来,产生情绪困扰。传统的情绪宣泄技巧包括:通过倾诉把烦恼说出来,通过运动把能量释放出来等。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的现实,可通过网络平台等的心理热线获得专业咨询师的心理帮扶和支持,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此外,与传统的情绪宣泄相比,辩证行为疗法的辩证策略也为情绪宣泄注入了新的理念,着眼于“观察情绪而不对其进行评判,感觉和面对情绪,允许该情绪使自己难过,努力把每一个对自己、别人或这种情绪本身产生的想法任其飘然远去,继续观察直到情绪改变或减弱”等进行情绪的宣泄,达成对负性情绪接纳和改变的辩证合题。

“逆情绪而为”是在觉察并承认自己情绪存在的基础上,用相反行为减弱情绪冲动的策略。比如疫情期间一个年轻女孩说,自从父母双双感染肺炎后,自己冒着风险带父母去看病,常有求助无门,孤苦无依之感,对医疗救治的艰难和无力感到愤怒,该愤怒情绪引发的行为可能是对他人攻击或报复的冲动,而逆情绪行为则是用不带攻击性的语气说出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尽力为父母和自己做些开心的事而不是施以攻击或报复,这样的行为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又起到了不激化与他人的矛盾、不给自己的情绪火上浇油的效果。因此,逆情绪行为能积极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情绪,更好地面对困难情境。

(五)在大学生群体中强化“团体技能训练”项目

辩证行为疗法的“团体技能训练”项目包括正念、痛苦耐受、情绪调节、人际效能四个技能模块,各个模块以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为基础,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改变可以使情绪情感发生相应改变;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寻找行为出现、发生和维持等行为因素,打破其中的关联,操纵行为并建立新的替代行为使情绪得以调节改变〔5〕,通过行为演练的方式强化个体自我调节的技能。该项目的各个技能模块涵盖了很多处理情绪困扰的新方法和新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个体学习之前未能习得的行为、情感及认知方面的技能,将为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通过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强化大学生群体对各个技能模块的学习和训练,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综上所述,辩证行为疗法以情绪调节为主要目的,其辩证的思维方式及相关策略,将有助于大学生以健康的方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情绪困扰或痛苦,改变非理性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减少情绪波动的幅度,走出心理困境,有效提升个体面对困难情境的能力。

猜你喜欢

正念来访者疗法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