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浮力实验,串联物理思维
2020-12-05葛晓灵重庆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葛晓灵 (重庆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创新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以浮力创新实验为载体,增进学生对浮力概念及浮力的深刻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从实验探究中发展创新思维。
一、引出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
在认识浮力概念时,通常利用乒乓球浮在水面来分析乒乓球所受的浮力及方向。但在创新实验中,从认知冲突下手。借助于热熔胶、环形磁铁,黏在乒乓球底部,置于透明玻璃杯,在杯底再放一环形磁铁,使其与乒乓球底部磁铁想吸引。向玻璃杯注水前,问学生,乒乓球会怎样?很多学生认为“乒乓球会浮起来”。然而,水注入玻璃瓶后,乒乓球并未浮起。这一实验设计,让学生感到惊讶。藉于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乒乓球在水里没有浮起来?但如果将玻璃杯下方的环形磁铁偷偷移走,乒乓球又浮在水面。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对浮力实验的探究兴趣。再结合浮力实验内容,在透明水槽中放置乒乓球,用热熔胶将细线黏在乒乓球外侧,另一端黏在水槽底部。在注水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显然,乒乓球在注水时,慢慢浮起来,细线也被拉直,并与水槽底面垂直,说明受到了浮力,且方向是垂直向上的。由此,从第一个实验的惊讶,到第二个实验的理解,学生从观察中认识浮力,且明白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在实验对比中,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展开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严谨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关注实验过程体验,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
为了更真切、直观、准确地探究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围绕整个实验过程,对乒乓球浸没前、浸没后所受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展开探究。从原理来看,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浸没深度无关。但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利用测力计、干电池、挂钩,组合成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在未浸没前,干电池受水对它的浮力作用,示数变小;而在浸入后,示数不变,说明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准备两节干电池,一种方案是将干电池上下粘结,用弹簧测力计连接挂钩逐渐浸入水中,浸没前、浸没中、浸没后及下沉一定深度,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值;另一种方案是将两节干电池横向粘结,挂钩置于中间,用测力计连接挂钩,逐渐浸入水中,在浸入前、浸入中、浸没后及下沉到一定深度,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值。假设,第一种方案,干电池浸没水中后的测力计示数为F1,第二种方案,干电池浸没水中后的测力计示数为F2,两种方案所得测力计示数有何关系?实验结果显示,F1=F2。说明两种实验,干电池的体积是相同的,在不同深度下,干电池所受的浮力是一样的,与深度无关。物体在浸没水中后,其所受的浮力与体积有关吗?前面探究了两组干电池的体积是相同的,如果再设计矿泉水瓶实验,将一个矿泉水瓶,慢慢浸入水中,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发现,当矿泉水瓶逐渐浸入水中时,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这与矿泉水瓶浸入深度的增加,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有关。干电池实验,两次排开水的体积都是相同的。但矿泉水瓶排开液体体积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由此可见,在对浮力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得出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但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三、拓展学生实验视野,促进学以致用
在前面的实验中,结合乒乓球浸入深度的变化,探究了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结合矿泉水瓶浸入体积的变化,探究了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从浮力知识点来看,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体积有定性关系。怎样清晰地反映液体密度的变化对浮力有影响?我们引入一件工艺品,该装置为密封容器。容器内注入某种液体,液体内放置多个玻璃球。球内注入不同颜色、种类的液体。球的下方标记对应的数值编号。将该装置分别置于冰水混合物和温水中,观察装置内玻璃球位置。整个实验,实质上是一个温度变化实验。最初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较低,所有玻璃球浮在液面上,但在温水中,装置内的液体受热膨胀,导致密度变小,玻璃球所受浮力变小,当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时,玻璃球就会下沉。通过该创新实验,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总之,物理实验不仅是反映物理现象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探究物理问题,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养成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创新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从串联实验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升物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