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0-12-05祁国华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教书育人 2020年23期
关键词:意志科学素养生物

祁国华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高中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性阶段,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大多是在高中阶段形成的,但是由于高考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客观存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一直都是“重知识、轻人文”的,导致很多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过于强调知识学习,缺乏应有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实践精神,进而限制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育。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更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激发科学意识,增强科学意志

生物是一门科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渗透科学意志与科学精神教育,实现科学素质教育目标。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体系中有很多关于生物史、生物科学家生平、生物科学成果探索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趣味性比较强,而且也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激发学生科学意识和增强学生科学意志的有效素材。首先,生物教师要善于利用生物科学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和重大事件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建立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志,调动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动性、严谨性,增强探索生物科学真理的意识。其次,生物教师可以借助生物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达尔文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植物进行观察、收集,其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克服困难、认真严谨等科学意志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学生在学习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就会变得更加认真和主动。最后,生物教师在实验环节一定要规范操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进而对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和意志进行有效地培养。

二、注重科学实践,培育科学精神

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外,还会涉及生物实验和课外实践方面的教学,后者对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更加重要。同时,生物实验与实践也是生物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开展实验与实践教学可以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进而对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进行更好的培养。首先,生物实验的教学形式相对新颖、形象和生动,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生物实验,从中即便可能会经历一些失败,但是通过相互合作也能达成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增强学生科学实践与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渗透目标,生物教师可以增加探究性实验、集体性实验、互动性实验的比例,减少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即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营造出一个集体性的实验氛围,这对于学生实践探索精神和科学实践精神的培养都是相对有利的。最后,生物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的目标。例如,在操作显微镜的实验过程中,生物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亲自操作和观察的机会,若实验器材相对较少,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学会集体互助、合作与分享,这些都可以成为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反思生命科学,认同科学价值

生物是一门与生命研究紧密相关的课程,所以其中关于生命教育和伦理教育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能够实现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也为科学素养教育的渗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对教材内容中有关生命科学及伦理教育素材的发掘和积累,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伦理价值观。例如,在讲解种群和群落章节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种群的形成、发展、演化、消亡的过程,认识到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对生命的存在产生敬畏。同时,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对人们传统的伦理价值观造成了冲击,这些也可以成为科学素养教育的内容,如克隆、转基因、试管婴儿等,都可以成为对学生开展伦理教育的有效素材。

总之,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物课程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能,做到生物知识传授与科学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丰富科学素养教育的角度和途径,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均衡发展,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意志科学素养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第12话 完美生物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观点集萃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