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发展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0-12-05石昊星杨同华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
石昊星 杨同华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
一、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困境
1.办学条件困境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和资源,如学校环境、操场设施、多媒体教学器材与实验室器材配备等均有很大改善,依托“三通两平台”统一工程,校园数字化建设也基本达标。但是教学软件资源缺乏,教学设备更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外书、工具书数量少且种类单一,数据显示,目前有近半数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没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同时,学校的需求、能力和数字化教学设备使用不相匹配。学校教师培训不到位导致设备的很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大部分的乡村小学都配备了电子白板,但实际教学中多用来播放教学课件、视频,几何画板、工具库等功能因操作复杂所以很少被使用。
2.教师资源困境
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难,深层原因是缺乏优良师资。一方面,优质师范生分配会优先考虑上游县镇学校;另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自身的资源劣势也使部分年轻教师不愿扎根于此,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又不断被城镇学校挖走。优质师资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学历结构上,大多数教师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职称结构方面,教师职称普遍较低同时无职称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占比较大。学科结构上,美术、音乐、信息技术教师空缺较大。优质师资的输入输出失衡严重制约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效率。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针对性较差,形式化问题突出。职前培训内容大多为理论性教育知识,且教育理论大多面向城市或乡镇学生,缺乏结合本地区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指导。同时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也面临诸多困难。现阶段教师职称评定要求承担课题、发表论文、优质课、教学大赛成绩等,很多小规模学校教师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参加这些比赛或申报课题,教师工作十几年也难晋升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均会产生负面影响。
3.课程与教学困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仅保证课程开齐已属不易。大部分学校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目教师数量很少甚至没有,这些课程一般由包班教师或一位老师集中兼任,常常是上了就行,很难保证按照学生年级特点上好。大多数学校面临着教师专业和所教科目不匹配的现象,一位教师同时承担好几门主要课程,讲懂每一门科目都很困难,讲好就更要花费时间精力。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方面,学校大多采用包班授课和讲授法教学,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比例仅为26.8%,课程开设不足和教学方法单调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数据显示,农村小规模学校3~6 年级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学业成绩优秀率显著低于县镇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家长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满意度也较低。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集群发展SWOT 分析
本文拟采用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 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的SWOT 分析法,从多角度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es),以及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
1.学校集群发展概念
20 世纪40 年代,“集群”理念被引入教育规划领域。从概念上说,学校集群发展是指由临近农村学校组成联盟或联合体,选择其中一所或建设一所条件较好的集群中心学校,各学校在经费、教学资源、设施、师资、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从国际经验来看,各集群学校离集群中心学校距离应在5~6 公里范围之内,国内农村小规模学校已有集群式发展模式中的学校个数基本在15 所学校以内。
2.优势分析
(1)注重学校内生动力,学校地位更加平等。现阶段,强校带弱校的学区化发展模式是以“城乡教育共同体”为指导理念,以“大学区”为载体,通过“城区优质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农村小学”捆绑式发展,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的引领示范和帮扶功能。目前,我国甘肃、陕西、云南等省已经全面建立学区化管理制度。但学区化发展是一种外援式发展模式,优质校或县镇学校更多进行的是资源的单项输出,农村小规模学校很少能为其提供教学、教研方面的有益帮助;同时优质学校提供的教研指导往往站在本校立场上,很难结合弱势学校的教学实际,这种合作将会导致小规模学校处于弱势地位。而集群发展更注重学校内生动力,通过共同愿景的构建,解决同类学校面临的难题,教育资源在集群内双向流动,学校地位更加平等。
(2)合作范围广泛,方式便捷。相对于学区化发展模式,小规模学校集群发展优势显著。集群学校共享资源涉及经费、教学资源、设施、师资、课程教学等多个方面,而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学区化发展中往往只涉及教师支教、轮岗交流方面。同时,集群学校地理位置相近,互相之间可达性高,合作更加便捷。
3.劣势分析
专业引领资源缺乏。教师成长需要专业引领,学校集群形成之后,教师数量形成一定规模,但能承担教学教研指导工作的专家型教师仍然缺乏。集群内教师大多水平相当,采用轮岗、交流的形式促进专业发展作用十分有限。集群内教师专业引领还需要城区优秀教师、名家名师的指导,但实践中由于时间和资金的制约,专家指导进行得较少。
经费开支困难。目前,集群学校经费开支采用各学校轮流主持开支和集资两种形式。活动外请专家和奖品等发放一般由集体承担费用。但是学校会考虑活动对本校的积极影响程度和投入回报比,如果受益较少则可能选择不参加,同时学校经费管理严格,报销过程烦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集群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
4.机遇分析
(1)学校集群发展实践不断。2012 年,在“想为农村孩子做些实事”理念的驱动下,长春宽城区的4 位农村校长自发组成了学校发展“追梦联盟”。2014 年,四川广元利州区的张校长联合周边14 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组建了“微型学校发展联盟”。通过学校集群联盟式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课程设计、教学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教师积极自主性提高也促进了学校集群的健康发展。
(2)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自从2012 年国务院办公厅叫停“撤点并校”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小规模学校关怀措施,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也为集群学校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上的帮助。如宽城区政府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追梦联盟”搭建了网络沟通平台;广元利州区教育局也将8 名优秀管理者从重点学校抽调到小规模学校担任校长。
(3)强大的中师队伍扎根基层。国家对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是中师,现阶段中师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教学基本功训练,这群强大的中师队伍正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扎根于基层,为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4)挑战分析。管理机制缺乏。目前,集群学校组织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统考和赛课两个方面。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集群内学校组织的其他合作管理较为松散。集群学校开展活动一般由各校长商定,缺乏相应的制度商定各学校间的权责关系。与此同时,集群学校在整体发展规划和合作年限方面没有成文约定,若原校长调离工作岗位,学校可能退出集群。
评价体系未形成。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集群发展成果应该评什么、怎么评、评价中如何处理集体和个体的关系?这些问题都有待解答。评价可以检验集群学校的发展成效、发现集群学校存在的问题、为集群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可借鉴的集群发展评价体系,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集群发展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实现路径
1.发挥优势,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集群学校可以紧扣区域发展特征,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将丰富多彩的地方性知识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突出乡村学校学习内容和本地文化的联系,让学校逐渐成为乡村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家园。通过简单便捷的QQ 群、微信群或资源平台进行系统资源库的建立,研发各年级适用的教案、课堂设计、教学课件、课堂教具、微课视频等,为集群内的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学习策略支持,促使各学校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在国家、地方公共平台优质资源设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性知识”,可以采用面对面教研的方式,共同讨论制作带有县(区)域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土特色学习资源,开发乡土课程。
2.扭转劣势,经费共享
针对经费开支困难的问题,可以构建以集群中心学校为核心的经费共享模式。一方面,在集群中心学校建立经费管理信息库,由各学校校长共同商议经费统筹计划,包括共同建设或购买可共享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依照各学校经费需求建立专项资金储备库,满足各校日常经费需求和专项资金需求。同时要注意不在报销范畴内的活动经费开支的灵活管理,如集群内教师负责开展的培训活动,可折算成相应的课时或采用其他实际补偿给予教师激励。
3.迎接挑战,管理互通
校长、教育行政人员沟通合作是提升小规模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集群学校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之上,这使管理互通具有先天优势。首先,可以由县级政府牵头,制定集群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管理机构和责任界定,提供制度保障。其次,确定管理机构,即县域集群学校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导、流程监督和成果评估;集群中心学校负责各个课程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检测、资源配置等具体事物。同时,可由集群学校牵头,将各个学校校长、各科教师等组成不同的专业委员会,各委员会围绕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展开深度研讨合作。
4.积极改变,师资共享
师资短缺始终是摆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之路上的一道难题。集群学校可完善现有的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建立集群内教师数据库,根据各学校师资实际需求、教师专业特长和意愿进行合理规划。对音乐、信息技术等小科目需要走教的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时间间隔、跨校路程、交通方式等因素,尽量为走教教师提供方便。还可以建立“教师储备库”,如果某校教师需要外出培训或请假,可以从储备教师中抽调教师到该校代课,有效缓解师资短缺问题,也可以避免师资浪费。还可以邀请城区优秀教师定期指导培训,集群内教师围绕乡土课程、复试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等方法集中面对面教研。针对教师缺乏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问题,也可以与大学合作。如边远地区普遍存在着复式教学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大学有相关研究专长的学者可以到小规模学校进行指导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