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本文化的建设格局
2020-12-05兰喜武温德宝吉林松原市乾安县第一中学
兰喜武 温德宝 (吉林松原市乾安县第一中学)
教育的主体是生命的自身,教育的本体是生命的提升。“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重视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精确提炼了生本教育主旨,是教育本真的回归和复苏。从认识论角度看,教育教学中敬畏生命,尊重学生,心中有生,目中有生,以生为本才是教书之根、育人之本。
一、生本德育
在体系建设中,我们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为切入点,从校情、教情、学情实际入手,侧重对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从形式上变原有的学校单一注力为多元合力。确定了“四线四主体”:一是以副书记——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德育体系,负责日常工作框架和活动形式设计,对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把关指导服务,组织开展班级“生本德育”方法的摸索实践,使班级文化建设达到“一班一世界,一师一天地”的主旨要求。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学科德育体系。从学科特质和学生兴趣点入手,进行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科德育渗透有效方法的探索,掌握课堂主阵地,合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三是以学生群团组织为主体的自我教育规范体系,征集学生中有创意的方案或办法,让学生自创平台,使学生成为活动的重要力量,使学生代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与核心力量。四是以教育局关工委——社区主任——家长委员会为主体的大众德育体系,主要是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监督评价。定期与学校主要领导交流工作、反馈信息、提交建设性的建议或方案。为生本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保驾护航。
工作中,在拓宽德育渠道上,我们恪守了“校园无处不教育”的指导思想,注重了育人平台的设计建设。一是以大厅为中心辐射点,完成了主题一致、目标各异的楼层文化建设。由下至上分别为生本教育,科学高效;生本教育,激励自信;生本教育,启迪心智;生本教育,展望未来;生本教育,相约名校;生本教育,有效教学。从内容确定到板块的底色选择,我们都注重了针对性和指向性。二是定期印发校报《生本教育之帆》,每天定时进行“阳光之声”播音,建成了适时发布校园重要活动信息的网页。三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在校园内的墙壁上布置了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布道说理、激情励志的内容。四是组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成系列的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心灵。上述工作方式本着用正能量冲击学生各种感观的思路,力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生本活动
生本活动系列化对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学生精神品质、完善学生人格起着加油助力作用。从美国教育家杜威认知心理学所证明的活动与人发展关系论出发,确定了“五尊重”,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强化了“五结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活动中来,在活动实践中增长见识、愉悦身心、洁净灵魂、陶冶情操。活动中,基础工作实现了“八化”:一是以“教学、纪律、卫生三驾马车并行”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条理化;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与中国梦同行”的主题活动网格化;三是“让生命与爱同行”“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恩教育生命化;四是利用传统纪念日举办“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活动常态化;五是“校园之星”评选规范化;六是以“珍爱生命,生命至上”为主题的学生防灾减灾安全演练样本化;七是以兴趣活动为存在形式的校园大课间活动效益化;八是国学精曲诵读活动体系化。
三、生本课程
生本课程是以生为本的本校课程,要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为着眼点,主要传授给学生以生活经验,并以学生的自我建构为主,以实现学生快速成长,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它主张课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创生的,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历程,学生是课程的主人。
在本校教材构建上,形成了“师生为主体,家庭、学校为两轮”的格局。即教师、学生是文本和活动形式的策划设计者,家长、学校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历时半年时间编制而成的《瀚墨香·井方情》一书,是一本让学生了解家乡风土人情的基础性教材,印发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开设师德功能课程是生本课程的又一亮点,这一课型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整合我校实际形成的。这一课程开设的意义是:消除了师生间内心深处的阻隔,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有效地提升了师生友谊的质量。很好地发挥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为校本课堂建构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生态化,是耗时最多、集体智慧付出最多、深入了解供给侧结构理论内容最多的核心工作。如何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平台,使鲜活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价值和品质之花,确实是对学校治理者的严峻考验,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本教育理念给了我校观念上的定向和实践中的导引,从事物发展本质看,生本教育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演绎了“教育是启发人性的过程,教学是完善人格的过程”的论断。
从学校实际和育人时代标准出发,我校以生本教育理论和泰戈尔的生命理论为参照点,开始了校园生本文化建设体系下的“生本课堂”建设的探索。
“‘136’有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样式,是达成生本课堂的基石。“136”中的“1”,是指一个核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动脑想,动手练,动口说,以期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一节好课标准很多,但不可缺失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相互驱动力:在课堂上只有生与生和师与生在“三动”的作用下进行内心的交流和矛盾碰撞才是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3”是三个途径:备课、导学、反馈。这也是构成“备、授、研”教学研究流程的主要依据。三个途径中,重心落实在备课上。备课是教师深化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的了解,深化教材理解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向的关键环节,备课环节真实、深刻的程度决定着其他环节能否顺利进行,有备方能无患。遵循了主体性、导学性、层次性、实践性等原则的导学案形成的流程是:教师通过自主备课形成个案,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统一思想和策略,再由主备教师形成修订案主题框架形成共案,最后由任课教师根据学情完善内容付诸课堂教学,最终形成集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导学案。“6”是导学案基本结构的六个环节。六个环节为:导学引航,研读教材;预习反馈,自主探究。这两个环节要求教师在精读细研教材基础上,通过不同问题的梯次设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性的问题,同时积累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环节。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互评,深化理解。这两个环节中,主要是由教师集中呈现,由学生一人之力难以化解的问题交由学生小组合作解疑。教师的作用是于学生无法处教法,于学生无疑处生疑,于学生无力处给力。促成学生主动思考、自由思考、必须思考,使学生在教师的参与帮助下与同伴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架构并走进最后一个环节。自我检测,允许差异;反思梳理,完善提升。这两个环节要求学生可选择教师提供的训练题或自编测试题进行组内自我检测,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的点拨或同伴的合作下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并将重难点存在的问题在合适的节点记录到课堂学习笔记中。初步实践证明,六个环节的合理运用,促成了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把握,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