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发展”
2020-12-05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高 杰 (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网上曾经有一个笑话:几个小孩子一起玩上学的游戏,他们有的扮演班主任,有的扮演科任教师,还有的扮演学生,最后还剩下一个孩子蹒跚学步的弟弟没有自己的角色。他对大家说:“我的弟弟啥都不会,要不我们就让他扮演校长吧。”其他孩子纷纷表示赞同。
我想,编出这个笑话的人一定是对学校管理不甚理解的人,甚至可能对校长的职业角色有一定的“偏见”。故事中,借孩子们的口,表达出来的意思是“校长什么都不懂,他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就行”,但现实显然不是这样。作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校长综合管理全校的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一所学校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社会,是一个“综合体”。作为这个“综合体”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像教师的主责是教育教学以及育人,也不像中层干部以及副校长的主责是做好条线上的工作,校长所承担的职责是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也因此,对于校长的基础要求往往是“牵头抓总”,是“全面协调”,还要承担上对教育部门,下对教师家长社会的“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且不论面对复杂的现实教育环境需要有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能力,单就最基础的职责来看,一般人都很难做好,更不要说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孩童了。那些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感”不强的校长,除了极少数有违职业操守的“不作为”以外,其他往往更多表现为“无痕管理”的睿智,这也是实践层面对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现实回应。
受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当前学校管理中延续着“教而优则仕”的“传统”,绝大多数校长也是从教师起步,逐渐从教学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一直以来,提升校长队伍专业化能力的呼声不断,不少地区都探索性地开展了“校长职级制”的实践,推动校长去行政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日前,北京市正式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引发广泛关注。可以说,校长职级制是校长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大势所趋,也是对校长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方向。对于广大校长而言,要推动各项管理工作走向更高的层次,首要的就是把目光聚焦在发展二字上,换句话说,校长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就是“发展”。
校长要发展学校。校长首先是学校的校长,是学校这艘轮船的“把舵者”。如何将学校从此岸摆渡到彼岸,迈上办学的新台阶,起到“举旗定向”作用的校长要从校情实际、地区实际出发,梳理办学的历史脉络,回望过往的同时,站稳现在、面向未来,厘清学校的“来路”,找准发展的“去路”,让学校既有长期的规划,又有短期的路径。同时,要在立德树人的根本前提下,将办学的理念、主张、实践摆进时代的需求,把学校的发展与时间的发展融合起来,办一所真正拥有时代气息的学校。如果条件允许、基础扎实,作为校长,还应该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做好引领和示范,为上层教育理念的落地提供“基层样板”。此外,校长也要努力发挥个人人格魅力,依托学校自身的积淀,将学校大门向四面八方打开,坚持开放式办学,用好用足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内生式发展的同时,营造适合的、有利的外部环境;要对照现代化的要求,做好先进理念的引导,坚持学习与思考并重,多途径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并通过自身领导力来增强学校的发展力。
校长要发展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校长是教师的“主心骨”,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的活力,往往是通过教师队伍体现出来,学校的前景,也往往是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核心保障。无论是学校文化的建设、传承与发展,还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抑或是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付出与辛劳。李希贵校长在《学生第二》一书中提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试想一下,在一所学校里,如果起主导性作用的教师都没有幸福感,那么他们又怎么可能在言传身教中真正将幸福传递给学生?因此,对于广大校长而言,管理之初,首要的是努力营造适合且宽松的管理情境,倡导“有温度”“人本化”的管理理念,保证教师在学校工作过程中身心状态的愉悦,增强教师对岗位、对单位的认同感。要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经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方向,做好“引领者”;同时,比起一般的教师,校长多少会拥有一些教育资源,要在能力范围内,为教师寻方子、铺路子、搭台子,当好“服务员”,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扬长避短,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校长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先行者、示范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带头作用,真正让管理于无形中发挥正向的推动作用。
校长要发展学生。管理是“人学”,学校管理必须将儿童放在核心,因此校长理应成为学生的“身边人”“熟悉人”。这对于校长来说,就是要在管理过程中站稳“儿童立场”,多走向学生,如果可能,要把校长办公室变成校长与学生畅谈的“聊天室”。这其实就是要求校长要增强身份转变的意识,不能做冷冰冰的发号施令者,要真正做到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巩固的需求出发,引领教师在课程的设置、课堂的变革、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让教育教学更加契合新时代的儿童特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贯穿到学生在校的每一个环节。要充分起到桥梁作用,推动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助力学生成长的合力,让家庭和社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此外,要认识到活动育人的作用,结合校情、师情、生情以及区域实际开展对学生有利的活动,让课堂不单单局限在某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让仪式感成为一种管理常态,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一直怀念的地方。
卢梭在《爱弥儿》里有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在路上不是像驿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像旅行家似的沿途观赏。”对于校长而言,教育管理就像一场旅行,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就是我们需要用心体验的一个个“景点”。比起单纯地为了参观某个具体的“景点”,更重要的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不断品味每个“景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