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中医药在捷克的传播
2020-12-05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独特疗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日益受到重视。捷克地处中东欧核心区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合作国家之一。在捷克,西医为主流医学,中医药为补充替代医学(CAM),这意味着大部分捷克民众生病后首选还是看西医。但鉴于西医治疗疾病的局限性和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捷克民众开始接触并尝试中医养生与治疗方法。孔子学院和中国捷克中医中心的建立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现有对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的研究较为有限,多局限于对于中医药在捷克发展的历史或状况的概述,而未在某一理论的支撑下系统地提出建议,促进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因而本文以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为指导,结合与同事在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教授中医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经历,提出了促进中医药在捷克发展的三点建议。
1 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医药在捷克发展势头较好。在中医医疗方面,除私人中医诊所为捷克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外,首家中国-捷克中医中心于2015 年在捷克赫拉德茨市建立,成为第一所由政府支持,开办在国立大医院内部的中医中心。中医教育方面,布拉格、布尔诺、奥洛穆茨等城市相继成立私人中医学院,加强中医相关的课程教育。2017 年,中医课程第一次被列为可获学分的选修课程进入帕拉茨基大学本科课堂。在中医立法方面,尽管捷克法律不承认中草药疗法,针灸不能取代西医常规治疗,但捷克于2017 年6 月8 日颁布有关中医药管理的新法规,规定中医师可以在西医诊断后为捷克病人提供中医治疗。
1.1 捷克中医医疗
捷克的中医医疗服务主要由私人诊所提供,治疗的方法以针灸、推拿与按摩为主,但不能为患者开具中药。笔者在捷克教学期间了解到部分捷克民众相信中药的疗效,自行通过网购购买中成药。但网购的中成药的来源与功效存在不确定新因素。2015 年12 月北京同仁堂药店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开店,为当地民众购买中成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5 年6 月17 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医院合作开办的捷克首家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揭牌。此中心是捷克乃至中东欧第一所由政府支持,开办在国立大医院内部的中医中心。中心包括门诊部和研究中心两部分。门诊部治疗的疾病包括“颈肩腰痛、偏头痛、耳鸣耳聋、鼻窦炎、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焦虑失眠、中风后遗症、慢性咳嗽以及各种皮肤病。”研究中心专注中医领域治疗方法的研发、培训和临床试验,不仅服务捷克民众,也为周边国家提供中医治疗方案。
1.2 捷克中医教育
捷克有不少的中医学校,多为私立的中医培训机构,是捷克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这些中医学校的教师多为在中国学习过中医的捷克人,学校有自己编制的培训教材。近年来,捷克在布拉格、布尔诺、俄斯特拉发、奥洛穆茨、皮尔森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一些私人中医学院,由当地的中医或针灸讲师以及从中国大陆聘请的中医学或针灸学教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教学,完成课程并通过考试即可获得结业证书以证明学习经历。较为正式捷克中医教育始于1960 年捷克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所接受一周至三周的传统医学课程,如中医的针灸按摩等。“到目前为止,大约有5 000 余人接受过中医药方面的培训。但毕竟该课程时间短,质量不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较多,反而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并导致管理当局明令禁止中医[1]。”坐落于捷克第六大城市奥洛穆茨市的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于2007 年建立,2016 年正式将中医课程作为一门修学分的选修课引入帕拉茨基大学本科学习。笔者与同事正是于2016年秋为帕拉茨基大学物理治疗专业的本科生教授为期一学期的中医课程。
1.3 捷克中医立法
一方面捷克法律不承认中草药疗法。草药仅作为特殊的食品补充,必须符合特定条件、登记为食品,才能投放市场;草药由从业者订购,用作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或简单地作为产品销售[2]。另一方面,针灸的使用相对广泛,主要由具有西医资质同时经过针灸培训的西医操作。根据捷克法律,针灸的作用没有得到临床证明,因此针灸不能取代西方常见的医疗。
2017 年6 月8 日,捷克颁布的有关中医药管理的新法规。主要内容为:中医治疗师职业资格证的获取方式为:获得中医相关专业本科学位3 年以上;获得护士、理疗师、物理治疗师、营养师或药学助理资格证并通过经认证的中医课程。中医治疗师可以在有资质的西医或中医专科医生的监管下参与中医预防、诊断或治疗。中医专科医生职业资格证的获取方式:获得中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5 年以上;获得西医资格证并获得认证的中医课程学习证。中医师不能够独立地诊断病人,对病人进行治疗。一般的操作是在西医师的监管下,进行治疗。也就是西医师先对病人进行诊断后,中医师才能够治疗。
2 马克思交往理论
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交往理论通过对人类生产实践的考察,真正的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3]交往理论的形成,是人类实践具体化的过程与成果,在不断的交往中世界历史由此产生、发展,所形成的交往不但有经济交往、文化交往,还有各种形式的交往类型,这种实践交往中人的社会关系形成与发展。这种交往以实践为基础的形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其克服了费尔巴哈交往理论人本主义、黑格尔交往理论唯心主义缺陷。尤其是实践基础上建立了物质、精神交往,达到了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强调交往的重要性,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交往,没有任何一方是独立的存在。捷克地处中东欧核心区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合作国家之一,因而中国与捷克两个国家相互交往至关重要。在交往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是物质与精神双重传播,因此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的价值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中值得研究与发展。
引入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学说视野下的文化交流体系,从形式上有助于丰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具体包括:一是构建平等交往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学说是以实现主体间平等相互作用和影响为主要目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非常注重以平等交往为前提;二是构建物质与精神、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发展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学说是以全球视野和人类整体历史为着力点,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应以国际化传播历史为借鉴,致力于从物质与精神、内部与外部双重传播为重点。
3 中医药在捷克传播的基础
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临床疗效,逐渐被捷克人民所接受。但传播过程中也遇到捷克主流社会对于中医科学性的质疑、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不足等诸多问题。对此,加强两国间的沟通、增进两国间的信任是有效推动中医药在捷克发展的重要途径。
3.1 中捷友好关系是中医药在捷克传播的基础
捷克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1949 年10 月6 日,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建交,1957 年,双方签订了中捷友好条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捷两国有了更多互动。2016 年11 月,在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捷两国政府签署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双边合作规划》,确定今后合作的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研发、金融、交通与物流、医疗卫生、民用航空、农业和旅游等。捷克希望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地区间的交通和物流枢纽,以及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金融中心。在中医药领域,2015 年6 月17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医院合作开办的捷克首家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揭牌。2019 年10 月15 日“世界中医药日”活动首次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中医中心在捷克的建立、“世界中医药日”在布拉格举行,都表明中捷两国在国家层面上对于中医药在捷克发展的重视。
3.2 中捷跨文化交流是中医药在捷克传播的动力
中捷两国人民都有亲近自然的传统,同时性格都比较内敛,不太张扬。在荷兰著名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文化六维度量量表常用于跨文化比较研究。他提出的文化六维度量表包括: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男性化(Masculinity)、不确定性规避性文化维度(Uncertainty Avoidance)、长期导向(Long-term Orientation)、放纵(Indulgence)。中捷两国在不确定性规避性文化维度(Uncertainty Avoidance)的差异性最大(见图1)。霍夫斯泰德认为不确定性规避性文化维度主要测量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此项的数值越高,说明该民族对于不确定性或模糊情景的接受度越低。换言之,该民族对于不太确定的新事物会抱有较为强烈的抵触与怀疑态度。因而捷克人较中国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会慢一些。“中医药在20 世纪60至80 年代曾得到捷克社会的认可,当时捷克医学院校给研究生开设有三周的中医药课程。20 世纪90 年代,中医药在捷发展遇阻,当时的部分高层人士如当时捷克卫生部官员等用西医标准看中医药,撰文著书指责中医药无科学根据。”[3]因而只有加强中捷跨文化交流,减少不确定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
4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中医药在捷克的传播建议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强调交往的重要性,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交往。其中人与人的信任是关键。因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并非单一的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间到个人层面。也可以同时是自下而上,从个人到国家层面的传播。因而马克思交往理论也是传播理论,能够为中医药在捷克的传播提供理论指导。交往或传播在本质是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结合体。因而在捷克传播中医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双管齐下,在捷克中医教学中理论(精神)与实践(物质)相结合,推进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模式。
4.1 在捷克传播中医坚持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模式
中医药在捷克的传播可以坚持自上而下的官方模式与自下而上的民间模式相结合。官方模式的优势在于形式较为正式,每次的受众范围较广,但缺点在于容易与受众之间产生距离;民间模式则能很好的拉近中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氛围更为轻松自然。
在中医传播方面,从物质交往看,课堂教学、大众讲座都是较为正式的官方传播形式。官方传播方式权威性较强,适合专业的学术交流;民间传播方式普及性更佳,适合对中医了解有限的捷克大众。
同时借鉴以往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可以积极发掘新媒体传播优势,建立新媒体主题平台,传统与创新兼具,致力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驱动。内容包括:对“互联网+”运作模式的熟知,即对“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价值与意义、模式创新的熟悉;对具备中医药文化相关的人才储备,较为准确的把握“互联网+”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趋势与特点的人才加强培训,以新媒体快、广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在捷克的传播。
4.2 在捷克传播中医需注重“知行合一”双维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基础下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以“知行合一”为思想基础,突出以“行”为先,以“行”达“知”,通过中医药文化的实践体验为推动助力中医药文化在捷克的传播现实效果;搭建中医药文化国际学院,以实践活动带动对理论的认知。
图1 中捷两国文化六维度量比较表(左:中国,右:捷克)①
具体看在捷克传播中医时,理论的讲授是基础,实践操作是灵魂。理论的讲授能够为捷克中医学习者奠定学习中医的基础,了解中医“是什么”。而实践操作更能让学习者了解中医能够“做什么”。
捷克学生因长期接受西医教育,免不了有西医的惯性思维。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以操作实践(如针灸、拔罐),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与体会中医、接受中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特色”“可传授”“能接受”的原则,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互动,课程结束后搜集学生的意见反馈。
单纯地向捷克学生或捷克民众讲授中医理论,会拉远中医与他们的距离。学生更为重视的是中医的效果,希望能够通过自身操作去体验或验证。因而在捷克传播中医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3 在捷克传播中医需注重因地制宜
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需要根据当地的人文、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进行因地制宜地调整,以满足与适应捷克当地民众的需求。“许多捷克中医从业者认为中医药的潜在疗效源于两个方面-中医药的外国起源和适应当地条件的需要。换句话说,中医药表面上的“异国情调”被认为是其吸引力的一部分。为了有效,捷克人民认为中医需要根据当地、民族体质、环境的特点(包括植物生理)和社会文化特点进行调整。”
除了中医自身源自于遥远的东方,对于捷克人民来说有一层面纱又蕴含着神秘的异域色彩外,另一方面中医对于捷克人民的魅力在于中医能够满足当地的需要。这需要我们在介绍与推广中医的过程中先了解当地的风俗,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中医与之的一个巧妙的结合点。例如捷克民众有喝punch(热红酒)的传统,特别是在圣诞节期间。因而传播者在讲授中医的过程中可以制作中医特色的热红酒,在捷克版热红酒中加入枸杞与大枣。根据中医理论,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这样的因地制宜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因其保留传统又有创新。因而,在传播中医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尊重捷克的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一定的创造,让中医与当地相融合。
5 小结
在马克思交往理论下研究中医药在捷克传播能够促进中捷两国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交流学习,为捷克民众提供一个西医外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视角。首先,中医药在捷克的传播应坚持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模式,官方传播形式如课堂教学、大众讲座较为正式,权威性较强,适合专业的学术交流;民间传播方式如通过与普通民众的日常交流传播中医药,普及性更佳,适合对中医了解有限的捷克大众。其次,中医药在捷克的传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讲授能够为捷克中医学习者奠定学习中医的基础,了解中医“是什么”。而实践操作更能让学习者了解中医能够“做什么”。两者相结合,学习者“做中学”,才能对中医有一个更为直观与客观的认识。最后,中医药在捷克的传播需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人文、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传播者可以进行因地制宜地适当调整,以满足与适应捷克当地民众的需求。
注释
①图表来源:https://www.hofstede-insights.com/countrycomparison/china,czech-re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