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不配合的女儿聊天

2020-12-04陈策

父母必读 2020年11期
关键词:长颈鹿雪糕动物园

孩子哭闹,

除了表达身体不舒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

就是简单、快速、直接、清晰地表达独立。

而且,在某些孩子那儿,

哭泣可能还成了一个可以不断进行探索尝试的研究项目。

陈策

清华大学硕士,家有一儿一女

女儿是有名的哭鼻子大王,家里人都知道,一旦她开启“哭泣”模式,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是特别大声,老远就能听见;二是持续时间长,哭起来没完没了,有一次哭了1个小时还停不下来;三是没人哄得了她,道歉、买玩具、抱抱都不好使;四是哭的水平越来越高,刚开始就是躺在地上哭,慢慢地发展到一哭就钻到桌子底下、沙发底下,或者躲在角落里哭,不仅哭,还把所有来哄她的人都赶走;五是哭的原因讓人猜测不透,总感觉让人无从下手去哄她。

故事笔记

昨天已经和女儿约好,今天要带她和弟弟去动物园玩,早上女儿睁开眼,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突然开始哭了,一边哭一边叫家里人都从房间里出去。看到这样的突然状况,妈妈走过去想抱抱女儿,哄哄她,让她平静下来,可是女儿一点也不配合,依旧大哭大闹,不让妈妈靠近她。无奈,我们只好给她分析“利弊”:“大象在动物园里,如果我们再不出发,它就要走掉了,我们就看不见大象了......”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理由,女儿的眼泪还在那里不停地吧嗒吧嗒地流。因为知道女儿平时最爱去商场吃雪糕,于是,我立即换了一套战术,说道:“不要哭了,去完动物园,爸爸妈妈就带你去商场买雪糕吃。”女儿依旧哭着说不去动物园了,还让我们都走得远远的......我很焦虑,女儿不配合我们还是一直这样哭闹,何时才能出发去动物园呢?

此时此刻,我感到很无奈,也无计可施了。突然我想起来,刘丹老师曾说过,我们大人所说所做的一切总是直接指向目标,比如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在指向“让女儿停止哭泣,赶紧起床,穿好衣服去动物园”这个目标,希望尽快解决女儿不肯合作的问题,但是恰恰是我们的这种目的性会让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失灵。也许问题就出在这儿!想到这里,我心里反而不那么焦虑了,就想着“陪女儿说说话”,而不想再劝她不要哭闹了。

实战笔记

“今天,爸爸也想吃雪糕。”

女儿不理我,继续哭。

“好像大象也喜欢吃雪糕。”

女儿突然停下来,看着我,说:“大象不喜欢吃雪糕。”说完了继续哭。

我看了她一眼,自顾自地又说:“嗯,大象不喜欢吃雪糕,不过河马喜欢吃雪糕啊!”

女儿继续不理我,但是哭声明显小了。

“长颈鹿刚才打电话说,它想吃雪糕呢,我要去买很大很大的雪糕喂它吃(在广州动物园游客可以喂长颈鹿吃草)......”我一边说,一边张开手比画着一个很大的雪糕。

女儿的注意力彻底从哭泣中被吸引到我这里了,大声地说:“长颈鹿也不吃雪糕!长颈鹿也不吃雪糕!”

“谁说的,长颈鹿吃雪糕的。”

听了我的话,女儿坐了起来,有点不确定地看着我,不知道长颈鹿是不是真的喜欢吃雪糕,然后她想了想,比画着双手坚定地告诉我:“长颈鹿不吃雪糕的,它喜欢吃草草,吃胡萝卜,吃菜菜,它和大象一样的!”

“哦,真的吗?”

“是真的,长颈鹿告诉我的。”女儿一本正经地把这个“小秘密”告诉我。

我摇摇头,露出很不相信的样子,“长颈鹿告诉我,她喜欢吃雪糕的。”

这时候,女儿彻底不哭了,开始跟我争辩起长颈鹿究竟喜不喜欢吃雪糕。妈妈恰好进来,抱起女儿问:“那么长颈鹿到底吃不吃雪糕呢?”当女儿还在不停地解释“长颈鹿不喜欢吃雪糕”的同时,妈妈已经快速地给女儿洗完脸,扎好头发,这时候女儿完全不记得刚才的哭闹了,高高兴兴地配合我们换好衣服出发了。

思考笔记

当女儿不配合我的时候,我会讲道理,分析利弊,或者提出奖励,这都是在直奔主题地想要快速、高效地解决女儿不配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有时候很管用,有时候也不管用,女儿有她自己的需求。看来,当一个孩子就是不愿意配合你直奔要解决的主题而去时,我们不妨先放弃这些直接的方法,转而和他漫无目的地聊聊天。

“哭泣”研究专家

女儿长时间哭闹,这是个“问题”。单单从文字中看,作者的女儿身体和精神都挺好的,似乎爸爸妈妈完全没有担忧过女儿的健康状况,这说明孩子哭闹,只是哭闹,并不是身体不舒服的表达。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伴随着其他症状或者失功能,如高热、呕吐、肢体活动受限等,请家长务必带孩子及早就医。本文讨论的情况,不在此列。

哭闹,除了表达身体不舒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简单、快速、直接、清晰地表达独立。3岁左右的孩子,身体机能已经全面发展,可以自己完成生活里日常的基本事务了。同时,儿童语言功能发展得也比较全面了,生活中基本的叙述表达和情感表达都可以独自完成了。这时,孩子非常兴奋地要“独闯天涯”,而父母及周围的人根本不可能放心让孩子独立去做事,对孩子的活动会时时刻刻密切关注,常常担心出现意外、生怕惹出事端。不过,纵然不能“独闯天涯”,孩子也可以自由地研究各种课题,以彰显独立之精神。亲子间经常在这个阶段出现激烈的冲突,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命名为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我不太赞同“反抗期”这个命名。我认为,孩子并不是刻意要反抗父母的,他只是要自己探索世界,学习知识,为长大成人做身体、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而已。而父母,就像是安全带、保险绳、降落伞、安全气囊等,时刻保护孩子远离危险,确保孩子顺利抵达目的地。

作者的女儿是“有名的哭鼻子大王”。在我看来,她是一直在独立地探索“哭泣”这个行为的功能,并且迅速成为一个颇有造诣的、独立研究“哭泣”行为及相关反应的专家。

证据如下:

1她早上睁开眼,“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突然开始哭了”,这很像废寝忘食的牛顿。

2她“一边哭一边叫家里人都从房间里出去......不让妈妈靠近她”,她还“把所有来哄她的人都赶走”。这很像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门口挂的牌子——“正在实验,严禁打扰”。

3她坚持完成实验,“没人哄得了她,道歉、买玩具、抱抱都不好使”。——这些小事完全不能使她停下研究进程。

4她研究的自变量有6种强度:a.大哭大闹;b.眼泪还在那里不停地吧嗒吧嗒地流;c.哭着说;d.不理爸爸,继续哭;e.突然停下来,看着爸爸,说“大象不喜欢吃雪糕”,说完了继续哭;f,继续不理爸爸,但是哭声明显小了。

5她运用对照组,做了4种对比研究:a.刚开始就是躺在地上哭;b.慢慢地发展到一哭就钻到桌子底下;c.在沙发底下哭;d.躲在角落里哭。

孩子哭闹,常常被认为是非常幼稚、低龄的表现。但文中暴露出作者女儿具有极致的科学研究素养,线索是她一次抗干扰继续实验研究、三次暂时停止她的实验研究。

1当爸爸说“我也想吃雪糕”时,女儿“不理我,继续哭”。她可以抵抗爸爸的干扰,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这表现了科学家的良好素质。

2当爸爸说“好像大象也喜欢吃雪糕”这样不太科学的话时,女儿第一次暂停了研究,她“突然停下来,看着我”,并且說:“大象不喜欢吃雪糕。”说完了继续哭。这第一次暂停,暴露了她追求真理的特点。

3当爸爸又讲了不科学的话:“......河马喜欢吃雪糕啊!”女儿“继续不理我,但是哭声明显小了”。这是她第二次为了一个不太科学的说法,而放缓了自己的研究进程。

3当爸爸说“长颈鹿刚才打电话说,它想吃雪糕”时,女儿的注意力“彻底从哭泣中被吸引到我这里”,并且大声纠正说:“长颈鹿也不吃雪糕!长颈鹿也不吃雪糕!”她不仅停止了自己的研究,还为不懂科学的爸爸做科普教育工作。她一边比画着双手,一边坚定地告诉爸爸:“长颈鹿不吃雪糕的,它喜欢吃草草,吃胡萝卜,吃菜菜,它和大象一样的!”

鉴于作者女儿小小年纪,科学研究素质如此高,研究方案如此完善,我不由得充满好奇地开始猜想,她的下一个研究课题,会是什么呢?

刘丹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毕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督导师(D-06-42),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家庭治疗学组常务副组长。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心理研究所访问学者,德国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副主席。

猜你喜欢

长颈鹿雪糕动物园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雪糕
一支雪糕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不要小看长颈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小熊当当吃雪糕
长颈鹿的烦恼
雪糕
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