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
2020-12-04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的经济“三季报”显示,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恢复,展现强大韧性。
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6月初的1%上调到2%;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正增长。
国际机构投下“信心票”,中国经济也确实展现出强大的复苏能量。除了经济增速加快,三季度经济运行还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
多项指标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3个指标均实现转正。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生产恢复加快。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正增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评价说。
进入四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增无减。放眼全球,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眼光向内,经济仍处在恢復进程中,部分指标累计仍处下降区间,稳定就业、居民增收还需发力。
如何夯实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势头?今年以来,围绕“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成为推动经济快速恢复的关键力量,而狠抓政策落实落地也成为四季度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着力点。
迎难而上,中国经济巨轮正破浪前行。刘爱华表示,从需求、生产、市场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今年四季度经济有基础、有条件保持目前的态势,“我们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活多钱少、报销无门:村干部“倒贴”干工作
今年前7个月,中部某省一已摘帽的贫困村公用账户里的办公经费不足6000元,但该村每月公用电费就得约3000元,每年打印费为3000元至4000元。“村里只要因没交费停电了,电费就得我掏。”该村村支书说。
“贴进去的钱,我也没打算让村里还,或者找政府要。”该村支书说,可光安排任务,不给钱,或者先干活后给钱,给钱又沦为空话,这不是正常的工作机制。
村干部倒贴干工作在山区、经济基础差的地区比较常见。究其原因,受访基层干部认为,一是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而现在基层任务多、活动多,上级办公经费拨付不及时、不充足,造成村干部垫付、拖欠、倒贴问题;二是落到村里的项目预算不足,资金拨付不足,一些“先建后补”项目甚至沦为“画饼充饥”;三是村里的一些费用开支无法入账,比如现在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多产生必要的接待费用,只能转嫁给村干部承担;四是即使村里有集体收入,但一些地方资金使用申请时,需层层报签、层层担责,反复跑、多次跑,村干部等不及或不愿费这个劲儿,只好自掏腰包;五是一些上级安排的任务令村干部、村集体难以翻身,基层干部反映,有时上级安排任务,不谈给不给钱,也不管村里有没有钱,压着基层干部完成任务,很多村集体债务、村干部垫付资金就是因此攒下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刘刚认为,要改变村干部“倒贴”的现状,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基本报酬等纳入预算,县乡两级公共财政支出要加大倾斜力度,做到及时拨付,不得拖欠、挪用。同时,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对符合条件资金进行统筹使用的自主权,优化资金审批、监管流程,集体收入允许村级合理使用。
受访基层干部建议,乡村工程项目的资金拨付标准应适时调整,并保障项目资金能及时充足到位。同时,村里申请项目,或上级政府部门为村里安排项目时,应结合村里的经济状况提前评估,上级政府部门尤其要听取基层的意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搞高压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