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家园”教学设计

2020-12-04温泽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2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温泽峰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路的持续推进,在党与政府的工作号召下,垃圾分类政策在全国各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中,明确地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垃圾分类的政策相得益彰。本文基于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理解与应用,进行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课堂思路安排。

关键词:高中地理;垃圾分类;素质教育

前言:垃圾分类既是政策要求,也是公民素质的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普及,需要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完成初步理解。本文针对高中生学习特征与学习能力,对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提高。

一、课程主要教学目的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基本认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讨论学习,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能够有条理地说出垃圾分类政策对环境保护的帮助,完成自我观点的陈述表达;实现对学生环保素养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为美好家园的建设出力。

二、教学重点

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垃圾分类的价值;垃圾分类的实践落实。

三、课堂教学具体设计:

(一)开题导入

师:同学们,这些天来,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城市道路两旁的垃圾桶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生(举手,教师示意回答):我发现垃圾桶的数量变多了,原先只有两个垃圾桶,现在有好多个。

师:那现在到底有几种垃圾桶呢?

生(沉思):我感觉应该是四种,但是哪四种我不确定,因为好像不同的地方有区别。

师:好的,请坐。这位同学已经帮助我们发现了现在垃圾桶的变化,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课程的学习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节课的课题[1]。

(板书:学会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家园)

教师介绍:垃圾分类是近年来我国环保事业发展中逐步推广的政策,它意在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别回收,来细化垃圾的处理方式,实现资源利用程度的提升,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垃圾分类到底有怎样的标准。

(二)分析与交流

1.出示2008年国标版的垃圾分类标准,以及上海、厦门等城市的典型垃圾分类标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个标准的特点,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2.出示2019年12月1日的新国标垃圾分类标准,让学生与先前的国家标准进行比较,谈谈自己对两个国标的优劣看法,分析新国标的进步之处。

(三)互动性教学

1.过渡:感谢各位小组代表的发言,你们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了垃圾分类的政策特点。那么我希望再与各位探讨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12月1日推行了新国标的垃圾分类政策,在具体实施中,上海等地的“湿垃圾”等个性化的垃圾类别名称得到保留,国家卫生局表示应当避免国标与地方性规则的过度冲突[2]。各位同学,你们认为“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湿垃圾”这些名称,哪个更好或者哪个不妥当呢?

2.情景预设

(1)情景一

生:我认为“廚余垃圾”的名称更好,它在分类上囊括了“餐厨垃圾”“湿垃圾”等垃圾种类,能够方便人们进行垃圾的整理。

师(提出质疑,引导进一步思考):那这是不是和垃圾分类的初衷有所冲突?你想,我们推行垃圾分类,不就应该更加细化地进行类别上的区分吗?

生:老师,我们刚才看到“厨余垃圾”是作为国标进行推行的,我认为国标定得宽泛一点可能更能实现向地方的推广。

(2)情景二

生:我认为“餐厨垃圾”的分类不好,很不明确。

师(引导举证,丰富论证过程):那么你能说一说它的不明确会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吗?

生:就比如“餐厨”就给人以做饭行为的指向性,那么人们顺应这一思路,就会认为在厨房做饭中产生的垃圾都归为一类,其中就有可能包括买菜时的包装袋、塑料袋,这些垃圾显然和果皮、菜叶等垃圾完全不同。

师:哦,也就是说你认为定义上的不明确有可能造成分类上的误差。

(四)实践活动

过渡:看来你们对垃圾分类都很有心得,那么接下来我将请几位同学上台参与实践活动,你们将获得几样“垃圾”,请你们活用刚才习得的知识,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1.摆放标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的四个纸篓;

2.请2~3名学生上台参与活动;

3.给每一位学生发放废电池、装碎玻璃的纸袋、喝完的饮料瓶、一束鲜花、装着苹果的塑料袋,让学生进行分类投放,并说明理由;

4.教师对各个同学的投放行为进行点评,并对其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指认。

(五)课后作业布置

1.观察城市中的垃圾桶,说出我市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

2.践行垃圾分类,对父母或身边的人存在的不合理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指点与规范。

结束语:

垃圾分类教学与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并引向具体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深化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度,让学生通过互动与实践理解并认同垃圾分类的政策,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帮助美好家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丽.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一课的教学设计[J]. 科学教育,2017,78(6):69-70.

[2]刘晓庄. 说说垃圾分类那回事儿[J]. 群言,2017,34(4):58-59.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三中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