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

2020-12-04张智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0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美术教学创新思维

张智文

摘  要: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由于传统知识教学的长期局限性,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均被不同程度的忽视,这种现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尤为突出,因此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实践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旨在调整教学模式与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根本上促进其学科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思维;美术教学;课堂实践

创新思维区别于传统思维模式,它通常可以指引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联系事物,继而总结信息并分析整合,以此来迸发极具灵感的观点与实践。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创新意识来突破传统思维的界限,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思维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敏锐度和学习内驱力,为其长远发展奠定科学思考模式。

一、科学扩展教学内容外延,挖掘学生发散性思维

通过对美术教学内容的合理延展,可以实现挖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效果。具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科不同内容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继而以课堂知识为基点,拓展知识逻辑体系,从因果关系上阐述学科知识,促进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内容的外延,还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时更加全面,提高从不同角度切入问题的可能性,继而达到“手脑合一”的双重训练。在进行扩展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美术课堂内容的扩展应该立足于该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应过于偏离教学的主题方向;其二是美术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略高,所以要尽可能地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三是要以鼓励教学为主旨,对学生发散思维所产生的成果予以肯定,不要過多干预学生发挥,更不可让他们按照教师的思路走。

二、创设匹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活跃他们的大脑因子,继而为创新意识的诞生奠定基础。那么究竟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兴趣化呢?笔者认为主要依靠创设教学情境来实现。传统的美术课堂之所以枯燥乏味,正是由于没有与知识相对应的课堂情境,教师只知照本宣科,却让学生无法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与内涵,更不可能对其产生研究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与情境,使他们在此环境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继而激发创新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漫画与动画》一课时,便利用投影仪为学生播放了《穿越时空的少女》片段,让学生感受日式动画特有的动作张力与造型特点,并通过精彩的情节活跃他们的大脑因子,继而促进学习内驱力的产生。接着笔者又为学生展示了动态漫画《长歌行》,让学生认识到当代漫画发展的前沿性,这种媒介方式的融合,创新了传统漫画的概念,使漫画迸发出新的朝气。据笔者观察,通过情景的设置,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无比高涨。

三、组织打散重组训练,强化学生求异思维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了情感、智力、技术和创造等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还是要依赖于创新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具有高度思维发散的实践任务中,体会打散重组的乐趣,继而强化自身的求异思维,并最终达到创新意识开发的目标。学生平时的美术创作过程,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体现,他们提炼主题思想并总结信息,最后完成作品形象塑造,这个过程其本质是对脑海中所形成的形象进行裁剪、修整再拼贴的过程。同时,打散重组绘画元素旨在让学生把原有艺术样式吃透,在掌握各构成元素的艺术风格与构成样式后,将其概括打散重组,从而获得全新的绘画形象。

例如,笔者在教学《纹样的应用》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纹样,并着重讲解饕餮纹、卷云纹、忍冬纹三种纹样,详细拆分它们的各部分构成,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同时在讲解环节中,笔者还做出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学生通过速写的形式把纹样构成要素画下来,当做素材备用以便于后续实践的展开。接着,笔者要求学生将上述三种纹样进行两两组合,自由选取合适的元素进行拆分重组,创造出具有综合性质的全新纹样。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都能够合理选取自己想要的元素,也能够做到对元素的轻微调整,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求异思维。少部分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无法对其进行拆分重组。身为教师不可急躁亦不可批评,要在给予肯定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连接的创新点,继而推动实践的继续进行。

结束语

创新思维作为美术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整个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所在。人类实施创造性行为依赖于思维的发散,可以说创新意识是整个创新行为的“指挥塔”。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对初中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关乎着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加强美术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通过创设匹配的教学情境来加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其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初熹.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林丰勋.教育心理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美术教学创新思维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