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化的剪纸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04陈克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1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美术教育

陈克敏

摘  要:剪纸源自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精美优秀的剪纸作品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情感。历经多年的传承与沉淀,如今剪纸艺术以更生动、更简洁、更灵性的方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成为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立足审美化视角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对于激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也为他们打开了解民间艺术、体会传统文化的窗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深化民族认同感,生成良好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剪纸文化;审美素养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极具民族特色與审美价值。美术课堂教学要把握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趣味的、个性的、开放的教育形式,通过剪纸手法再现艺术形象,促进学生在鉴赏剪纸艺术的同时深受心灵洗涤与审美熏陶,理解剪纸艺术的内在价值。以下基于审美化视角为出发点,探讨审美教学意义与具体教学策略。

一、基于审美化的剪纸教学意义

立足核心素养教育为出发点,基于审美化视角,小学美术课堂剪纸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剪纸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手工剪纸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需要学生手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创作过程,发挥聪明才智,锻炼巧手能力。与此同时,剪纸作品中也蕴含了诸多创新元素,要求学生手眼协调,把握剪纸艺术与民间生活实践的契合点,激活审美感知,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剪纸教学有利于促进美术实践。小学生参与剪纸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从准备工具、材料,构思剪纸作品,再到动手实践,需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创造,通过不同的造型设想训练多变思维,形成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美术实践。

再有,剪纸教学有利于活跃审美情趣。在整个手工剪纸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剪纸造型、剪纸配色还是图形组合,无不用到审美原理。一切美术活动都要从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审美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体验创作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激活参与剪纸活动的积极性,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强化美术审美情趣,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二、基于审美化的剪纸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调动剪纸兴趣

小学生刚刚接触剪纸艺术,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先从培育兴趣着手。抓住低年级美术教育的特色,营造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创设艺术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实践体验中感知剪纸的魅力,体验剪纸文化内涵,强化美术审美能力。教师每节课要结合不同的剪纸艺术准备多媒体课件,上网收集与民间剪纸艺术相关的图片、视频,鉴赏趣味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获得直观刺激与体验,生成强烈的参与欲望。例如,学习《剪纸动物》时,整合“小动物”主题的剪纸作品,在熟悉剪纸艺术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创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大家开动脑筋,积极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积极引导,渗透剪纸技巧

基于审美化的剪纸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经验与审美能力等多元要素,深入浅出地引领小学生融入剪纸艺术的多彩世界,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带领学生多学习剪纸技巧、多鉴赏剪纸作品,强化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例如,学习《美化教室一角》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大家自行设计如何布置教室,并结合班级文化主题制作不同内容的剪纸作品,装饰教室。如有的小组以“快乐读书郎”为主题,剪出了读书的模样;有的小组以“亲情”为主题,剪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最后,各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互相点评剪纸作品,从中获得思路启发,形成剪纸艺术灵感。

(三)多元活动,渲染剪纸情感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音乐、舞蹈、儿歌等多姿多彩的活动方式非常感兴趣,剪纸教学过程要打破课堂的沉默,融入更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元素,渲染积极的剪纸情感,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剪对称鱼形》时引入趣味歌谣:“折纸开开朝上边,鱼儿图形画下边。只画鱼儿半个面,展开变成鱼图案。”如此一来,不仅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而且学生也掌握了剪对称鱼形的要领,激活操作欲望。通过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感知剪纸艺术,掌握剪纸技巧,一幅幅剪纸作品仿佛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拿起手中的小剪刀,塑造了鲜明的形象,传递了真挚的情感。

(四)媒体助力,丰富剪纸资源

现如今,信息技术媒体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带来了丰富的美术资源,突破教材内容的束缚,尤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不易操作的学习内容,更能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强化小学生的形象感知。例如,学习《剪贴组拼小村庄》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直观地展示祖国各地的民居风俗,体验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激起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通过自己起稿,勾勒想要剪贴的村庄或民居形象,自行规划布局、结构等要素,通过画、刻、剪,创造生动的“美丽小山庄”形象,激发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极富文化气息与审美价值。小学美术课堂精心布置剪纸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亲历剪纸过程,感受剪纸文化,有利于培育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美术审美素养,传承中华民族文明,这才是美术核心素养教育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陈爱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策略[J].家长(上旬刊),2020,(6):152-153.

[2]朱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剪纸教学为例[J].小学时代(奥妙),2020,(5):25-26.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美术教育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运用影视音乐资源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