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衍生教学催生主动性思维
2020-12-04杨丹妮
杨丹妮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一、传统课堂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思维
(一)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加剧了知识的单向度灌输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标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则、推论,逐渐把教师脑海中的知识框架向学生脑海中复制,当这一复制完成后,期待学生也能够以这一知识框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传授必要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必然承担的责任,课堂知识一般是经过人们反复实践、精练、筛选出来的用语言等形式表现的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是思维的基础。但是,从教师传授知识到学生掌握知识必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知识的单向度灌输过程。互联网发展后,使用形式多样化的多媒体工具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但是另一方面却加剧了知识的单向度灌输。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对各种知识的音效、图像忙乱不迭地接受,课后也局限于知识点的多媒体音效、图像解释中,而不是去提问、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优秀的学生尽管能够自如地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但却缺乏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原因在于只是倾听教师教授知识,背诵知识,没有主动去思考问题,更没有多向度地思考问题,这样的知识传授必定是只限定于知识,而无法扩展到思维。
(二)教育功利性使知识异化为取得好成绩的工具
受当今社会的实用原则与功利主义的影响,知识更是变成了取得好成绩的工具而已。当知识变成工具后,学生学习知识时,最关心的问题是这门课有用吗?通过率高吗?这个老师给分高吗?功利性与实用性是教学最大的敌人,学习本就是对知识的探索,是超越短期利益的、非市场化的领域。教学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受到社会上功利性与实用性的影响,这是现代教育令人悲哀的一面。幸好,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偏好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的偏好方式也会相应变化,正是基于学生的可塑性,才需要提出案例式衍生教学。案例式衍生教学的重心是主动性学习,从而实现从知识到主动性思维的转变。
二、衍生是从知识到主动性思维的桥梁
(一)案例式衍生教学衍生学习主动性
衍生教学就是课堂教学向课外衍生,扩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进而加深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案例式衍生教学的工具是案例,以案例为中心,教学要从课堂上向课堂外延伸出去,以便把学生从教室中坐着听讲推出课堂外,变成主动去找资料、找答案、动手做事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现实中的信息进入学生的头脑,知识进入被建构的过程,并且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朱柏铭等(2016)认为衍生教学模式并不否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在专业课基础上的延伸,开设案例分析课和开展课后师生互动交流,拓展教学空间,运用师生、学生之间的探讨式教学方法来催化学生的理性怀疑精神。笔者虽然认同衍生教学会催发学生的理性怀疑精神,但更认为衍生教学最核心的价值是早于理性怀疑精神一步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方式之外拓展出主动学习的空间,这种主动学习是缘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拓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设置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范围,要求学生分组在课外寻找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发言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可以提问,展示组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点评。同时,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见面、邮件、电话或网络等联系方式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综合学生的案例展示表现和课外与教师探讨表现给予一定的成绩,现阶段占总成绩40%左右,未来考虑提高到总成绩的一半。笔者认为,正是案例式衍生教学激发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背诵、记忆,也包括去现实中寻找真实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案例进而能够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更是会去思考摸索其他同学与教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学习是知识建构,是主动的
教育不是用各种知识填满学生的脑袋,而是教会学生有自己的判断,教会他认识自己,用一种开放、批判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会提问和独立思考。但是学生不能在空白上思维,他需要首先有知识,才能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传统教育与建构主义教育的冲突在这里显示出来。传统教育认为知识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学生学习就是接受客观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反应强化”。而建构主义教育认为没有什么知识是纯粹客观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观的,“学习是对理解的探索”。因此,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而建构主义教育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莱斯利·P·斯特弗在《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的序言中指出,“学习是知识建构”,知识是由认知主体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积极建构的,具有社会性、情景性、复杂性和默会性。笔者认为,思维必定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中,因为思维不同于知识,思考的过程必定是主观的、探索性的、一步步逼近答案的。钱颖一(2018)指出,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上,其中核心的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育,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取向是有意识地引导人们打破思维禁区,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因此,离开学习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了。
(三)教育技术化应该涵泳教育精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大学教育是有时间限制的,同样,大学每一门课程教学也受到时间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是一个技术与价值取向纠缠不休的过程。技术已经全面进入大学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教育信息化、“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试图掀起教学革命,从早期的PPT到现在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不仅试图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也试图建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育技术也是与时俱进地进化着。然而,在教育技术的进化中,我们也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偏离。一种偏离是教育过度技术化,教育技术已经异化了。正如王兆璟(2016)指出,教育技术化泛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特性,损伤了教育生态,教育技术单向度危害日益彰显。另一种偏离是捍卫传统教育,拒绝教育技术。王凯和李敏(2016)对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技术化进行研究,发现教师不热衷于教育技术化基于多方面的原因,诸如技术素养、步调偏好、专业自保、信息怀疑、秩序忧虑和资源碎片化等因素。笔者认为这两种偏离都是趋于极端化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是不容回避的,在互联网技术大潮中,教师绝对不能固步自封、停止不前。因此,当下之道是如王兆璟(2016)指明的“教育技术化应该涵泳精神性”。在深化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同时,教育一定要考虑精神上的建构,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PPT和各类教学视频背后的真实现象、细节和无法数字化、形象化但是重要的事实。
三、案例式衍生教学的实践
杭州师范大学财政学课堂的案例展示已经进行了近10年,但以前只有教师提问与点评,缺少其他学生的参与。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也很喜欢真实案例,觉得相比教师讲授更为有趣。近几年来,案例式衍生教学更为完善,不仅增设了其他学生提问,也更注重课外师生交流。最近,笔者对杭州师范大学2017级经济学专业学生作了一次案例式衍生教学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问卷调查显示,案例式衍生教学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首先,大多数学生认同案例式衍生教学方法。91.35%的学生认为案例式衍生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意思,其中30.77%的学生完全认同,60.58%的学生比较认同。如图1所示,23.08%的学生觉得财政学课堂上“学生讲+学生问+教师点评”案例教学很有意思,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45.19%,觉得有一点意思的是28.85%,只有2.88%的同学觉得完全没有意思。这个结果也完全符合学生接触新的教学方法时的直观感觉,有一半多的学生迅速接受并认为新的教学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而且在问卷书面意见中向教师表达了认同,并积极提出改进意见,比如能否增加更多的时事内容,能否在学生提问没有重点时教师提供问题的角度,提问不能太简单等。
图1 案例教学是否有意思的认同度
其次,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学习中与教师缺乏交流,但其主动性需要教师激发。56.73%的学生认为一般的经济学课程中与教师互动机会一般,24.04%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机会不多;52.88%的学生认为一般的经济学课程中与教师互动时间一般,而38.46%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时间不够长。在案例教学中,有49.04%的学生赞同案例由学生提问,32.69%的学生觉得由学生提问或教师提问都可以,18.27%的学生反对案例由学生来提问,如图2所示。案例由学生提问的反对率比较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过于在意成绩,觉得有学习的压力,由教师提问省时省力,还不影响成绩。这也是衍生教学想要对学生施加压力促使其去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本义。
图2 案例是否由学生来提问的赞同度
再次,大多数学生认为案例式衍生教学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主动性思维。83.65%的学生认为案例式衍生教学有助于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只有5.76%的学生觉得案例式衍生教学对于把财政学知识转变为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作用或是不确定,8.66%的学生觉得案例式衍生教学对于把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分析问题没有作用或是不确定;91.35%的学生觉得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点评对自己有启发,87.5%的学生觉得案例式衍生教学使自己更加关注跟课堂有关的信息的汲取。在课后师生交流上,68.48%的学生觉得教师鼓励课后师生交流激发了学习课程的兴趣, 17.39%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只有14.13%的学生觉得课后师生交流对学习兴趣没有作用,如图3所示。其实,案例式衍生教学是把师生互动在案例式框架上拓展开来,学生把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在知识与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不畏惧,学生无论有什么问题,都有教师在背后进行技术性支持。
图3 师生课后交流是否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兴趣
最后,案例式衍生教学使得师生地位更为平等,师生关系更为融洽。88.04%的学生觉得案例式衍生教学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认为学习中任何观点都是可以讨论的;只有11.96%的学生否定案例式衍生教学促进了师生平等关系。95.6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与课后的交流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如图4所示。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再是传统、严肃的师生关系,而是“授业有先后”,师生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能够深度学习,而衍生式教学使学生把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同伴,教师发挥着同伴效应。
图4 衍生教学使师生关系更密切
四、案例式衍生教学的启示
案例式衍生教学衍生出互联网时代主动性思维的价值。互联网不仅使得知识的传播更方便、更快捷,也使得知识的获得更加容易,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统意义上教师对于知识的权威性正在逐渐减弱,教师对于知识的垄断性正在逐渐打破,传统师生关系必须重构。从知识到思维的过程也是师生关系重构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领路人,跟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这一引路人的身份不可或缺,尽管学生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知识与信息,但其对知识与信息的处理必定是缺乏效率的。因此,归根到底,互联网时代教师是引领学生学会主动性思维的人,而不是作为知识的权威掌握者而灌输给学生知识的人。平等对话的关系是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必定会裂变出更多的教学方法,案例式衍生教学仅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未来也必定会不断变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