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踝肱指数与凝血功能在2型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与相关性研究

2020-12-04赵永恒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2期
关键词:血流量下肢血管

赵永恒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亦是常见的内分泌性慢性病,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已达8%~10%,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可发生各种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长期患病容易引起下肢血管病变,引起血流缓慢,最终导致下肢血供循环障碍、功能障碍,进而引起下肢皮肤溃疡甚至坏疽,即发生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2]。DF患者因下肢感觉障碍及活动受限,最易引起感染、缺血坏死,远期预后差,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因素[3]。踝肱指数是目前认为最简单、方便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检查方法。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发展,形态-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逐渐运用于临床,为DF早期患者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分析带来新思路[4]。本研究拟在对超声检查、踝肱指数与凝血功能在2型DF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与相关性研究进行探讨,为未来DF的早期评估与预测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2型DF患者58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非DF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符合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2)DF符合2017年中国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创伤等;(2)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肝肾等疾病。告知所有参与患者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空腹状态下抽血化验,应用ACL-3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使用仪器为迈瑞DC-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平卧,分别测量患者踝部血流量和踝肱指数(ABI)。依据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进行分组,将糖尿病足患者分为正常组(0.9≤ABI≤1.3)9例、轻度缺血组(0.7≤ABI<0.9)27例、中重度缺血组(0.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

1.3.2 踝部血流量和ABI 测量患者左侧踝部血流量、右侧踝部血流量、ABI。ABI=下肢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收缩压较高者/肱动脉收缩压较高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DF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彩超踝部血流量和ABI值比较 病例组左侧踝部血流量、右侧踝部血流量、AB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病例组PT、APTT、FIB、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彩超踝部血流量和ABI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彩超踝部血流量和ABI值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2.4 DF不同程度患者彩超踝部血流量和ABI值比较 中重度缺血组左侧踝部血流量、右侧踝部血流量、ABI值均低于轻度缺血组,轻度缺血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左侧踝部血流量、右侧踝部血流量、AB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DF不同程度患者彩超踝部血流量和ABI值比较(±s)

表4 DF不同程度患者彩超踝部血流量和ABI值比较(±s)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轻度缺血组比较,P<0.05。

2.5 DF不同程度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中重度缺血组FIB、D-D均高于轻度缺血组,轻度缺血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IB、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DF不同程度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表5 DF不同程度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轻度缺血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递增,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可发生各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DF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6.43%,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7]。DF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下肢损伤破坏的一种病变。DF患者不仅以皮肤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血管异常和肌肉萎缩亦是最主要的特征[8-9]。目前DF的发病因素较多,大多数因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肿胀,局部破溃,有的有黄色分泌物形成[10]。DF病情进展迅速,可因炎症刺激导致坏疽溃烂、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者甚至需截肢手术。研究显示,50岁以上DF发病率高达8.1%,DF死亡率高达11%,并且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11-12]。研究表明,DF患者溃疡后的5年死亡率约为40%,并且与D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3-14]。因此,临床医生对于DF患者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形态-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逐渐运用临床,对DF早期患者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分析带来新思路。因DF患者早期可能存在肢体缺血坏死,超声检测踝部血流量对病情预测和评估有一定价值。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病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等优点,且可以明确病变位置和严重程度,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对DF患者进行早期评估[15-16]。ABI是目前认为最简单、方便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检查方法。其是由单侧下肢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比值,正常值为0.9~1.3。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年龄大于50岁吸烟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均应行ABI检测,有利于早期疾病发现,减少肢体发生缺血风险[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左侧踝部血流量、右侧踝部血流量、AB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缺血组左侧踝部血流量、右侧踝部血流量、ABI值均低于轻度缺血组,轻度缺血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踝部血流量与ABI与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存在联系。

FIB和D-D是反映凝血功能最常用的指标,FIB和其产物可以损伤血管壁,激活内皮细胞,引起血液黏稠。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内血栓时,可激活纤溶系统[19]。FIB是肝脏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凝血因子,含量升高时表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D是纤维蛋白被降解的碎片,其增高标志着纤溶亢进,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研究指出D-D有利于早期检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DF的形成[20]。本研究发现,病例组PT、APTT、FIB、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缺血组FIB、D-D均高于轻度缺血组,轻度缺血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IB、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F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FIB、D-D含量与病情存在正相关。临床可以联合监测FIB、D-D来评价DF患者的病情程度,判断其预后。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DF患者踝部血流量具有简便、无创等优势,DF患者踝部血流量、ABI值和凝血功能存在明显异常,动态监测ABI值和凝血功能对临床治疗、评估病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血流量下肢血管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