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背景下的农村籍学生思政教育创新
2020-12-04刘国仕
刘国仕
(常州大学 怀德学院,靖江 21450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我国发展的人才后备力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确保大学生思想的正确性、纯洁性、先进性,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大学生多为农村籍大学生,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各方面条件都较为落后的农村,通过自身努力,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期望步入大学校园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在步入大学校园后他们遭受了城乡差异带来的巨大冲击,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忍受着生活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往往容易出现思想问题。因此,探索创新思政教育之路,引导农村籍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顽强拼搏、勤劳勇敢的人生态度,促使其健康成长,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了解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前提。廖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1日出版发行的《逆流而上: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以一项抽取32名农村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就转型期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身份认同问题展开探究。该书以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为研究背景,以社会身份的协商机制为参考依据,遵从文化建构的阶级身份研究进程,从资本、场域、惯习三方面深入剖析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身份认同。牢牢扣住国家大力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揭示寒门子的艰辛成长之路。同时围绕东西方弱势阶层大学生展开论述,就其理论流派、实证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与系统分析。通过解读中国故事,对西方经典理论进行回应与完善。其对研究者把握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供相关研究者参阅。
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征。一是善于借助互联网获取消息,但自制力不强。在信息化环境下,资源共享,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科学合理利用网络,对开拓大学生眼界,增长其见识,拓展其知识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较少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多数学生上网主要为刷剧、网购、玩游戏等,部分学生甚至沉迷网络,无法自拔,网络成瘾,出现违法犯罪的现象。二是强烈的自主意识,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代农村籍大学生注重自主意识,讲究个性,普遍反对填鸭式教学,认同个性化教学。他们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较少经历挫折,因此面对挫折时,往往更倾向于逃避,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易滋生焦虑、挫败感。同时由于城乡差距,许多农村籍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出现一系列心理疾病,这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三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存在一定叛逆心理。当代农村籍大学生出生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他们经历了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与此同时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过于追求新颖,常表现出一种叛逆心理,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
基于此,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创新思政教育,引导农村籍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第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当代大学生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如在教授两学一做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大学生善于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这一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两学一做的背景、基本概念、基本内涵等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两学一做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性。第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学生喜欢玩微信的特点,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两学一做的相关内容,以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吸引大学生阅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推送相关消息,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宣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模范人物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抗挫能力。同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注重隐性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两学一做的核心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第三,创新教育内容。教师应细致深入解读两学一做,将其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感情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两学一做的辩证思想辩证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
高校思政教育应以两学一做为引领,保证学生思想的纯洁性、先进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籍大学生。同时通过不断探究思政教育的创新之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逆流而上:转型期农村籍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以转型时期的农村籍大学生为研对象,深入解读其身份认同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农村籍大学生,为思政教育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具有促进作用,可供其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