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运用
2020-12-04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 高 琦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由于食品行业需要对多种食材进行加工,因此在食品行业中加强供应链条中的物流运输,特别是加强在供应链条中食品食材及时配送,是关系食品生产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供应链物流的运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加强供应链条中各种物流运输资源的合理调配,包括对各种冷链运输的运用,实现物流供应效率的提升。通过运用当前比较流行的新技术,保障食材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腐烂变质,这表明相关技术是保障食品生产的重要生命线。由此可见,需要剖析当前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运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有助于供应链条发挥积极作用,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目前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突出问题
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主要是依靠工业运输方式运输,冷链物流运输方式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冷藏冷冻技术,对当前所运输的各种生鲜食材和食品进行品质保障。食品行业对于供应链物流的运输要求十分高,要合理控制食品、食材的温度和湿度,保障各类食品,尤其是生鲜类食品的品质。在供应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要通过对运输条件的控制实现对食品质量的控制,提升物流供应链运输的科学性[1]。
第一方面,信息控制系统比较分散,特别是冷链运输环节,供应链物流的实时控制不是十分到位,没有做到实时监控。当前只有部分大规模企业在供应链物流过程中采取了一体化的温度控制系统,这种一体化的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对运输过程中食物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及时监管。每一个物流供应链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对食品的运输方式以及所采取的运输策略也有所不同。在大多数的食品企业中,尤其是大规模的食品企业中,在食品或者食材的运输过程中部门和企业之间没有保持密切的信息沟通,大多数企业无法掌握供应链物流的现实状况,导致当前食品供应链物流的实时监控效果比较差。这也意味着在运输过程中,食品行业对于物流运输方式缺乏高效率的管理,无法对存在问题的食品进行及时追溯,进而造成了食品的安全隐患[2]。
第二方面,当前供应链物流缺乏标准化,大多数情况下各个食品企业在物流运输方面的标准以及规范各有不同。在供应链物流的时效性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是要求供应商在运输过程中,在采购等整个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信息流动,供应链物流必须要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从而使库存以及运输等各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上传到云端,对于食品质量问题以及各种由于运输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源头追溯。中国农业的产业化量控制还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大多数的食品企业,尤其是各种中小型的供应链中,物流运营商都没有成熟的冷藏物流设备,容易出现食品质量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直接导致食品供应链条整体缺乏协调性,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的食品企业制定的供应链物流运输标准是不同的,即便是相同类型的食品货品,在转入供应链物流运输时,管理控制标准也各有差异,这实际上是不符合质量控制的理念的。标准化的管理涉及供应链物流方法和平台等方面,而这些都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特别是交通、仓储等基础条件能够普遍支持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物流的设施。
第三方面,冷链流通比例相对较低,这样直接导致食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比较高的货品损耗比例。在物流供应链条的运输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食品企业采取冷链运输方式的比较少,基本还是采取普通运输的方式。在零售终端方面,由于冷链运输应用相对比较少,直接导致供应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货品损耗较高,也就导致了零售过程中价格相对昂贵。中国在物流和采购等方面物流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农产品只有15%进入到冷链物流的体系中,大多数食品还是采取传统的运输方式,其中水果和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容易出现腐烂等现象,高居食品运输货损率第1 位,超过20%~30%的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具有比较高的货品损耗,直接导致零售价格相对昂贵[3]。冷链运输在食品行业的供应链中是可以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的,特别是在降低食品货品损耗等方面,运用冷链运输技术可以使商品保持良好的品质,但这也意味着食品行业需要在物流运输链条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在品质控制和成本控制之间取得更科学的平衡,也是食品行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策略
食品行业在进行供应链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一些互联网的技术,提高供应链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质量控制比例,采取更为新型的物流技术,将可以对中国的食品行业运输起到积极的影响。
第一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食品的供应链物流运输采购环节中加强运用。可以在供应链物流中采取电子型的标签以及相关技术的读写器,加强对食品采购与运输环节的源头把控。在这种电子标签与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方式的配合下,借助物联网技术充分优化当前供应链物流的精准化采购水平。采购的所有食物都应该粘贴电子标签,每一个标签都含有产品的电子代码,以食品特别是源头采购的食品信息得以留存。在购买方发出食品原料的采购订单之前,可以通过产品信息标签代码的读写器,对采购的食品的来源、品质等进行电子化识别,就可以获取到所应采购食品的相关信息,以及这些食品在进行供应链物流运输过程中流转的状况。商品信息通过电子化标签进行识别时,可以进一步把握食品进入物流运输的过程中的相关情况,为购买方的质量把控提供比较精确的数据支持。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供应链物流中电子标签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制定比较合适的采购周期与数量,确保购买方所购买的数量以及质量都能符合要。这样可以通过物流供应链的方式,让食品的采购方式更加科学,而且对采购时间和资源也是一种节约,进一步地压缩了当前食品企业在采购方面的成本。
第二方面,在食品物流环节中强化供应链物流相关技术的运用。食品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对源头进行追溯,当这些食品和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时,生产工序中通过各种信息化的读写器技术,可以对这些食品和原材料进行识别,而且每一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也将录入到供应链物流的信息云端中,最终所有的产品电子标签内都包含了整体生产过程,从而对生产的工艺也可以加强监督和管理,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在这种源头性控制的思维之下,数据上传到食品企业的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内,对企业充分掌握自身产能,同时对食品质量进行把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帮助。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物流的信息管理情况,对自身产能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生产计划,为生产周期的准确性提供基础性保障,而且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供应链物流的相关技术,对生产订单的阶段性情况进行把控,督促生产进度,同时对于产品的质量也有一定的监控作用。在这该技术的支持之下,不仅能对食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同时也能够对交货期限进行预测,从而为食品企业以及食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提供决策性支持,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大大提升了当前食品企业运用供应链物流技术的生产力。
第三方面,食品企业运用供应链物流技术可以对食物仓储以及运输过程加强控制,重点是通过对仓储业务流程的把控,缩短仓储作业时间,进一步提升实物库存信息把控的精确程度。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之下,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方式,尤其是基于电子标签等技术进行扫描和录入,能够及时将货物的信息输入到物流仓储系统之中,通过系统进行传输,实现商品入库和出库的智能化控制。食品运输与仓储的效率极为重要,因为食品储存的时间过长容易腐烂,所以只有提高入库作业时间的精确性,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供应链,物流过程中仓储作业方面的精确性,才能提高货品运输效率。因此,供应链物流技术的信息化,关键是对于仓储信息的整合并且形成反馈的机制,只有及时掌握食品货品的物流中转情况,并且对储存空间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才能够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对质量进行信息化监控,实现科学、高效化的管理。
3 结语
通过供应链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食品企业可以对生产以及运输包括仓储的过程进行精确把控,进一步提升当前食品企业物流运输的准确性,保障当前食物运输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在未来,信息化技术将在食品行业中广泛运用,通过电子标签等方式保障供应链物流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是当前食品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食品行业必须投入更多资金的重点。因此,把握信息化技术与供应链物流之间的结合,对食品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货品质量,在食品类货品流转中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泛,值得深入探索,并形成更科学的食品行业供应链物流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