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
2020-12-04范丽娜滦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范丽娜 滦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农药残留超标,将会影响食品市场,民众购买、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会出现食物中毒情况,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食品进行检测,通过高新技术来探究农药残留值,确保流入市场的食品的绝对安全,保障国人健康。
1 农药污染食品现状
我国农业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准,但在此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也有所增加,为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被农药污染后的食品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在食品安全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因素对其质量的影响。我国现行食品检测中,检测的具体执行受到阻碍,并未对食品检测结果进行高效应用。据了解,我国部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指数严重超标,最高可达50%以上,因此开展有序的食品检测路径,对提高食品质量工作,有较大现实意义。目前所使用到的快速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农药检测技术,能节约近2/3 的时间,多数食品检出在2 小时内完成,极大效率提升食品的市场安全。
2 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
2.1 气相色谱法
该种农药检测技术需要使用新型仪器,其特点是检测效率高且较为灵敏,而且操作方法相对便捷,能应用在多类检测项目中,现在色谱检测技术中属于较成熟的技术方法。农药残留检测效率越高,便对国民健康有越高的保障,因此为提高检测效率,可使用拥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气相色谱方式,该方式能将农药和它的降解、代谢产物及时检出,有效提升检测效率。气相色谱成本低廉,能快速分析出农药残留值,加快食品筛选效率,另外还能对卤化物、防腐剂等物质进行高效检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
2.2 免疫分析法
使用免疫分析方法对食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其操作过程非常简单,并且不需用到价值高昂的仪器,实地便可测量,但其缺点是检测过程花费的时间较长,由此增加了时间成本,但该法有较大改进空间,潜力巨大。免疫分析使用抗体作为检测材料,将食品中的有机物进行检测,并做出定量分析,该检出过程可靠,为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提供精准数据,可运用在多种农药的检测中,极大地提升检测效能。因免疫分析方式具备较高的灵敏性,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能得出较为精准的检测结果,可改变传统检测中的单一农药检测弊端,进行多种农药的共同检测,极大提升检测性能。
2.3 电化学分析法
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电化学分析方式,能够简便快速地检测出食品当中存在的问题。电化学原理是采用电位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从而得出物质含量。电化学传感器能够精准监测食品成分,具备很高的灵感性、稳定性和抗感染能力,这些优势让它在食品安全检测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电化学分析方式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可快速分析出食品中有无农药残留,有助于避免农药污染食品流入市场[2]。其中,使用单扫描极普方式,能精准化检出肉、食盐等食品中的铅含量,避免食品含铅过多,影响人体健康。
2.4 酶抑制方法
酶抑制方法主要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进行检测。现阶段多将酶抑制检测方式与分光光度计融合使用,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并计算抑制程度,从而得出农药残留量,通常该法对农药的检出限在0.3 ~3.5 mg/kg内。酶抑制方式不会因为食品本身物质而影响农药残留检测精度,另外酶抑制法检出限远高于市面上常见的农药最大残留量,所以酶抑制法不能用于精准的定量检测,但可用于定性筛选。
2.5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式具备使用上的通用性,以农药检测为例,农药作为一类有机化合物,其主要特点是分子量大、高温下易分解等,高效液相色谱能利用其作用原理,将农药中受热易分解的物质高效检出。而气相色谱法则在检测该类缺乏活性、加热易分解等物质时,并不能达到较高检测性能,高效液相色谱方式能有效补充农药残留检测的空白。借助待测物在流动相以及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有一定差异的原理,对各类检出物质进行分离,由此完成高效检测。但该法灵敏度相对较低,且检测农药的种类相对局限,可在日后发展中做以改进。
3 结论
综上,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对食品进行检测非常必要,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探究也刻不容缓。充分使用气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分析、酶抑制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检测方式,全方位展示农药残留情况,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