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控视域下留学生学业预警体系建设研究
2020-12-04程桂龙
程桂龙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当前我国的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8 年共有来自196 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 个省(区、市)的1 004 所高等院校学习”〔1〕。由于生源地、语言、文化习俗、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留学生学业成绩存在较大的波动性。特别是部分理工学科留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业问题,挂科、重修不断,影响学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留学生苦于学业困境,出现社交、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对学校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为此,从危机管控视角出发,通过提前研究、预判与预警,可以提升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学业水平,更好地帮助留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增强个体存在感和获得感。
一、国内外留学生学业问题研究概述
学业问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最直接、最显性的问题,留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学业问题尤其突出。国内外学者围绕留学生学业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留学生学业预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国外的留学生教育开展较早,留学生学业问题的研究也较为详实。美国作为世界上留学生吸引力最强的国家,对留学生学业问题高度重视。通过遴选优质生源,尊重学术自由,提供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科研学术环境,提供丰厚奖助学金等方式提升留学生的学业能力〔2〕。英国实行无差异化的学业教育,主张留学生教育同本国教育一体化的原则,除给留学生提供语言上的培训外,其他基本同本国无差异,以培养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与学习自主性。日本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比较精细,注重从细节上关注留学生的学业发展,留学生入学后配备专门的导师指导其生活学习,提供分阶段的指导,使留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挥。韩国通过制定“外国留学生招生和管理能力认证”制度的方式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设立留学生奖学金,严格留学生课堂考勤,同时为留学生提供课外学业辅导,开设补习班,开展语言学习互助活动(Language Exchange Program)〔3〕的方式提高留学生的学业水平。这些举措的开展为提高留学生学业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国内留学生教育管理借鉴。
国内关于留学生的研究很多,但单纯关于留学生学业预警的研究则较少。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留学生学业”共有相关文献169 篇,主要包括跨文化适应、语言障碍、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等方面,其中跨文化适应占大多数。在相关研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42.60%,博士学位论文占10.65%,学位论文占比超过50.00%,说明学术界已经把留学生的学业问题当作一个专题研究方向。长期以来留学生的教育管理重管理轻教学,造成教学和管理脱节,学业问题已经成为留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近年来留学生学业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每年相关研究文献在10 余篇左右,且研究机构与研究地域不断增多,说明国内涉及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但研究多集中于留学生学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留学生本人素质与规范、学校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管理部门管理方式、国家留学生教育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留学生学业提升的对策建议。当前研究多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而鲜少有从学业预警的角度,提前对留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预判。
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对提升留学生学业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留学生教育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整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研究重管理、轻教学,缺乏均衡性。当前的留学生政策重点集中在管理方面,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没有跟上。伴随着留学生招生数量的增多,高校的教育质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留学生学业问题失去均衡,双方不能达到协调统一。二是研究重现实、轻预判,缺乏前瞻性。当前留学生学业问题的管理多发生在问题产生之后,问题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甚至有的已经不可逆。留学生的学业问题往往产生于平时,但与之相对应的学业预警建设并不完善,缺乏前瞻性。三是研究重个体、轻整体,缺乏体系性。留学生学业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具体出现问题的学生身上,而某些个体现象具有群体性,研究应该把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当成一个整体,在共同体系的研究之下共同推进。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在后期研究中不断改善,通过体系化、制度化、全面性的举措进行提升。
二、当前来华留学生学业困境的主要表现
留学生的学业问题伴随着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主要表现在日常细节之中。既体现在学习状态上,又与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深度与广度密切相关,成为影响留学生日常学业的重要客观存在。
(一)学习状态不佳,学业状况出现两极分化
我国的留学生来源比较广泛,国家之间在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容易使留学生产生跨文化适应困难。很大一部分学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中国的教育模式,在日常学业上状态不佳。某些学生经过长时间后仍不能适应中国生活,学习状态一直保持低迷,直接影响学业的持续开展。而某些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较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中国环境,不管是在身心还是学习上都取得较大的进展。学习状态的差别使留学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优秀的学生不断成长向上,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状态较差的学生则长期陷入低谷循环,学习生活得不到改善与提升,情绪、心理也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出现延迟毕业、不能毕业、退学等状态,对学生自身及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和安全稳定产生影响。
(二)学习成绩不力,课程通过情况波动较大
留学生的学制与我国本科学生学制一样,一般在本科入读之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留学生教育模式一般来说分为“趋同化教育培养模式、联合培养模式、全英文授课模式、导师完全负责制培养模式”〔4〕四种。根据留学生人数的多少采取插班上课和专门编班上课交叉的方式。插班上课的留学生多是跟随中国学生一起上课,专门编班的留学生则采用专门单独授课的方式,考核方式同中国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采取单独出题的方式,试题相对简单,平时成绩占比较大,有的甚至达到70%。由于在校期间教材多采用汉语版本,导致某些汉语水平较差的留学生存在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基础的差异,导致某些留学生学习科目跟不上,虽然大部分课程考试单独管理,但仍存在不少挂科现象,课程通过情况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对留学生学业管理造成了挑战。
(三)学习深度不够,学术科研状况相对薄弱
学业积累与学术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依靠课堂学习对留学生学业能力的提升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目前,国内高校对留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后辅导及科研方面的投入和支持还相对较少。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国内高校在留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同国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专业素质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拔高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留学生由于语言、基础、学习能力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专业学习的深度上同中国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参与实验室、课程实践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参与学术科研的水平、能力、意愿也都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不管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自身实力水平的积淀上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当前来华留学生学业困境的主要成因
留学生学业问题的产生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原因,受自身学业能力、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以及学校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等影响,同时还受国家整体政策环境和制度约束的综合影响。
(一)文化适应与语言限制影响学业开展
文化与语言的差异往往是留学生在华教育面临的最初挑战。据教育部统计,2018 年来华留学生中“亚洲学生占59.95%;非洲学生占16.57%;欧洲学生占14.96%;美洲学生占7.26%;大洋洲学生占1.27%”〔1〕。生源的多元化必然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的多样性。由于生活环境、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造成留学生学业方面的困境。留学生在华课程一般采取汉语和英语交叉进行的方式授课,除英语国家外大部分留学生都存在语言问题,汉语和英语作为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对留学生的交流与学习开展造成挑战。虽然大部分留学生入读目标学校前都会接受汉语培训与教育,但学生之间汉语掌握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为后期专业学习的开展造成了障碍,留学生会因为语言问题产生学习方面的直接阻碍。部分学生因为文化、风俗习惯、气候饮食等方面难以适应会出现迷茫、厌学、无助等心理问题,对身心及学业产生双重压力。
(二)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影响学业深入
据教育部统计,2018 年来华留学生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63 041 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2.81%;自费生429 144 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19%”〔1〕。生源来源及经费办法的差别造成留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来说公费生基础要好于自费生,但在具体专业及学科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各高校留学生授课多采取以中国学生教育为参考的方式,很难根据留学生学业差距采取差异化授课的方式。近年来留学生数量的增多使留学生个性化教育变得更加困难,留学生教育呈现出批量化倾向。由于生源国之间教育的差异造成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存在差别,特别是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加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习的深入性存在较多困难。与过去留学生来华主要学习汉语或中国文化不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选择了电子、计算机、机械等工程类专业〔5〕,这些专业在学习难度上较传统专业要大得多,学业困难更加凸显。
(三)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影响学业产出
留学生的学业发展变化存在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受学习态度的影响。“国外课堂教学多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在这种方式熏陶下的外国留学生相较于中国学生更多呈现出独立思考、思辨性强的特点,他们喜欢探究、怀疑和辩论;倾向于独立的分析、判断和发表见解”〔6〕。为此,面对学业困难,国外留学生的态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学生会主动寻找方法进行追赶和弥补,达到期望值,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容易产生懈怠,学业止步不前,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在侧面也表明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有更大的责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留学生进行学业改进。当前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主要集中为教和管,而教的深度和管的宽度、力度则存在很大的差距,对留学生学业过程的掌握程度也会对留学生学业发展产生影响。
四、危机管控视域下留学生学业预警体系的建设
一般来说危机管控包括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处理四个环节。留学生的学业问题包括在危机管控理论的四个环节之中。通过危机管控理论的融入,可以更好地预判学业问题,形成学业预警体系,方便学业危机决策和学业危机处理,使学业问题在源头上得到解决。
(一)制度管控:重视整体,建立全局性的学业管控机制
当前,我国的留学生学业教育已经从追求数量逐渐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留学生的学业状况是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从管控制度的制定、管控机构的建立和管控计划的制定方面做工作。一是要建立学业危机管控机制。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留学生学业管控机制,对留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和挂科、留降级、学分等做明确的规定,规范留学生学业问题处理流程。“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高校的规模、层次、学科专业等情况,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可操作的最低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各高校可在此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但原则是只能向上调整不能向下调整”〔7〕。要出台统一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方案,制定详细的留学生学业管控规定,使留学生学业管理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建立学业危机管控机构。要联合学业管理学院、国际学院∕国际处、教务处、任课教师等对留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跨部门管理,明确权责、规范程序、灵活处理。三是要制定学业危机管控计划。要针对留学生学业危机可能产生的情形,在管控机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操作策略,通过学业帮扶、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人际疏导等,提升留学生学业的认可度与感知度,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二)管理调控:强化过程,建立全过程的学业预警机制
学业困境的治理重在过程,要通过过程跟踪与分析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学业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一是要强化学业危机甄别。要加强对留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的关注,了解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课程掌握情况,生活状态,了解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通过留学生日常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进行甄别,提前解决问题。二是要加强学业过程监督。要为留学生建立学业档案,记录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学业状况,了解留学生学业发展过程,要发挥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留学生群体等的作用,通过监督与互助提升留学生学业能力。三是要建立学业危机预警体系。要加强对留学生学业情况的分析,分析其成绩构成和学业困难程度,对存在学业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监测,密切关注其学业发展状况。对学业问题较大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学业预警,让其了解学业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前进行改善。通过研究分析留学生学业困境的原因,提升其风险意识,帮助其更清晰地认识学业、规划学业。通过学业预警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引导留学生重视自身学业发展,为留学生学业管理提供前置预判。
(三)个体把控:加强自律,建立全方位的学业自查机制
留学生个体因素是决定学业状况的关键,提升留学生学业水平主要还是要靠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一是要树立学业危机意识。留学生的学业发展存在一个过程,大部分困难因素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对学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提前认识,树立危机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有必要的精神准备和心理准备。二是要加强学业自律。面对学业困难,不同的态度结果差别会比较大,要加强对留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发挥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作用,除了必要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外,要让留学生养成学业自律意识,保证基本的课堂出勤和日常学业准备,提升自己的学业能力与学业认知。三是要加强学术钻研。留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单靠课堂学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学业取得突破必须在课外学习方面下功夫,通过实验室学习、专门的技术训练和实习实训进行提升,要通过配备留学生导师或中国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方式,让留学生融入在华学习生活,提升留学生的生活归属感和学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