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4丁林
丁 林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新时期,社会各界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教学要与之相适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护理学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创新,大大促进了护理教学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人们从课堂以及教室中解放出来,在宿舍、居家甚至食堂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弥补了护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使得教学更加合理化、灵活化。
1 信息化教学模式
1.1 微课模式
微课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西方国家提出,用来在学习之余补充相应的技能,而后得到了深度的创新,从而在课堂上得以运用。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微课模式又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的合理化以及精简化[1]。尤其是在医疗教学的过程中,护理专业涉及了太多繁杂的知识点以及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学生很难充分掌握,微课则可以利用它超强的碎片化处理技术分解难度,并且拥有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视频资源,便于同学们更加立体地学习,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加理解重点的科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反复学习,可以通过慢放、循环播放以及截图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从而扩充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1.2 雨课堂模式
雨课堂可以将复杂的护理学理论知识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融入PowerPoint当中,从而将课外预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雨课堂中,老师可以把微课视频、课后练习以及课前预习的课件同时发到学生的手机上,方便学生预习,同时可以更好、更快地进行师生之间的反馈[2]。最重要的是,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答题,方便师生互动。雨课堂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每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作个性化的报表,使学生有自己的学习重点,老师也可以简单明了地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
1.3 信息化实训基地模式
由于护理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实验操作性,所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实习观摩的模式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专业技能,但如果课堂教学仅是局限于理论和基础技能操作的学习,对于医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感受患者及其病情的多样性,信息实训基地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运用专业的软件来模拟实际的医疗环境,可以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高度的仿真来模拟真实工作状态下与病患的互动,这样既可以尽可能节约教学资源,又能让学生在掌握操作与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学方式。
1.4 示范与反示范模式
示范与反示范系统是利用直播来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讲解,通过直播回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让老师们找到自己所要讲解的方向。
2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微课教学实际应用
护理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护理教学过程当中要将理论教学和实地训练教学分开,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可以根据教材调研专业护理理论体系,把各个学期的重点知识拆解成为独立的知识点碎片,把知识点拆开、揉碎,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再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再搭配图片和动画,从而让护理教学的实例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记忆点。实训的教学要搭配视频和图片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对基础护理的操作要点掌握精确,尤其是像心肺复苏术等重点操作一定要做到专业熟练,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优秀的应变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2 雨课堂模式实际应用
“雨课堂”采用课堂中互动答题和弹幕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向学生推送课件,系统会自动收集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效果,将收集的数据整合反馈到老师的手机里[3],有利于让护理老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以及进度,雨课堂完美地把传统课堂讲授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雨课堂学习,充分贯穿课前、课后、课中3个阶段,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提问。另外,在以往的综合评价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往往是根据学生出勤率和回答问题的程度来决定的,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点名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并且课堂点名只能反映学生的到课情况,无法评判学生到课后是否认真听讲、用心学习。“雨课堂”的扫码进课堂、“随机点名”“课堂测验”等功能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量化考核标准,不仅包括课堂的评价,还延伸到课前、课后的评价。做到“教—学—测”一体化,动态、实时、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信息化实训基地实际应用
在护理教学工作中需要模仿高度仿真的医院环境,其中环境设置也要与医疗机构内的设置完全吻合,例如导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以及护士站等,所以要利用信息化实训基地的构建达到这一目的。该模式是由老师来设计实训计划,老师通过在系统中设计假想病患,并且输入病患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对病患病史询问和基础诊断,通过学生对病患采集病史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的水平来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然后再通过仿真模拟考试,对学生心脏复苏术以及静脉输液等基础项目进行测试,查看其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信息化模式的运用效果
首先,信息化模式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护理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可以作为信息来源的主动接收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能动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互相答疑解惑,加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同学达到完全自主学习。
其次,信息化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纸质资料繁多、难以携带、难以保存的缺点,形成了系统化、多样化的护理学网络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接触教材以外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提高技能、扩展知识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信息化教学解决了护理实训过程中学生机械练习的问题,采用高度仿真模拟临床证实的情景,让学生能更生动地体会到真正的医疗教学环境。
4 信息化模式在护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硬件问题
在护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中,由于教学硬件设施落后,容易导致投影效果不清晰,使得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屏幕上的内容。此外,落后的教学硬件也会导致计算机操作不顺畅,这也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质量。信息化教学的硬件不仅影响护理教学的质量,也影响护理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有必要不断更新落后的教学硬件。
4.2 教师操作问题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硬件落后外,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上有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图片与图片的组合时,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教学内容的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此外,为了节省制作课件的时间,大多数教师机械地复制和应用固定的模板。有时,在制作相关链接时,切换会不及时和不一致。对于此类现象,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课件内容,还要注意课件的质量和效果,总结授课技巧和经验,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应地给予适当的教学演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 结语
采用微课、雨课堂、信息化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护理学教学手段,让有限的课内时间更好地向课外延伸,有效地架起了理论到临床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进了学生由传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有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