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为何总是把自己当“宝宝”?
2020-12-04董薇
您好!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我觉得我妈越来越像小孩子了。两个月前她去泰国旅游,打电话跟我说要买什么乳胶床垫让我给她转钱,我跟她说这种买卖大多是骗人的,如果她需要我在正规店里给她买。结果她在电话里冲我大发脾气,说什么我不孝顺,怕花钱之类的,不管我怎么跟她解释都不听。回来后我连哄带劝还送礼物,这事才算过去。前两天我答应陪她吃晚饭,结果临时加班没去成,她又对着我又哭又闹,说什么她年纪大了我嫌弃她,还不如死了算了。我妈以前是个很乐观坚强的人,可是自从去年我爸去世之后,我妈忽然就变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开始的时候我体谅她可能是因为我爸去世了心情不好,所以基本上都依着她。结果这一年多下来她越发变本加厉,每天都像个小孩子一样不停地要爱、要温暖、要关注,我真的是有点吃不消了。请问我妈这样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啊?
广东 张女士
张女士您好!
您在信中提到的母亲“返老还童”现象,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有一些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行为会变得越来越像小孩子:易伤感,一点小事都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回忆、痛哭流涕甚至抑郁;易动怒、没有耐心、自控能力下降、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行为幼稚,只要别人为自己负责,很少为他人着想;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自己浑然不觉;怕医院,以不见大夫来躲避对疾病的检查,掩盖对死亡的恐惧;把钱看得比命还重,斤斤计较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还有一些老人会表现出像小孩一样的情感,一会儿也离不开亲人,甚至学小孩说话来“取悦”身边的人,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其内心深处对爱的呼唤。这样的老人在外人看来可能并不缺少被关心的体验,但他们内心总感到不满足,别人稍有疏忽,他们就理解为自己不再受重视,于是心情低落。而当他们把自己变成“老小孩”的时候,亲人、朋友就会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久而久之就会强化他们这种“老小孩”行为,更倾向于扮演小孩来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以填补自己情感领域的缺失。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老年朋友这样的行为觉得难以理解,甚至会因此责备他们,但实际上“老小孩”现象是人们进入老年期的正常心理变化,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表现。
首先这是由老年人的生理原因导致的。“老小孩”的形成是“高层指挥”失控所致,由于自然衰老,大脑功能逐步退化,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神经抑制功能下降,从而表现出类似孩童的行为。有一些老人的“老小孩”行为很可能是由于长期慢性病导致的轻度认知损害,其中最典型的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被误认为是“老小孩”脾气。但事实上,他很可能是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如果不加以关注和及时诊疗,疾病将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如果家中老人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老小孩”行为,子女需要加以关注,必要时陪同父母及时就医。
其次是心理原因。很多时候老年人是因为正常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导致的“退行性行为”。很多子女日常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这就可能导致老人用某些“幼稚”的行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不满。
最后还存在个体差异原因。一般来讲,那些文化层次较高、从事脑力劳动、经常用脑的老年人不容易变成“老小孩”,那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时俱进的老年人也不容易成为“老小孩”。
那么,面对“老小孩”父母,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子女需要多陪伴老人,尤其是要关注老人的心理需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虑,像包容孩子一样适当包容“老小孩”。但同时不要“培养”和纵容老人当“老小孩”,不要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爱。最后,子女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心态和老人沟通,多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如果跟老人意见不统一,子女沟通时更要注意方法,要以理性、平等的姿态与老人交流。
而老年人自己,既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闹情绪,也不要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丧失自信,忧郁自卑。上了年纪更要放宽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