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04陈玉雷韩志刚陈龙舟刘敏韦永祥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脓腔肉芽肿乳腺炎

陈玉雷 韩志刚 陈龙舟 刘敏 韦永祥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临床上为少见病,是以乳腺慢性炎症为病理改变的良性病变,临床多以不规则乳房肿块就诊,常单侧乳腺受累,以乳腺的外周部多见,肿块界限不清,临床医生术前误诊为乳腺癌的概率较高[1],不仅造成治疗方案的错误选择,也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本文回顾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GM MRI 影像特征,旨在提高GM 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8 月—2020 年8 月行MRI 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9 例GM 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年龄24 ~51 岁,平均年龄34.7 岁,均为已婚,其中18 例是经产妇,1 例未生产过;出现临床症状时间最短的3d,最长1 例4 年,平均发病时间约21d。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1.5T MR360 扫描仪,专用相控阵乳腺表面线圈,被检查者取俯卧位,乳房自然悬垂在线圈内,分别行平扫、弥散加权、动态增强扫描;平扫:横轴位T1WI TR=1000 ~1100ms,TE=8 ~9ms,抑脂T2WI TR=6000 ~6500ms,TE=45 ~55ms,DWI TR=4900 ~5100ms,TE=75 ~85ms,层厚5 mm,b 值=800-1000s/mm2,动态增强共扫描8 期,采用vibrant 序列,TR=5.7ms,TE=2.7ms,层厚2.2mm,每期间隔65 ~72s,先行预扫描,再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对比剂Gd-DTPA,剂量为0.1mmol/㎏,流速2.0ml/s,然后快速推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行7 期扫描。

2.结果

2.1 病灶大小、形态、分布特点

GM 病灶一般范围较大,本组中病灶直径从11 ~85 mm,平均约43 mm,病灶形态不一,呈类圆形4 例,不规则形15 例,有16 例病灶内见脓腔,其中多发脓腔14 例,单发脓腔2 例,病灶多位于乳腺外周部小乳管及乳腺小叶,呈局灶性、区域性、广泛性分布。伴有皮肤水肿2 例,腋下淋巴结增大5 例。

2.2 MRI 征像

2.2.1 常规序列:T1WI 上呈低信号,Stir 序列上呈等、高混杂信号,脓腔形成信号更高。

2.2.2 DWI 序列:病灶弥散受限呈明显高信号,多点测量脓腔部分的平均ADC 值均为(0.81±0.54)×10-3mm2/s,非脓腔部分的平均ADC 值约为(1.37±0.32)×10-3mm2/s。

2.2.3 动态增强序列:病灶明显快速强化,TCI 以平台型为主,占17 例,流入型2 例,未见流出型病例,增强后病灶的形态、分布、个数显示更为清晰,多发病灶14 例,单发病灶5例,不均匀强化16 例,其中呈多环样强化13 例,单环强化3 例,环内壁相对光整,壁强化明显,环内无强化。

3.讨论

3.1 GM 的临床病理表现

GM 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以小乳管、腺小叶为中心的慢性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炎,又称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由Kessler 和Woollch[2]于1972 年首先报道。小乳管和腺小叶内见多种炎性细胞浸润,腺小叶中央可见小脓肿形成,晚期小脓肿可融合成较大脓肿,间质可有纤维组织增生[3]。GM 多发生在育龄期已婚经产妇,常单侧受累,病灶多位于乳腺外周部,一般不侵及乳晕下区域,病变可单发或多发,可发生于乳腺任一象限或累及多个象限。GM病因尚不明,其细菌、真菌培养都为阴性,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可能与外力作用、炎症、手术等有关[4],其病理特征以腺小叶为中心,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灶性分布,大体标本呈灰白色,界限不清,内可见黄色粟粒样病灶,质比较硬,可有砂砾感。镜下可见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小叶内可见多种炎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另有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数病灶见嗜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大小不一的脓腔,病变发展,脓腔可融合,导管周围和小叶间隔见多种炎灶细胞浸润[5]。

3.2 GM 的磁共振征像

MRI 平扫GM 病灶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等、高混杂信号,脓肿形成时呈更高信号,本组病例统计发现,GM以脓肿型多见(16/19),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可单发及多发,大小、数目不等。DWI 对脓肿型GM 具有高度特异性,脓腔表现为明显高信号,表示弥散受限,通过测量其ADC 值能间接反应肉芽肿内水分子运动情况,本组病例经统计脓腔部分的平均ADC 值约为(0.81±0.54)×10-3mm2/s,有研究报道乳腺癌的平均ADC 值为(0.92±0.21)×10-3mm2/s[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肉芽肿的周围实质部分的ADC 平均值约为(1.37±0.32)×10-3mm2/s,高于乳腺癌的ADC 值,两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詹茸婷等[7]研究结果一致。Renz 等[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GM 脓肿部分与非脓肿部分的ADC 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指出在临床工作中测量病灶的ADC 值时,如果病灶有脓腔形成,一定要多点测量。

3.3 GM 的MRI 动态增强表现

本研究中GM 早期病灶快速强化病灶强化明显,延迟期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以平台型为主17 例(约占89%),流入型2 例(约占11%),无流出型病例,这与乳腺癌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呈流出型强化特征有显著差异,詹茸婷等[7]的研究认为,因乳腺癌肿瘤内含有发育不成熟肿瘤新生血管,增强扫描快速强化后快速廓清,而肉芽肿性乳腺炎多为炎性细胞浸润而无肿瘤血管形成。非脓肿性GMMRI 表现类似于非肿块型乳腺癌,动态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DWI 呈明显高信号,多点测量病灶ADC 平均值约为(1.37±0.32)×10-3mm2/s,显著高于乳腺癌的ADC 值,对鉴别诊断有明显意义;脓肿型GM 增强一般表现为多发环形强化,壁一般较薄且环内壁光整,多大小不一,可呈蜂窝状分布,考虑为微脓肿形成,较大者为融合所致,此征像被认为是GM 的特征性改变,含有液化坏死的乳腺癌也可呈环形强化,但乳腺癌的囊壁多厚薄不一,可见壁结节,肿块边缘亦多见分叶与毛刺。GM 磁共振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灶多位于小叶,区域分布,DWI 弥散受限,ADC 值脓腔部分较低,非脓腔部分较高,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期TIC 以平台型为主,多发脓腔形成呈典型蜂窝状表现,因此,MRI 检查对提高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准确率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脓腔肉芽肿乳腺炎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脓腔MSCT、MRI特点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研究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