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
2020-12-04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十中学徐盼盼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十中学 徐盼盼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学困生,一方面,因为高中数学难度较大,而且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数学阶段的学习。为此,我从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入手,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培养学困生的数学解析习惯
在对高中学困生学习现状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极少是受智力因素影响,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多,但是学习的效率却没有得到提升。对此,教师需要带领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习新知识和解题两方面进行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在学习新知识的阶段,教师为了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帮助学生从分析信息开始,针对新的知识进行分类,再实行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方法。例如:几何题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寻找各个线面之间的关系;函数问题需要对数字变量具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三角函数问题需要时时注意各种函数公式之间的联系。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四的教学中,第一章余弦函数基于正弦函数的基础,对三角函数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函数,区分异同点,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率先提问有关于正弦函数的知识点,在初学阶段,sin=直角三角形的对边比斜边,但是在三角函数的坐标之中,正弦型函数扩散到了整个三角形的大类之中,函 数y=Asin(ωx+φ),(A>0,ω>0),x ∈〔0,+∞〕,通过对比正弦余弦函数之间的异同之处,学生可以明确新接触的函数的学习重点,从变量和常数的取值范围进行思考,结合坐标轴的图形,加强对知识点的侧重学习。其次,通过对学习重点的把握,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就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时回到课文的公式之中。“已知sinα=4/5,α∈(π/2,π),求角度”,学生经历了之前的学习步骤,在做习题的时候,就会自然地将题带入公式之中,按照步骤进行解读,避免了遇到题一头雾水、无处下手的窘困局面。
二、帮助学困生寻找正确的解析方式
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不理想,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少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帮助,不能获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和解题技巧,难以得到足够的知识辅导。为了使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以习题为例,寻找正确的知识解析方式。
例如在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必修五将不等式的知识点作为了第三章内容,教师在完成上一步的学习习惯培养之后,需要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以不等式为例,不等式常常用来表示数字的取值范围,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困生将数字转化为图形,通过等式的移项和乘除法的计算,对未知量进行求解,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未知量的取值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题之中,未知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未知量需要去取整数。在例题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放缩法的训练时,学生可以添加或者减少一些正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式在高中阶段有各种形式,有绝对值、分数、平方差等各种形式,在这些形式之内,隐含了多种数据的取值范围,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在进行不等式的解题过程中,注意细节,将题目中这样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例如:若x>0,则x+1/x ≥2(当且仅当x=1 时取“=”);若x<0,则x+1/x ≤-2(当且仅当x=-1时取“=”),因为分母不能够为零,所以x 的取值范围首先不等于零,如果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式,那么就可能在解题之后,面对参考答案也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帮助学困生跟进课堂学习情况
课堂学习是学困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跟进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在课上,学困生有可能会因为个人理解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所以教师需要给学困生直接的关注,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有所针对地克服这一困难。
首先,有的学生会因为难堪、不好意思等情绪因素,在课堂上难以对教师做出及时反应,表达自己对知识点的困惑,对此,教师可以在回忆之前的知识点环节,提问学困生,让他们能够参与课堂之中。例如在人教版选修2-1 中,常用的逻辑用词是比较简单的一节,教师可以让部分学困生讲解自己对于“且、或、非”等的知识,感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肯定,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开始正式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困生学习基础的知识,掌握比较简单基础的知识点。在人教版的考题之中,选修1-2 的难点在于导数,对于它的考查会设定很多问题,导数会和多种函数结合在一起,例如正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基础比较弱的学生,通常只需要掌握最基础的导数公式以及运算法则就可以了,而对于后续比较综合的单调性和极值,学困生可以放弃,用这部分时间去巩固基础,做到“难处争取分数、易处不丢分数”,让学困生可以做一题会一题,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而不是遇到难题一筹莫展的挫败感。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困生给予一定的关注,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所以会出现心态上的不稳定,教师需要观察学困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困生短时期的成绩,例如期中、月考、周考等考试中取得的进步,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四、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模范
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在学期的刚开始会产生学习的热情,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产生疲惫感。对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困生保持学习热情。首先是明确学习目标,这种目标可以是分数上的,也可以是名次上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树立一定的学习模范,帮助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
就学习目标而言,数学教师可以按照课时,为这一部分的课时训练设定一定的目标。有的课时比较简单,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保证练习过程之中的准确率,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必修四将平面向量作为独立的一章,主要内容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的应用一般和平面几何结合在一起,在出题的过程中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要求学生保证比较高的准确率,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树立起一定的分数意识,强调简单题一定要不出错。在学习模范上,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作为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的选择不一定要班级名次绝对的优秀,要注重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选择有自己学习方法和掌握学习规律的学生,让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模范学生的学习韧力和学习习惯,在自己学习遇到困境的时候,观察模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从而形成自身的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榜样的效应。
五、结语
总的来说,学困生提升学习效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需要从学困生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入手,加以学习心理的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数学学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