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四个维度
——以“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为例
2020-12-04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赵 龙
在思想政治学科语境下,政治认同指的是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可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当代中国的道路选择和制度安排。这是基础性的和先导性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在研究和操作层面,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可以从多个维度上予以进行,如对政治实体的认同、对政治价值和理论的认同、对政治制度的认同等;又如对国家的认同、对民族的认同、对政党的认同、对政府的认同等。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的实践角度出发,尝试从不同维度来创设情境,着力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一、历史维度:方案和历程体现人民选择的智慧
高中思想政治不同于单一学科课程,它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学科,具有综合性。这种独特的“综合性”课程,承载的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和近代中国革命传统的基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表征。思政课程的实施,着眼于其课程目标和教学效能,更应该采取“综合性”教学。
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探究与共享”中设置的情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进行历史学和政治学角度的对比研究。当然,在政治课堂上,历史维度的分析探究是手段,它服务于政治课角度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于主干知识的推进、必备品格的提升,更是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在历史维度的情境探究中,引导学生从问题、现象或事物出发,纵横联系,通过分析、总结认识三种方案代表的三种政治力量和政治利益。前两种在实践中反复得到检验,纷纷以失败告终,均是由于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被人民抛弃。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上海的石库门、南湖的红船、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遵义的历史抉择、长征的磨难考验、延安的苦难辉煌,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三种建国方案的对比,回望来时路,能更好摹画和锚定前行的方向,能更好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维度,正是用时间发展的眼光和视角,通过丰富历史信息的搜集、提供和运用,带领学生体悟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接受与信赖,增强学生对党的热爱、对中国道路的认可,在历史对比中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二、实践维度:伟大事业见证中国发展的魅力
在传授、学习书本知识时,我们必须做到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把生动活泼的现实材料引进课堂来创设教育情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感性认知,形成情感认同,也可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分析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并通过问题追问和议题设置来深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探究,进而实现在更高的理性层次上的价值认同。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证明,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经过艰辛甚至曲折的寻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中,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课堂上情境设置,我采用了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二集中一个讲移动支付的片段。来自澳大利亚的戴维,作为外语教师在呼和浩特已经居住七年了,娶了中国姑娘生了可爱的女儿。“我特别爱中国的生活,我觉得中国的生活特别厉害,你不需要现金,我两个月差不多没有cash。”用手机买饭、买衣服,连路边的糖葫芦都可以移动支付。在澳大利亚则不然,他们没有移动支付。戴维的妈妈被接到中国一起生活,在超市购物时体验到移动支 付的便捷,一直说“So good”“So easy, so good”。这个简短的生活片段,同学们看得哈哈大笑,笑声中透露出的是生活中享受到移动支付等便捷、安全的喜悦,透露出的是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发展带来的道路自信。教师设计问题:(1)说说你使用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的感受,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例子或数据?(2)有人说,移动支付主要是提高手机生产技术含量。那背后还需要其他支撑吗?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必要的引导和补充,移动支付的大规模运用,离不开信息产业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金融系统运算实力的迸发,甚至涉及诸多行业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博弈。必须指出的是,这也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及其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智慧。我们更要深入理解坚持、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地位,进而更加热爱党。
三、空间维度:国际视野展示中国道路的优势
为什么我们不模仿、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而坚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全球化是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的,中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发展道路,都史无前例地被放到世界范围内去比较、去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关起门来自说自话是不行的。不可回避的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优势,在国际比较中才能树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闭门造车、盲目自大是难以有说服力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拓宽了当今时代学生的政治眼界,增加了其政治认同的变量、难度和风险,但同时也是建构新时代学生理性政治认同的积极因素。
美国政治家约瑟夫·奈认为:“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在交流互鉴竞争中显示出它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带领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更能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对中国道路的认可和接受。
教材中并未涉及国际视野下不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比较。但考虑到当今学生的开阔视野和知识面,如果只是一味地说中国自身的发展成就,而没有宏观上的国际比较,容易显得有些单薄甚至有夜郎自大之嫌,因此我适当设计了下面环节,用一个简短视频材料和页面展示来呈现。
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系列中第九集《谈谈中国模式(二)》,主讲嘉宾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就发展中国家能否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来运用于自己国家问题,进行了简短有力的回答并举例予以反驳。被西方社会和学者所津津乐道的印度、博兹瓦纳和哥斯达黎加,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都明显落后于中国。曾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翻译的张维为教授结合了自己行走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丰富阅历,向观众分享了个人政治视角的“经纬度”。结合简短视频材料,课堂设计问题:(1)为什么中国没有像其他三个国家一样发展缓慢甚至陷入旋涡?(2)中国能否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借用张维为教授的研究结果展示,评价一个政治制度质量的维度,是否有一个代表整体利益的党,是否有足够的改革力,是否有决策力和执行力。显然,中国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教师需要做必要的引导和补充,正是有中国共产党这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才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理论维度:发展创新彰显思想体系的自信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国共产党是勇于理论创新、自我革命的伟大政党。
列宁说过:“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就是它能否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理论武装起来。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它作为“解释世界”更是“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并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授课时,我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事实,设计一个议题来推动该部分的课堂教学,议题:美国学者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为什么没能阻挡中国进步的节奏?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因为还没有哲学部分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做适当的铺垫和引导。这部分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引导、辅助提供材料,向学生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下一节课学习做铺垫。
正是因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地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品质和自我革命状态,在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方面常做常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职,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地提升着自身的执政能力。
中国的瞩目成就,既具有实践意义的价值,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巨大生命力,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蓬勃生机,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独立自主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曾因“历史终结论”而名声大噪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课堂都需要从四个维度来设计教学情境和问题议题,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空间维度、理论维度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能力和自觉性,具体的课堂则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需要,酌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