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初探
2020-12-04山东省威海恒山实验学校刘剑锋
山东省威海恒山实验学校 刘剑锋
生物学科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学生学好生物学,对其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起到辅助学生学好生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如果能将二者充分结合并运用到教学中,势必会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生物,为学生带来身心愉悦的生物学科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巩固与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因此,如何减轻他们的升学压力,让他们适应初中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可以尝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科结合优势。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初中学生的心理比较特殊,有的学生不会与人正常沟通,在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时存在问题。而且有的学校缺少心理专职辅导教师,心理辅导课形同虚设,心理教育模式亟待改变。这对实现教师的有效管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目前,新课改已经全面推行,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大势所趋。如何把心理教育融入生物教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生物教学中适当融入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互动,使教师走进学生心里,学生对教师信任有加;另一方面,使教师对教学效果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物教学。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利用心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这种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生物教学,还要深谙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驾驭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生物教学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两种教育的有机整合不仅节省了师资力量,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锻炼了教师能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会对生物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入生物学科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它在具体学科的基础上,使心理教育有了学科依托,让心理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与生物学知识相互融合,能够提高心理学的实践性,让学生更好地从心理学方面考虑问题,进行有效思考。生物学科也给心理学教学提供了一些有效实践,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有效更新。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
生物学与心理学的融合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以往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其次,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重要考试之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让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健康状况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以生物教学为依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引导。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心理学与生物学有效联系。这种将生物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策略更加科学。通过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个人认知,而心理学教育也正是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是这二者相互融合的重要内容,高效的互动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讨论,能够加深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托生物教育内容有效实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方式
(一)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与身体健康教育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相关的研究学者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身体健康教育,能够在彼此关联的基础上对另外一方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的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身体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生物知识的学习
在“健康生活”的教学案例中,教材对于合理的膳食知识及营养成分知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因此,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营养成分表制定相应的合理性食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规定相应的费用标准,以及学生自己调查市场的具体方式、具体方向等。
学生在制定食谱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当前的家庭成员结构以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在这样的实际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生活的贴近意识,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也加强自身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联系,并且在具体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状态上能够有正确的意识,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以健康的心理教育状态,促进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心理问题能力。
(三)以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教育的深入发展,新时代下的教育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及要求。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往常的课程设置通常注重于对知识的传输,同时也在相应的同质化成绩教育模式中具有相应的侧重,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就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也使得初中生物学教育难以实现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而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可知,知识的学习是可以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因此,将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也是对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在这一方面,很多的学校都开展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同时也获得了相当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之上,学校也应大胆地尝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以及师资,以活动课、选修课、课外相应活动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
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课堂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要以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目标导向,并且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围绕相关的教学知识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感同身受的共情方式,来提升对于知识的学习。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是未来生物学科教学的开始,心理教育也是学生个人在未来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基础,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提升,不仅能够体现在相应的学科上,同时也能够表现在其个人健康成长上。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科教育中势在必行,并且有很高的可行性。教师要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生物学科,有效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知识,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