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①

2020-12-04

市场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区块信用交易

张 军

信用是现代经济顺利运行的保障,国家正在不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交易量,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使市场经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在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较难解决,阻碍了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度。 例如信用信息共享问题、互联网交易信任问题、信用平台信息安全问题等。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以上问题将可以得到解决,应用区块链技术将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一、区块链对信用的积极影响

(一)区块链链状结构对信用的影响

信息时代互联网交易成为企业的主要交易方式,互联网交易的效率及安全性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信用是互联网交易效率及安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可见,信用管理需要在互联网交易模式下迅速完善,实现互联网交易信息真实且不被变造、伪造,获得真实可靠的征信信息才能保证信用工作的授信过程有效。 区块链数据结构实现了真实的交易数据被存储,并形成一个不可变造、不可伪造的链状记录信息。区块链的区块是存放数据的文件,每个区块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链状。 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区块链就是一个交易的全过程记录。 网络上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对交易过程进行追溯,也就是追溯到每个区块的形成,这个追溯过程就实现了证明交易事项是否真实发生,极大地提高了互联网交易的交易方信任度。 在互联网交易中,交易一方在与不熟悉的另一方进行价值交换时,信用信息成为双方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严格的身份认证、准确的信用信息才能为交易双方提供决策参考,规避交易风险,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互联网交易中的问题,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对信用的影响

区块链使用了密码学中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用管理中的信用信息难共享的问题。 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采用不同的密码,交易的一方拥有加密密码,公布交易信息,全网所有用户节点都可以看到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系统将信息记录在区块中,只有拥有解密密码的另一方才能通过身份认证,打开交易。 整个过程全网公开,受到所有用户节点的监督。 可见,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不同于目前信用平台所使用的依靠认证服务器认证交易双方身份,是一种单一方监督模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是一种全网公开监督模式,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监督更为严格。

(三)区块链对等网络技术对信用的影响

区块链不设置中间服务器,网络中的每个用户都是服务节点,都可以实现服务器功能对信息进行记录、检验、传递。每个用户节点通过其他节点的身份验证后才可以记录信息,将交易信息写入区块中,记录成功后,系统将区块信息传递给每个用户节点,每个用户节点验证区块信息的真实性,通过验证区块信息被记入区块链中。 可见,区块链对等网络技术实现每个用户收到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有效解决交易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每个用户都是监督主体。 这种技术思路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员监督信用理念不谋而合,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

(四)区块链网状体系对信用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不断应用,数据安全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保护服务器不被攻破,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数据泄露事件频出,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现象频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保障信用信息安全是首要任务,通过区块链网状体系可以提高数据安全性。 区块链网状体系是分布式存储思维,所有交易信息都是由市场自由完成,各个用户节点都是服务器,即使一个服务器发生数据故障,整个网状体系有无数条通路,有无数个服务器节点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系统不会瘫痪,继续对信息加密、解密、认证,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二、区块链技术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主要由金融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个人信用所构成,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以上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部门及个人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信用的整体提高,提升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一)区块链技术提升金融信用发展

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是金融领域,因为信息是金融机构最核心的资产,金融信息的安全与自动化程度是影响金融信用发展的主要因素。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机构的交易信息、支付过程、审计过程、保险信息等都能够准确无误、自动化的安全并高效完成交易流程,提高金融机构的社会信任度,提升金融机构的信用发展。 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能够自动通过智能合约进行金融过程的信用文件转换;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审计贸易报告流程,一旦发现违反信用行为,智能合约发出警告;通过区块链技术把匹配保险政策的项目自动支付索赔等。 这些方面的应用,解决了金融机构数字资产的发布和交易问题,大大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与社会信用度。

(二)区块链技术提升企业信用发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于企业领域亦日趋增多。 例如,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环节,通过区块链可以追踪采购、生产、销售的每一环节,方便审查供应方、客户信用的同时,对于企业自身信用也起到管控作用,有助于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另外,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能够实现供需匿名匹配,能够解决共享经济交易的信用问题,提高交易过程的速度和安全性,大大提升信用企业的交易范围与交易量,提升企业信用管理的积极性。

(三)区块链技术提升政府信用发展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又一主要内容,体现在社会公众对政府守约重诺的意愿、行为、能力的评价。 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政务信息实现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真实地记录政府进行监管的全过程,提高了政府公信度,加快了政府信用的发展。 另外,政府掌握了最全面的社会信用信息,但目前各部门信用信息还不能全完共享,导致各部门重复搜集社会信息,降低了本部门工作效率并增加了企业、个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审核的工作量。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每个政府部门都是区块链上的服务器节点,可以将通过其他部门节点认证后的信用信息记录到区块链,形成全国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的信用信息链。

(四)区块链技术提升个人信用发展

个人信用体系创建的难点在于人多,信息量难以全面掌握,尤其是个人行为信用难以获取与追溯。 个人信用的提高需要从教育抓起,树立个人信用意识,提升个人自我行为约束,加强相关部门的个人行为监管与惩戒力度。 但目前互联网中的个人行为监管还存在一定难度,即使发现网络失信行为,取证也存在困难。 因此,一些人存在钻空子、侥幸心理,网络抄袭、网络盗版现象时有发生。 在网络中发布信息时,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个人行为加以管控。 作者发布的作品,对于每个用户都是透明的,版权在发布时,经过了所有用户节点的认可,当后期出现盗用时,可以利用区块链追溯、取证,并将失信行为计入诚信档案,发布给所有用户节点。 这样的技术应用,能够对网络个人失信行为严格监管,保护了权益人的权益,大大提升了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用区块链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监管不放松

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提高了身份认证、信息记录的安全性,但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增加,也出现了一些行业乱象,反而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有些企业利用区块链概念,肆意增加客户量,妄想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却导致了区块链信息虚构,加大信用风险。 因此,在大力开展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的同时,技术监管不能放松。 可以成立区块链管控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应用范围制定标准并实施管控,使区块链技术成为提升社会建设的工具。

(二)培养“区块链+信用”管理人才

培养懂区块链技术的信用管理人才,才能将区块链更好地应用于信用管理工作。 信用管理人才是具备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的综合管理人才,区块链技术属于计算机科学范畴,可见,信用管理工作人员学习区块链技术难度不大。 可以针对信用管理工作人员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或者知识讲座,便于信用管理工作人员更好地应用区块链技术。另外,已经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也需要时刻洞察社会需求,了解目前行业应用技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区块链课程,提高学用匹配度,提升专业社会认可度。

综上所述,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同时需要鼓励技术创新并加强监管,开展信用建设的同时要提高信用人员技术并关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将更快地提升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区块信用交易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