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覃:从水口山走出的红军优秀指挥员

2020-12-04傅建平

湘潮(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朱德工人部队

★ 吴 豪 傅建平

导读:毛泽覃是毛泽东的三弟,13岁时随毛泽东到长沙读书,就此走上革命道路。18岁时,他被组织派到水口山从事工人运动。22岁时,他参加了南昌起义,转战广东潮汕、湖南郴州,成为朱毛会师的联络人。此后,他不断成长,成为优秀的红军指挥员。1935年,他在瑞金黄鳝口一带因叛徒出卖牺牲。

他是毛氏三兄弟中走向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思想的传播者、工人运动的领导者、红军优秀的指挥员、朱毛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他牺牲时年仅30岁,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个共产党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顾全大局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意志。他的名字叫毛泽覃。

立志报国的好少年

毛泽覃,字润菊,1905年9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自幼开始,毛泽覃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母的影响和大哥毛泽东孜孜不倦的革命教育下,养成了同情劳苦大众、勤劳勇敢、见义勇为、刻苦好学等优秀品质。

1918年,年仅13岁的毛泽覃跟随毛泽东到长沙读书,就读于长沙省立一师附小高14班。这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何叔衡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受到大哥毛泽东等的影响,毛泽覃不久也申请加入新民学会,成了这个组织最年轻的会员。

在毛泽东影响下,毛泽覃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先后阅读了《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新青年》《新俄罗斯之研究》等进步书刊。为了使更多的青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长沙都正街蒋德里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是图书馆的负责人,而毛泽覃则是其中的重要骨干,主要负责油印宣传资料,及时地、不间断地把革命书刊和宣传品分发给长沙各行业工会和学校,甚至秘密邮寄到外省去。

1921年7月,毛泽覃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洪流之中。他立志:“长大要做为国献身、为民办事的坦荡男儿!”

革命思想的传播者

1922年12月,水口山爆发震惊中外的工人大罢工并取得完全胜利。为了巩固工人运动成果,1923年3月,毛泽东任书记的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唐际盛、贺恕、朱舜华、毛泽覃等到水口山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按照组织分工,毛泽覃和朱舜华担任了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教育委员兼工人夜校教员(当地俗称游学先生),毛泽覃化名康老师。工人夜校办学地点最初设在康家戏台,后搬迁到老鸦皂工人俱乐部旁边。工人夜校分为补习部和小学部两部分,补习部是为工人学习而设立,小学部为工人子弟读书而设立。

白天,毛泽覃在小学部上课。小学部学生均为工人子弟,有五六十人,分两个教室上课,学习的课程有语文、算术、英文等。毛泽覃对这些工人子弟非常关心,耐心细致地教他们读书识字,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打好基础。由于毛泽覃讲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位博学多才的“康老师”。

衡阳工业博物馆藏品:水口山工人大罢工

晚上,毛泽覃到补习部为工人学员授课,为工人们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如价值和剩余价值、阶级和阶级斗争等。由于工人文化水平低,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深奥,一开始大多数工人听不懂,毛泽覃就通过举例、打比方、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讲解,如讲什么是压迫、剥削时,就结合资本家不顾险情,逼迫7个工人下井挖矿致使他们被松裂的岩石砸中身亡的事故进行讲解,使工人们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明白了看似深奥的名词和理论,认识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剩余价值的本质,懂得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懂得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剥削阶级,才能建设新社会,才能翻身得解放的道理。

毛泽覃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水口山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具体任务是联系水口山铅锌矿机械科的青年和团员,“工作重点是在夜校并负责机械科的团的工作”,主要是向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励团员和青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组织他们演文明戏,在工人中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唤醒工人的觉悟。对于那些思想上要求进步、工作中表现积极的青年,一旦成熟,经过严格考查,即发展到青年团组织中。毛泽覃曾经发展的团员、老红军王林后来回忆:“开始我不懂什么,后来学校一位康老师介绍我入团后,才晓得一点事,知道要打倒资本家。”“通过打听,后来又知道原来介绍我入团的那位康老师就是毛泽覃同志。”

工人运动的领导者

毛泽覃、贺恕一行到水口山铅锌矿后,立即召集水口山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召开紧急会议,及时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最要紧的是巩固和发展斗争的胜利成果”。水口山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听到毛泽东的指示后,受到极大鼓舞,进一步明确了斗争的方向,及时调整了工作方法,认真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把团结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以形成战斗核心力量。

在水口山,毛泽覃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工人同反动当局作斗争,工人们都对这位未满18岁的“康老师”充满崇敬、信赖,把他当作贴心人。许多工人给家里写信,都是请毛泽覃代笔;工人们有困难,就请毛泽覃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毛泽覃和广大工人成了好朋友。有一次,毛泽覃病了,工人们扶他到医院看病,给他送饭端水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这样,毛泽覃把工人们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而矿当局看到工人俱乐部在工人中威信如此之高,几千工人紧密地团结在其周围,因此不敢轻易公开与之对抗。

由于毛泽覃表现突出,水口山党组织认真考虑了毛泽覃的入党要求,经过严格考察,一致认为毛泽覃已经具备了入党条件。于是,在1923年10月的一天,党组织正式吸纳毛泽覃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1923年3月至11月,时间虽然只有8个多月,但毛泽覃为矿山工人做了不少的工作,他向工人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工人思想觉悟、领导工人和青年团员开展各种革命活动,为保卫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朱毛会师的联络人

1923年11月27日,湖南省省长、反动军阀赵恒惕指使宾步程用武力解散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后,毛泽覃离开了水口山,回省城长沙,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委员会书记。1925年夏,他来到广州,先后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中共广东区委、广东省农协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又前往武汉国民革命军工作。5月,他秘密发展兰榕彬、卞启明、陈丽卿等同志参加革命,并与兰榕彬结成革命伴侣,次年生下儿子毛楚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覃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担任第一军二十五师宣传科科长。在毛泽东三兄弟中,毛泽覃是走向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南昌起义后,毛泽覃随叶挺部队一路征战赣南、粤北、闽西一带。10月初,三河坝一战起义部队损失惨重,于是部队分两路转移: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向广东北部、湖南南部转移;一部分由周恩来、叶挺率领,向广东的潮州、汕头地区转移。毛泽覃所在的叶挺部队在进入潮州地区后,被敌军包围,他和一些同志冲出重围后,与部队失散。一路上,他收拢了几十个与部队失散的战士。后来,他们通过地下党的同志,在茂芝找到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

1927年10月底,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到达江西信丰,第一次听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1928年1月13日,朱德、陈毅率部占领宜章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为了壮大革命队伍,朱德提出与毛泽东的部队合并,但他和陈毅与毛泽东不熟悉。最后,他们想到了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弟弟,于是把他找来,请他到井冈山走一趟,与毛泽东联络有关朱毛部队合并的事。毛泽覃愉快地答应了,表示“坚决完成任务”。毛泽覃在接受任务后,便动身前往井冈山。他化装成国民党军副官,经过了几百里路程、数道敌人的封锁线,最后来到井冈山茅坪八角楼,见到了大哥毛泽东。他拿出一封朱德写的信函递给毛泽东,告诉他:朱、陈盼望与你们会师。这样,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红军会师走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毛泽覃光荣地完成了朱毛会师联络的任务。

1928年3月中下旬,国民党调集7个师的兵力,“围剿”湘南起义部队。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朱德与陈毅当机立断,做出退出湘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的重要决策。当时,毛泽东正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驻酃县中村,得知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正向井冈山方向撤退,便兵分两路去迎接,同时派毛泽覃带着一个特务连赶往郴州同朱德、陈毅取得联系。3月29日,朱德、王尔琢带领部分工农革命军到达酃县的沔渡;4月8日,陈毅率中共湘南特委机关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主力到达资兴县城与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的第二团会合;4月24日,朱德、陈毅带领直属部队从沔渡经睦村来到宁冈砻市,住进了龙江书院。

4月28日,毛泽东率领部队返回砻市,来到龙江书院。朱德、毛泽东的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标志着两支部队胜利会师。经过商讨,会师后的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红军优秀的指挥员

1928年5月,毛泽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三营党代表,参加了龙源口等战斗。1930年1月,毛泽覃任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政治部主任,曾代理军政治委员,与军长黄公略率领全军在赣水两岸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0月,他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红军驻吉安办事处主任,曾以特派员身份协助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率部回师遂川,恢复了这一带的红色区域。1931年6月,他任中共永(丰)吉(安)泰(和)特委书记兼红军独立五师政治委员,与师长萧克指挥部队连续取得富田、老营盘等战斗胜利。1932年,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因认同和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和抵制王明的“左”倾错误而受到排斥和打击,成为“邓、毛、谢、古”的重要成员。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由于战功卓著,1933年8月1日他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级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毛泽覃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

毛泽覃年轻英俊、身材高大、说话宏亮、英勇无畏、机智灵活,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他“毛司令”或者“毛师长”。

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分成数支游击队,被迫在闽赣山区四面转战。毛泽覃带领几十位游击队员一路走一路打。有一次,他们来到一处只有几户人家的深山小村,村里驻扎了百来号国民党兵,堡垒上插了青天白日旗。一些游击队员顿时紧张起来,毛泽覃却下令:“我们冲上去,和敌人干!”于是,他指挥游击队用仅有的几挺机关枪和自动步枪一齐开火,造成强大的进攻气势。敌人以为遭遇了红军主力,四下逃散。游击队抓住时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后来,部队转战到江西一个小集镇附近。这天,几个国民党兵也来赶集,在毛泽覃的指挥下,游击队侦察排长带着游击队队员们缴了敌人的枪械和服装,乔装成国民党军大摇大摆来到集镇上,谎称是“围剿”红军的中央军,要求地方马上筹集食物劳军。游击队获得补给后,毛泽覃又指挥尖兵分队出发探听敌情。游击队队员们说:“有毛司令指挥,我们打仗很放心。”

毛泽覃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手。一天,在长汀四都山区学堂坳的一个山头上,毛泽覃头戴红军帽,拄着一根木棍,对游击队队员们说:“我们要时刻注意保存有生力量,不要和敌人硬碰硬做无谓的牺牲。敌人从江西方向来,我们就跳到福建的山区;敌人从福建方向来,我们就跳到江西的山区。敌人奈何不了我们。”他的讲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傍晚,当部队准备向白竹寨突围时,发现敌人的堡垒里驻兵很多,毛泽覃下令回到四都的乌泥村,等待夜间敌人睡觉后再突围。按照他的指令,部队果然安全转移。

1935年,毛泽覃率领红军游击队来到赣闽边界山区进行战斗,曾忠实地跟随毛泽覃打游击的“娃娃兵”刘家彬后来回忆说:当时(部队)很苦,部队驻扎在山上,地方叫黄狗窝。毛师长关心我们啊,我们同他(毛泽覃)同吃同住。他说:‘小弟,你们长身体呀,要吃饱,多吃菜呀。’比我们的父亲都更关心呐。”刘家彬言语间充满了对毛泽覃温暖而质朴的情感。因为在当时,要想吃饱,其实是件极为奢侈的事情,毛泽覃为了让战士们吃饱,曾想了不少办法,体现了他爱兵如子的高尚情操。

1935年4月25日黄昏,毛泽覃带领30多名游击队战士来到瑞金黄鳝口附近一个名叫红林的大山中,山上有个村子叫黄田坑,这个村子住着担任我党地下交通员的张吉有一家。张吉有虽然家徒四壁,但他还是想办法做了一顿饭给游击队员们吃,并要女儿张桂清和儿子张声文送他们到山上的一个纸槽房里过夜。当天傍晚,张桂清被敌人带到伪团部审问,供出了毛泽覃率领的游击队的行踪。第二天拂晓,突然枪声大作,呐喊声一片,敌人用一个排的兵力包围了纸槽房,并发起攻击。毛泽覃听到枪声,立即指挥战士们突围,自己则冲出去吸引敌人火力,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0岁。

毛泽覃壮烈牺牲了!多年后,毛泽东在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散步回忆起毛泽覃时,依旧动情地说:“我弟弟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73年,中共瑞金县委、瑞金县人民政府在为毛泽覃烈士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中写道:“毛泽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2009年9月14日,毛泽覃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猜你喜欢

朱德工人部队
俄部队军演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儿在部队又立功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