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高山

2020-12-04航空工业直升机研究所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墨脱高山站点

航空工业直升机研究所 /文

因为耸立的巍峨 才有敬畏和仰止

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穿过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湿润的水汽就形成一片翻腾的云海,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谷地区氤氲出一片莲花胜境——墨脱。

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汇处,活跃的地质运动造就了墨脱复杂的地形结构,外加频繁的降水、滑坡、泥石流使得这里修一条路比登天还难,因而墨脱被誉为最难到达的地方,成了原始和神秘的代名词。

作为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城,2013 年以前,要征服墨脱只能选择徒步,三四天行程中要经历蚂蟥沟、老虎嘴、溜索桥、泥石流、塌方等严峻考验;在2013年通公路之后,因路况极差,墨脱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

2020 年8 月,航空工业直升机研究所收到了客户使用无人直升机去墨脱边防哨所开展飞行演示的请求,由于任务时间临近国庆假期,多年国庆未休假的无人机团队立刻取消休假计划,安排精干力量奔赴千里之外的墨脱。

起草请示报告,无人机加改装,调试发动机及相关设备,开展相关飞行准备……相关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9 月初,墨脱之行正式开始。从林芝机场下了飞机后,直升机所无人机试飞团队驱车向墨脱进发。

墨脱公路起于318 国道穿过的波密县札木镇。从车窗向外望去,蜿蜒的公路跨过多处高大山脉,两侧群峰争雄,林海莽莽,云雾缥缈,飞流急瀑。对游人而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视觉盛宴,但对驻扎在此地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而言,每天都要翻山越岭,每天都是绝地求生。

到达墨脱后,根据工作分工需要,肖光华、徐涛涛、梁进、黄贤开、朱建木5 人组成高山先遣队,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无人直升机的降落站点和返回工作,并验证无人直升机的异地起降功能;其他人驻守山下开展无人直升机飞行前的准备和技术攻关。

无人直升机降落的边防哨所站点所在区域海拔落差大,气候复杂多变,常因地质灾害、大雪封山等原因缺供断供,是名副其实的保障孤岛,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运输投送最后一公里。因此,上山的试飞机组需要从海拔1800米的地点徒步行进至海拔近4000米的边防站点。

墨脱县有中国最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即同时具有热带、亚热带、高山温带、高山寒带等立体气候,这意味着他们要从雨林阔叶林区穿越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直至边防站点所在的高山草甸林区。看似不长的距离,由于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步行需要整整三天的时间,大家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渺小。

这项工作巨大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大家低估了任务的难度性和艰巨性,上山五人组带着兴奋感和新鲜感上路了,随着路程的推进,大家渐渐地傻了眼。

进入山林后,面对围城一般的大山,人显得渺小而湮没,犹如坐井观天。这里压根就没有像样的路,多年的落叶腐化出深厚而泥泞的烂泥地,一脚踩下去便淹没半只胶筒鞋,然后还得花大力气从泥地中把脚抽出来,弄得大家十分狼狈;随着地势的升高,陡峭处几乎垂直,大家像爬楼梯一样攀着树根往上爬。

道路两旁是比巴掌还大的树叶和突兀的灌木,叶片上广泛分布着蚂蟥。与现实中常见的蚂蟥不同,雨林中的蚂蟥叫“旱蚂蟥”,它们是雨林中有名的“吸血鬼”。它擅长钻营,无孔不入,当人畜行经其旁时,有一点缝隙就可以钻进去,吸盘会紧紧吸附在皮肤上,吸饱了血液后也久久不肯离开,需要用盐袋或者烟熏才能让其掉下,并且被蜇之处易生疮肿并传播病毒,这对在此人迹罕至、缺医少药的地方徒步的人们来说十分危险。

为了防止被蜇,五名机组成员在出发前就进行了“全面保护”——不让一寸肌肤裸露。包裹得严密虽然保障了大家的安全,但也导致衣物的排气性特别差。这三天里,身体散发的热量和汗水无法排出,他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整个人都是湿答答、黏糊糊的感觉,像置身于南方六月的梅雨中。个人卫生更不用谈了,脖子一擦就可以揉出一个黑色的灰球。大家笑着说,这都能当饵钓去钓鱼了。

墨脱的高山是无人的原始森林,到了晚上,他们只能在空地上搭建帐篷。帐篷中风声呼呼演奏着进行曲;帐篷外伸手不见五指,虫声、若隐若现的野兽声弹奏交响乐;外加很差的卫生条件,谁也没睡个好觉,大家真正体验了“贝爷”荒野求生中的窘境。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变化无常的天气更让艰辛的路程雪上加霜。墨脱处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纬度低,太阳光照强,极易产生对流雨,外加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造成此地天气多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大雨滂沱。

出发的第一天,他们便遭遇了暴雨侵袭。五人在穿越热带雨林上山时,没有任何征兆与防备,瓢泼大雨说下就下,雨水迅速汇聚成一条小溪,雨鞋踩下去后常常脚都抽不出来,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氧气也越来越稀薄,加剧了疲惫感,怎一个苦字了得。

在高山先遣队往原始森林跋涉的几天里,山下的团队也经受着各种考验,惊险程度也不遑多让。

那些日子墨脱的雨季尚未结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河谷一直在不停地塌方,在去基地的路上,经常滚下长达7 立方米大小的巨石,这些巨石甚至连电钻都打不动。

有一天,天下着雨,试飞团队乘车去试飞场地,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行进着,山坡上突然泥沙俱下,几块石头滚落在路中央,挡住了去路。技术专家卢明亮、潘晓明和无人机事业部副部长夏部长立刻下车去挪石头,刚清理没多久,山上碎石哗啦啦地响,卢明亮一抬头,一个约一吨重的石头迅速擦着他的脚边滚入雅鲁藏布江,十分凶险。

大家被这场景吓得面面相觑,赶紧离开灾害现场。不久,整片山坡连同沙石、大树、灌木都滚落而下。夏伟说,这是他第一次离灾害这么近,幸亏撤离及时,如果大家再踌躇不前,结果将十分可怕。

在当地从事旅游的老司机说,他们最怕开墨脱的路,道路狭窄颠簸不说,还得观察山上的落石,这里每年都要砸坏不少车。

无人机事业部主管贲亮亮说:“此行真的太辛苦了,在我出墨脱的前一天,又因泥石流把路冲垮了,我们只是出差短暂待在这里,而边防官兵常年驻守于此,我们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生与死的边缘,无人机团队没有退缩,大家和部队战士、藏民部队一起花费数小时把道路打通。

凭着惊人的意志力,经过三天的强行军,边防站点的五星红旗逐渐映入眼帘,由小变大。上山五人组看到了解放军战士,仿佛见到亲人一般。终于解脱了,大家在板凳上久久瘫坐。此行大家徒步了100 多公里,每个人的脚都磨破了皮、长起了血泡,大家笑着说自己像逃难的。

以为只要到了山上就解放了,可是站点的条件也没好到哪去。

大家居住的房子是木头搭建的仓库,里面摆放着10 人的通铺,几块板子搭起来就当床了。睡觉的时候,大家就像一排排拥挤的沙丁鱼,甚至不能左右翻身,因为一个小翻身就会挤到旁边熟睡的同事;吃饭得自己劈柴生火,而且每天吃饭就吃一个菜——腐竹炖粉条,更没有洗澡水了。

山上海拔高,没多久大家就出现了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嘴唇干裂、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头疼得受不了,大家就吃从山下带上去的止疼片。原本大家计划在山上最多待5 天左右,后硬生生地拖了将近两周,结果是食品、药品的极大短缺,到最后甚至连上厕所的卫生纸都缺,境况十分可怜。

到最后,大家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有个90后的小年轻直接哭了:“我从来没走过这么远的山路,从小都没吃过这么多苦”,60 后的机务梁静是团队中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老大哥,也连连叹气:“大家靠着一口气,每人带了近30 斤左右的设备,爬了10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这,想不到站点的条件这么差,这真不是人干的事”。

部门领导夏伟得知大家低落的情绪后,赶紧打电话安慰疏导:“兄弟们上山吃了这么多苦,我们在山下真不是滋味,然而我们的边防战士守卫边疆,每天都是这样过的,我们无人机团队一定要不辱使命,完成上级交办的飞行运输任务。”

看着饱含朝气、黝黑的边防战士及他们渴望的双眼,大家重拾了信心与信念,无人机团队决定尽快把此次试飞验证任务做好,给全国人民和山上的弟兄一个完美的交代。

AR500 经过多天的调试,飞行的日子定在了29 日。

山上和山下经过密切沟通后,飞行随即开始。无人直升机拔地而起,随着高度的攀升,墨脱的高山尽收眼底,无人直升机逐渐消失在荒莽的雨林中。

三天的路程,AR500 无人直升机只花了半个多小时就飞到了站点的上方,在边防战士的欢呼声中自动降落到预定地点,进一步凸显了无人直升机在山地飞行中可垂直起降、无需机场跑道、适应性强的优势。

第一次飞行中,AR500 给大家带了蔬菜、肉类、水果,极大改善了边防战士的伙食,战士们甚至吃上了许久没有吃上的鸡蛋。边防战士在接受军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无人机运输投送的方式,他和战友们第一次吃上新鲜的果蔬、鸡蛋和肉食,还喝上了牛奶、饮料,我们非常开心”。听到这些温馨而鼓舞的话语,团队成员感觉这趟苦没白吃,再辛苦也值得。

随着中秋节日临近,直升机所还特地给山上的战士们准备了月饼,想象着山上山下共赏一轮明月,天涯共庆佳节的时刻,直升机所试飞团队的心里特别甜。

在短暂的时间里,AR500 就征服了高山,战胜了热带雨林的多变气候,战胜雨雾天气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飞行了数十架次,运送了几百公斤物资上山,极大提升了边防站点的后勤物资保障水平。

在飞行中,AR500 的性能得到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实用性得到在场官兵的认可。无人直升机降落后,山上的机组通过一键起降等简单的操作,无人直升机就能精准地飞往山下,在实战中验证了AR500异地起降功能。

西藏军区某部副部队长柳宏斌说,使用无人机实施物资前送,解放了人力,边防官兵再也不用日复一日地走在送物资的路上,提高了效率,确保了安全,战士们再也不用担心吸血的蚂蟥。

在此次试飞过程中,AR500 创造了多个历史。作为探路者,它首次打通了“雪域孤岛”哨所空中物资投送通道,解决了墨脱当地困扰多年的运输投送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作为先行者,AR500 首次在3800 多米的高原实战环境中验证了无人机的性能,为无人机进一步优化改进和常态化保障边防奠定了基础。

越是艰难越向前,踏平坎坷成大道。作为探险者,墨脱的艰苦环境锤炼了这支铁一般的无人直升机团队;墨脱的高山让无人直升机团队重新接受了一次使命与初心教育的洗礼,大家切身体会到无人直升机在卫国守边中的巨大作用,看到了边防战士舍己为国、默默奉献的爱国热情,大家更加体会到肩负的重任。

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山,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全所员工的共同努力下,AR 系列无人直升机必将飞遍祖国大江南北,在保卫国家主权、应急救援等涉及国计民生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墨脱高山站点
高山上的贝壳
墨脱之路
以“夏季百日攻坚”推进远教工作拓展提升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怕被人认出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墨脱:揭开“莲花圣地”的绝美面纱
先进站点应与落后站点开展结对帮扶
空谷幽兰“墨脱”
莲花秘境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