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
2020-12-04申超波
本刊记者 申超波 /文
2020年深秋时节,记者来到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这里万亩优质天麻喜获丰收。连日来,各个天麻合作社的员工们抢抓晴好天气,加班加点为外地客商采挖、加工成品天麻。该县的天麻不仅吸引了四川、山东、安徽、湖南、云南等十多个省市的客商前来购货,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眼前的景象,让在这里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杜顶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三年前自己刚来到宁强的那一天。2017 年12 月6 日,西成高铁开通运营,宁强南站驶来第一趟高铁列车,热情的宁强人民以敲锣鼓、跳羌舞的方式表达期待已久的喜悦。也是在这一天,来自国家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的杜顶,受组织委派来到宁强县开展扶贫工作。“党和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让宁强通了高铁”,杜顶暗下决心,“宁强没有理由再贫困下去,一定要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优势是生态发展必将依赖于生态
杜顶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为摸清情况,用三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全县的15 个镇、街道办,200 个行政村也跑了将近一半,一路看下来,他心中渐渐有了底:宁强作为汉江发源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形成了常年湿润、温凉的气候特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5%,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储备下,宁强人民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这里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菌类药材有近500 种,但是主导品种不强,技术不规范,市场竞争力非常薄弱。
“这里真是一片中药材资源宝库,决不能让群众守着‘金饭碗’,却过着‘穷日子’……”杜顶向远在北京的国防科工局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建议通过国防科工系统在科技界的优势,请专家为宁强“问诊把脉”。国防科工局高度重视,局领导亲自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调,建立了联系渠道。“杜县长带着我们几乎拜访了北京所有中药材方面的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宁强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赵炜告诉记者。
杜顶(左二)为“天麻之父”徐锦堂先生颁发聘书
两年多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等院士专家,多次带队来宁考察,杜顶陪同专家们几乎爬遍了宁强县大大小小的山头,仔细勘察了宁强县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生态条件,得出了“宁强发展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条件十分优质”的结论,并结合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宁强在众多中药材中重点发展天麻和淫羊藿两类中药材,形成比较优势,打造自有品牌,在全国形成较强影响力。在众多专家为宁强规划中药材发展的基础上,宁强县更加坚定了打造中药材、食用菌、茶叶“3+X”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天麻、淫羊藿等中药材产业的信心。
科技+产业“乌天麻”变成了“金疙瘩”
天麻又称赤箭、定风草,自古以来被列为药中上品,有治疗头疼眩晕、肢体麻木、高血压等功效。在天麻的众多产品种类中,乌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最高,药用价值高,口感较普通天麻更好,深受市场欢迎。但是,乌天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只有在海拔1500 米至1800 米的高山上才能生长,而且种子成活率低,所以人工种植的乌天麻很少,种子又贵又难买到。此前,大部分都要靠人工去采野生的乌天麻,乌天麻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一直无从谈起。
听说县里要重点发展乌天麻种植,当地人张远鸿找到了杜顶。张远鸿出生在宁强县二郎坝镇白果树村,“那时乡亲们都很贫穷,村里97%是贫困户,农闲的时候都到山上去挖野生天麻到城里卖,一个小小的天麻就能卖一两元钱,于是我也加入了挖天麻的队伍。听村里人说,有一种天麻品种叫乌天麻,非常珍贵,但是只有‘运气好’的人才能挖到。”那个儿时神秘的,代表“好运气”的乌天麻,终于要生根了。
张远鸿告诉杜顶,当地村民种植乌天麻,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个是种源,另一个是销路,只要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老百姓种植乌天麻的积极性肯定能大幅提高。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建立乌天麻种子培育基地,为有种植意愿的百姓无偿提供种源,无偿提供技术,并且产品全部回收,彻底解决村民的顾虑,打通发展乌天麻产业的“任督二脉”。
2018 年6 月,张远鸿成立明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乌天麻种子培育,“在县委县政府和国防科工局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在汉源街道办二道河村流转土地50 亩,建立了8000 平方米的大棚乌天麻育种基地;在海拔1500 多米的二郎坝镇罗家坝和白果树、毛坝河镇张家山、巴山镇罗全岩等10 个村建立了1000 多亩的林下乌天麻种植基地,目前均已到采收季节。自10 月下旬以来,我们每天都要组织100 多个村民上山采挖鲜天麻。除了鲜天麻,公司还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了乌天麻片、天麻面条、天麻凉粉、天麻酒等产品,享誉省内外,得到国内天麻专家的高度评价。”张远鸿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育种基地,像发展乌天麻产业的种子,飞到了宁强的千家万户。宁强县中药材办公室主任张伟告诉记者,“其实宁强有很长时间的天麻种植历史,但是国防科工局派来的扶贫干部,真正让宁强的乌天麻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真正成为宁强县的支柱产业”。
目前,宁强县天麻种植面积已达1.5 万亩,覆盖15 个镇办,年产鲜天麻1 万多吨,实现产值2 亿多元,鲜天麻年产量占全汉中的40%。天麻产业不仅鼓起了宁强农民的钱袋子,还带动近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举全系统之力倾力打造立体化扶贫格局
在宁强的三年时间里,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一直是杜顶所践行的。一次调研途中,他来到了当地的万信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在与企业负责人张分队交流时,了解到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实施菌袋高温灭菌工艺后,每袋菌袋成本降低了0.6 元,一户群众要是生产1 万袋食用菌,就可以降低成本6000 元。但是,企业受制于种种条件,一直无法拿到这样一套高温灭菌设备。杜顶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立即向国防科工局领导作了汇报。随后,国防科工局为宁强县投入资金137 万元,用于县内10 余家骨干食用菌合作社高温灭菌工艺提升,并协调成都飞机有限公司、西安飞机有限公司等国防科工企业为宁强捐赠价值60 余万元的叉车、转运平台等设备,同时畅通了宁强农特产品在国防科工系统的销售网络,着力帮助像张分队一样的产业大户做大做强。两年来,仅张分队一家合作社就累计生产菌袋400 万袋,贫困群众、村集体股份经累计收益200 万元,带动贫困户360 余户。
在赴宁强上任前,国防科工局领导在与杜顶的谈话中就指出,医疗技术落实、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是贫困县区面临的共同难题,一定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难题。杜顶刚到宁强就了解到,2017 年度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就有2626 户8760 人。正值宁强探索“医共体”改革推动县级、镇级医疗资源共享之际,杜顶及时向县上提出扩大“医共体”外延,将县外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宁强的建议,并在国防科工局支持下实施了北京航天中心医与宁强县天津医院“互联网+医联体”项目,两家医院实现了线上线下互通协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山里群众享受京城待遇。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开展远程会诊850 余例、培训6000 余人次。
宁强二道河村乌天麻育种基地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杜顶经常和原单位同事谈论如何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飞速发展的世界,看看科学带给世界的变化,“为孩子们播种科学的种子、梦想的种子,我们国防科技人责无旁贷”。于是,在国防科工局领导的支持下,“国防科工夏令营”在暑期开办,来自宁强、略阳两县的贫困家庭学生走进北京、西安的国防科技院所、军工高校,感受到了国防科技的力量、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同时,国防科工局号召局机关全体干部“一对一”帮扶宁强贫困学生,按照大学、中学、小学就读学段每年分别给予5000 元、3000 元、2000 元助学金,两年来,120 余名贫困学生与近百名机关干部达成扶助关系。每当去贫困学生家里走访时,听到孩子们回味夏令营的见闻、诉说心中的感恩,杜顶知道,希望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田中萌发,只要孩子们的精神不贫瘠,这片土地就会有希望!
2019 年底,杜顶的两年挂职期满,但在这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他向组织申请再留任一年。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每当忙完一天的工作,我多想陪在你和孩子身边。宁强县即将退出贫困县序列,我也即将挂职期满,但是宁强的一些工作还需要我多待一段时间,等乌天麻、淫羊藿、食用菌长得更好一点,等宁强人民生活更好一点,等宁强发展更好一点,我一定回家……”他继续走在宁强的绿水青山之间,看见这里的每一片绿叶都在阳光下焕发着新的活力,这里的每一滴汗水都在浸润、点染着脱贫致富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