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野银发丹心
——宿迁市委老干部局动员离退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2020-12-04文>>>

银潮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宿迁老同志老干部

文>>>

近年来,宿迁市委老干部局深入推进实施“银发生辉”工程,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担负起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的重要职责,动员广大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建好平台,精准发力

宿迁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全省6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宿迁占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书”。

宿迁市有近3 万名离退休干部,如何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朱广宏带领一班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思考。

“我们老科协有会员3000 多人,有农技方面高级职称的20 余人,服务‘三农’,我们有专业优势。”“全市有6000 余名‘五老’人员活跃在关心下一代一线,关心留守儿童、助力青年创业,我们有优势。”“我们乡镇老干部党支部扎根基层,与老百姓接触最多,在助力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方面有优势。”……不同层面的老干部座谈会上,老同志朴实的话语,让朱广宏内心温暖。

“应该把专业相近、志趣相似的老同志分类组建队伍,便于发挥群体优势。”“还是以老干部党支部为依托比较好,大家比较熟悉,好组织。”“应该就近就便、量力而行,不搞花架子,把工作做实。”“要适应老同志特点,安全放第一、保障要到位,把基层需求和老同志优势有效对接。”……全局干部也说出了各自的想法。

“激励动员老同志发挥积极作用,是党的事业所需、老同志自身所愿,也是老干部工作职责所在。”在全市老干部局长座谈会上,朱广宏强调,“一定要把老同志的热情引导好、保护好,为全市脱贫攻坚进程注入更多的老干部力量。”

2017 年4 月,宿迁市离退休干部“余热再发挥、银发助脱贫”专项扶贫活动正式启动,市委领导现场为老同志发放聘书,并就需求对接、老同志服务保障提出明确要求,活动围绕送政策、释疑惑,送思路、促发展,送服务、解难题,送科技、强本领,送文化、树新风,送温暖、促和谐的“六送”主题,让老同志“有的放矢”“精准精细”助力脱贫攻坚。

与党同心、为民服务。宿迁市离退休干部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及文化修养,以对乡亲的深厚感情和人格魅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组建老干部“银发生辉”志愿服务团队71 个,1000 余名老专家开展技术指导、现场帮扶、技能培训等活动4000 余人次,受益群众7 万余人;在全市248 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畅谈奔小康,助推双胜利”主题党日活动及“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调研;6000 余名离退休党员结对留守儿童,争做留守儿童的“好长辈”;500 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全市“乡贤护碧水”活动;80 余篇建言献策文章被各级领导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纳……一系列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旋律唱响西楚大地。

初心如磐,矢志不渝

宿迁市离退休干部中,有的担当过党政领导干部,有的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有的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有的善于经营管理,有的精通专业知识……

“心中装着老乡,在家坐不住。”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市扶贫开发协会、市扶贫基金会(简称市扶贫“三会”)理事长,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潘玉利说。他走村头、下地头、伏案头,深入调研走访,提出了多条宝贵建议,填补了宿迁扶贫事业的多项空白。

由于没有市扶贫“三会”分支机构,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所辖9 个乡镇(街道)中的47个经济薄弱村、13642 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近4 万贫困人口,过去一直是市扶贫“三会”扶贫济困和老区宣传的盲区。

2017 年9 月,潘玉利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设立市直经开区和两个新区分会,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赞成。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市直3 个分会的组建工作启动。到2017 年底,3 个分会全部成立,并投入脱贫攻坚大潮,填补了市扶贫“三会”老区扶贫的空白。

宿迁市扶贫基金会2002 年成立时,原始基金是450 万元,经增值运行,到2016 年达到620 万元。但由于宿迁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的市,市扶贫“三会”要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尽快脱贫,显得力不从心。2018 年10 月,省扶贫“三会”理事长丁解民来宿迁市考察调研。潘玉利抓住这个机会,主动向丁解民和时任市委书记张爱军提出加快宿迁扶贫基金会建设的想法和建议,得到了两位领导的赞成和支持。张爱军在市扶贫“三会”关于推进全市扶贫基金会建设的报告上作出“全覆盖建设”和“增资扩模”的批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县区(含开发区、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沭阳、泗阳、泗洪3 个县级扶贫基金会很快便完成筹建挂牌成立,并募集原始基金1792 万元。宿豫区、宿城区和经开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被列为市扶贫基金会共建单位,市扶贫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也通过增资扩模至1500 万元,全市扶贫基金总规模达到3292 万元。

近年来,全市扶贫“三会”系统的扶贫成绩显著,每年资助建档立卡家庭的贫困生800 人以上,有效阻断了贫困基因代际相传。通过产业扶贫和30 多个项目带动,每年有1000 多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增收,过上小康生活。

每到周末,宿城区耿车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党员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紧紧围绕耿车镇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社会发展大变革中去,用爱心和智慧开启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征程。支部书记王聿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纠纷560 多件,带领支部党员主动协调各方资源,为留守儿童和家庭苦难儿童等弱势群体脱贫攻坚捐款、捐物。支部党员、退休高级农技师王永,深入企业、村、组,现场指导贫困户种植多肉植物。该镇多肉植物一年网销9 亿余元。党支部其他党员也放弃休闲和节假日,深入基层,走村串户,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认真分析每户致贫原因,全面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本镇的脱贫典型案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树高千尺,根扎沃土

无论曾经担任过多么重要的职务,老干部们都把自己当成扶贫战线上的普通一兵,“稳扎根”“勤做事”,扶志、扶智、扶技,同时发挥政治优势和深厚的人脉资源,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架起互信的桥梁。

退休后,市老科协副会长、泗阳县老科协会长、泗阳县政府原副县长王民一头扎进农田,手把手教农民识别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成了最受广大农户欢迎的“王农技员”。他说:“农民需要的是农技知识,只有走到田间地头,才能面对面服务农民,才能把知识变为生产力。”

和农民朋友交流中,王民发现,虽说都是种田“老把式”了,可稻麦生什么病,用什么药防治,他们基本不知道,年复一年问的都是“老问题”——“麦根子黑了怎么办”“叶片白点子怎么治”“麦穗发霉了喷什么药”。还有的存在盲从心理,也不看自家地里有没有病虫,看别人打药他也去买药打,农资门市不知就里,只能凭感觉给他们配药,并且都是通用型的“大处方”,不仅植保成本高,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王民(右)走进田间现场指导

“传统的种管收思维已经落伍了,眼下流行的是产业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民俗农业和旅游农业。我做过农技员,不能光靠激情,还必须与时俱进。”王民坦言。他带领泗阳县老科协农业分会、家庭农场分会的技术专家走基层、跑田头、看苗情,通过田头现场会、科普宣讲会等形式,手把手教农民识别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此外,他还经常在家庭农场微信群发布农情测报,发布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农户们遇到不懂的,拍张图片到群里,王民和群里的专家“看图说话”,就能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王民还带头当起了新品种引进的“红娘”。2019 年,他从江苏省农科院引进种植50 亩“优香粳水稻”新品种,亩产超过600 公斤,每公斤“优香粳”售价高达6.60 元。“现代农业下的农技员,既要懂技术,也要想问题;既要看庄稼,也要看市场。”王民深有体会地说。

市老科协农业分会高级农艺师单红保在宿城区屠园乡承包流转290 亩土地,创办“宿城区耕耘者庄园种植家庭农场”,继续从事农业科研示范和创新。

单红保打造的是高标准示范农场,按生态循环农业要求规划建设,开发利用资源,路边栽果树,坡面种南瓜,沟渠放莲藕,每年引入展示稻麦品种不低于20 个,还承担新型农药及土壤肥料试验,探索农药、化肥减量使用的途径与方式,开展稻鸭共作;改稻麦轮作为一季春稻加种养结合及改土培肥……科研服务于生产,单红保的农场给当地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示范和就业机会,也帮助农户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收入。

老当益壮,精神永驻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关头时,老干部走到扶贫一线,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扶贫,成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建设和谐社会的“智囊团”、调处突发事件的“稳压器”。

沭阳县湖东镇原副镇长李丙杰退休回乡时,看到整个村庄连一条沙石路都没有。雨天出行,泥水漫腿肚,晴天尘土飞扬。“要想富,先修路”。如此路况,怎能达小康?李丙杰焦虑得睡不好、吃不下。他主动与村支两委讨论谋划后,利用自己几十年的人脉情谊,跑乡镇、进县城,从上争取了25 万元资金,并发动群众自筹20 多万元,动员说服50 多名当地受益者义务铺路。短短几个月,6000 米的硬化环村路在村里建成。看到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李丙杰带着大家打响了一场填废塘、护碧水、清违建、治乱差、整庄台的攻坚战。为了巩固美化村容村貌,他与马道华等几位老党员还主动担当乡村环境义务保洁员。

沭阳县韩山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马偿经发挥特长,瞄准农村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需求,组织了一支12人的“夕阳红”文艺宣传队,围绕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搞好文艺创作,编排了淮海戏、表演唱、快板、花船剧等反映精准扶贫的文艺节目,深入集市、村、社区宣传演出,迄今为止已演出25 场,受教育群众达5000多人次。

泗洪县农业农村局老干部党支部以“三扶两创”为工作抓手,在乡镇建立“青年农民创业关爱工作站”,培育了117 个青年农民创业基地和123 名创业之星。泗洪县四河乡老干部党支部32 名党员,立足“党务干部进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政法干部进乱村”工作思路,积极参与贫困村结对工作,不仅带动村经济发展,更是帮助村里抓党建、带队伍,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老骥伏枥,只争朝夕;报效乡梓,倾尽全力。宿迁市离退休干部为助力脱贫攻坚,老当益壮,精神永驻。

猜你喜欢

宿迁老同志老干部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大运河·宿迁
喜迎重阳节,展现“银龄”风采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惠水县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庆“八一”活动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六枝特区离退局“志愿服务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