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绿水青山 绘就幸福底色
——畅谈旅游扶贫 喜看脱贫致富

2020-12-04通讯员

银潮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运河无锡景区

文>>>本刊记者 通讯员

周晓平的旅游扶贫事业可以追溯到18年前。2016 年初他从原江苏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岗位退休后,旅游扶贫开始成为自己最精彩的人生乐章。

旅游扶贫让人生更充实

畅谈者:周晓平

2018 年夏天,周晓平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考察独库公路

江西乐安、陕西澄城、重庆彭水、广西扶绥、新疆伊犁与和田、安徽明光,内蒙古、湖北、西藏……这些在我记忆中非常亲切的地方,其中不少曾经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地区,也是我退休后受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原国家旅游局以及文化和旅游等相关部门派遣,一些地方、单位和朋友的邀请,前去工作过的地方。

2002 年初,省政府组织策应西部大开发服务产业组赴贵州调研,我有幸参加。在安顺市,我偶然听说平坝的天龙屯堡居民多是600 年前明朝初年由南京来西南平叛大军官兵的后裔,他们自称“南京族”,居住环境、生活习性、衣着语言还保留着数百年前南京的风尚,那里旅游业正在开发,于是建议列入考察范围。一天的考察,在我心底刻下深深的印记。尽管整个调研很快完成,但是我总在想要为天龙旅游业尽点力。

于是,周末的凌晨,我写成近5000 字的纪实文章。该文连同拍摄的图片很快被《扬子晚报》刊登。随后,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江苏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摄制组深入天龙探秘。

天龙屯堡迅速走红旅游市场,创下半年里南京向安顺发送15 次旅游专列的纪录。我又三次去天龙,尤其是在村里的演武厅,聆听小学校长出身的当地旅游协会会长向游客讲述天龙旅游迅速发展的这段历程,不仅享受到成功的甜蜜,也增强了我通过旅游扶贫助推消除贫困的使命感。

后来,国家旅游局为了大力推进工农业旅游,抽调我到省外指导和验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每次我都主动申请去西部旅游业后发地区,还担任专家组长,和其他专家一道为指导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尽了力。

在当年的中央苏区江西乐安县金竹畲族民族乡吓通村,把我当朋友的村民和旅游公司员工,见面都亲切称我“周老师”。

2008 年,江苏一家文化传媒企业的董事长去金竹考察,那里的景色与环境令人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震撼。但金竹缺少耕地与文化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仅仅几百元,生活用度来自挖笋采草药,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有情怀的董事长决心为这个不通公路的地方做点实事。由此他结识了我,我也看中敢于担当的他,很乐意成为没有头衔、不领薪酬的旅游顾问。

12 年间,我去金竹不下20 次。在当地,我与董事长一道在原始森林攀爬勘景,与县乡村干部会商,与规划团队讨论,与施工团队沟通,为管理团队培训。企业先后投入3 亿多元,县乡争取到国家民委的2000 多万元拨款,建成包括瀑布游步道、原始森林探秘步道、畲族文化村、养心谷民宿和近4 公里峡谷漂流在内的金竹飞瀑旅游区,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区。

旅游扶贫在当地取得显性效果:景区安置60 多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17 人。村民们从事景区建设以及为游客提供交通、食宿、土特产销售等服务收入超过300 万元。2017 年景区开业后,周边10 个行政村有422 户1478 人脱贫,占全乡贫困人口的54%。此外,景区还将经营收入与乡村分红,用于对贫困家庭的专项扶持,支持地方公益事业、修桥铺路、解决山民饮水问题,创立“深山乡村教师奖”,促进乡村全面发展。2019 年,该乡提前摘掉贫困乡的帽子,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董事长还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作为奖。

我对旅游扶贫充满激情,乐于奉献。今年年初,各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立即抢时机抓发展。我做好防护措施,3 月底赴苏北考察旅游项目,4 月3 日再次去江西金竹,研究今年的项目建设和旅游营销,当月又陪同景区管理团队去苏南考察学习。5 月下旬,我挤出一周时间跟随一个专家团队远赴新疆伊犁,考察研讨当地未来三年发展旅游业的新举措。

从10 多年前开始,我多次踏上新疆美丽的土地,新疆伊犁和克州是江苏对口支援地区,多年来江苏派出大批专业人员、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当地发展旅游业。仅退休后的前4年,我先后5 次来到伊犁、和田、塔城和乌鲁木齐。2018 年夏季,我受省委组织部派遣带领旅游专家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柔性援疆,5 位专家写出5 万多字的旅游发展决策咨询报告和工作建议。我觉得旅游扶贫,不仅要身入其境,更要心入其境;不仅要动身动嘴,更要动情动心;不仅要带去江苏经验,更要跳出江苏框框“授之以渔”,激发和培养当地的内生动力,好事才能办好。

1999 年李兴忠从连云港市体委体工处处长、市体育馆馆长的位置退休后,就迷上了老年健康与旅游,组织成立老年人健康与旅游志愿者团体。志愿者团体从起初的16人发展到登记在册会员46 人,其中有16 名医学专家、4 名旅游策划专家及26 名热心公益的老干部志愿者,为全国来连云港或连云港市外出旅游的老年朋友牵线搭桥、提供义务服务。

活跃在旅游行业的“老顽童”

畅谈者:李兴忠

李兴忠(左二)在海上云台山景点给老年朋友讲解

我已八旬高龄,平时喜欢练太极拳,闲时教其他老年人在电脑上“捣鼓”,处理图片、视频,排版小报等,再加上我每天心情开朗,退休后又一直从事旅游行业,身板才这么硬朗。

近几年来,我组织策划市内旅游126 个专班、市外86 个专班,在旅游景点开展以旅游健康为主题的活动68 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28 万多人出入旅游景区,带动旅游类消费380 多万元。

我组织的旅游活动与其他人旅游有所不同。一是为老年人制订特色旅游计划。截至目前,已为近4 万名老年朋友建立了旅游健康档案,档案里的老年朋友若有旅游计划,或在我们系统寻找定制旅游专班时,系统就会根据个人的旅游史、健康状况等,综合给出旅游地点和时长等方面的建议。同时,编辑专题旅游与健康指南91 期,与全国老年朋友近8 万人长期保持健康旅游方面的互动。有关景点的文字、图片也在短时间内,经整理后在多个群里发布图文并茂的介绍,为喜欢“尝鲜”的老年朋友进行精准“导航”。经常提供这样信息的朋友,我将其称为“美景、美食侦察员”。二是围绕“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扶贫产业+旅游”的主旨,将老年性的文体比赛、展演与旅游相融合,将当地的旅游景点、特产“镶嵌”于游玩之中,使老年朋友在活动中找到存在感。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旅游者在短期内的需求被压抑。面对突如其来的旅游冰封期,我对电脑、网络较为精通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并没有将老年朋友旅游与健康活动按下“暂停键”。我将全市3 家博物馆,花果山连岛景区、渔湾风景区、海上云台山、桃花涧、孔望山风景区等20 多个旅游景点“搬”上了网,大家只要手指轻点,就能逛遍景点、聆听解说。这种“云旅游”是疫情期间我对老年朋友旅游的一次全新尝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当地游、乡村游成为了一种“时尚”。5 月份我在桃花涧景区组织老年风筝比赛;6 月下旬,利用海州区连云港锦屏山旅游步道举办了老年朋友健步走。每次活动都组织贫困户在现场搭建水果、杂粮、粉丝、蔬菜等农产品消费扶贫展销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难题。两次现场销售农产品金额达12.6 万余元。锦屏镇党委委员、西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夏佳讯说,发展乡村游,以乡村游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确保在奔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受群众欢迎。

第四季度,我们还要组织老年朋友开展以“农家乐”“乡村度假”等为主题、购“山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相关活动,力争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模式,为农民增收、为全面脱贫尽一份力。

富耀南倡导保护的诸多文化古迹,如今大都是游人如织的热门旅游地,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当地百姓脱贫奔小康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让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运河成为游人如织的“富民河”

畅谈者:富耀南

富耀南(前中)采集大运河水样,参与大运河保护开发宣传

我1939 年6 月出生于无锡,曾任无锡市外事办公室党委副书记,市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市史志办副主任。1999年10 月退休。

说起我与旅游事业,其实早就结下情谊。1979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我恰好在无锡市外事旅游部门工作。为促进旅游业更好发展,我们把挖掘古运河旅游资源作为突破口,力图改变无锡名气不及苏杭的局面。

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欲游中国古运河,请到无锡来”的旅游口号,结果一炮走红。特别是乘坐仿古御舟游览古运河,与两岸江南民居、民情风俗相互映衬,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至1987 年,无锡市共接待海外游客16.7 万人次,其中近一半游览了古运河。

上世纪90 年代初期,我被调到史志部门工作,从此一头扎进了对无锡各种文物古迹、古建筑的寻找、挖掘和研究。即便退休,也乐此不疲,没想到,这一干,至今也是近30 年。

着眼于挖掘和宣传大运河历史文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运河文化,提高大运河的知名度,我先后撰写了《重塑金色地标 再植文化的根与魂——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路径策略探析》《无锡古运河》《运河十日》等论文和书。同时,我组织成立了梁溪书友会,研究探讨共同关心的无锡文化名城建设问题,每年由书友们撰写的有关挖掘保护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章有二三百篇,形成了较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014 年,京杭大运河上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年6 月22 日,中国大运河中1100 公里、27 个河段、58 个节点入列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曾是无锡经济的命脉,孕育和积淀了宝贵的文化古迹。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我与其他文史专家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都被采纳吸收,如惠山古镇、小娄巷历史街区、清名桥历史街区等地内涵的挖掘、开发和规划建设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无锡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不仅是身体的行走,更是心灵与文化的交流。我和许多人所倡导的文化保护正成为无锡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无锡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京杭大运河畔的惠山古镇,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2020 年1 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2019 年,惠山古镇景区总收入达到1.1 亿元,二次消费占比近60%,为景区周边居民百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随着惠山古镇第二期、第三期的建设,大运河畔一个集世遗保护、非遗体验、山林游览、锡山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也必将造福周边的百姓居民。

如今,南来北往的游客乘船穿梭于水弄堂,千年南长街也修复成为著名的商业街。“运河绝版地”两岸川流不息、繁华似锦,已成为无锡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运河旅游业的兴盛给沿岸居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用再风吹日晒了,坐在家里就能赚钱。”许多居民喜滋滋地说,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是大运河里跑船的,到了这一代,则从船民变成了店主,上岸搞起了餐饮,在运河边用美食吸引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我坚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强音中,大运河正如一条“项链”,串起无锡历史和当下的“珍珠”,变得更加熠熠生辉,也必将成为助力无锡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富民河”。

猜你喜欢

大运河无锡景区
吴子岳:让产品从无锡制造变成无锡设计
无锡一棉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大地史诗——大运河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摘牌』
“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