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趣
2020-12-03黄威
黄威
1970年出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乡情国画院画师。参加的主要展览有:2015年第7届四川新人新作展、2015年第7届四川中小学教师双年展、2016年曼谷中泰文化交流展、2018年四川省级文化机关作品展。
初学国画,难在笔墨。因为笔墨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得万千锤炼。笔墨是艺术家表现生命鲜活、自然变化的个性手段,非一般的技法性法则,有灵性的笔墨,是画家才情的体现。
“山水以形媚道”,我选择从山水入手。山水的人文之道和云遮雾绕,更加符合我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喜好。由“技”人“道”,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期间较多得益于彭先诚、刘朴、秦天柱、任光荣等诸多名家的指点。先生们常说,中国画是画什么?是画“意”,画“黑白对比”。中国画“意象造型观”的理论和技法体系都存在于中国画学的道统之中,这种观念与规律,实践了几千年,成就了中国画‘笔外笔,墨外墨意外意的艺术境界。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我十分关注如何突破传统模式,又不隔绝传统章法的运用。《守》是我去洛阳白马寺游历之后创作的一幅作品。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有1900多年的历史。如何表现这一古寺呢?我开始有点犯难,但寺门口的两匹石马给了我灵感,它们虽然不是寺庙得名的白马,但却像两个忠诚的护卫一羊,静静守候在那里,不离不弃。在创作这幅画时,我没有采用山水画常用的平构图,而是采用斜构图,让画面更富有节奏感。我有意将石马的视点拔高,专庙的视点降低,形成高低对比。我将白马的体积放大,庙门缩小,凸显白马主体,将庙门的上空尽量留白,疏密有度,加大了左右的疏密对比与黑白对比。简单的几根线条勾出寺庙的外形,忽略其它杂物,使画面更有意境。
中国早期的艺术理论带有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诉求,绘画即造型,但是“形神观”在“造型”之上又提出了“传神”的标准。六朝顾恺之在人物画领域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等论断。这里所说的“神”其实并没脱离对象本身,只是强调超越静止观照和表面皮相的描绘,要求艺术家与描绘对象打成一片,深人其中,走进生活,了解对象,把握其个性性格与精神气质,然后再选择能够突显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形象进行描会,从而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
《驚梦》是我2019年创作的作品。那日到成都昭觉寺游玩,穿过寺庙大门,走到一个侧殿时,看见一个僧人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我发现这个神态和姿势太鲜活了。回到家之后,我就开始构思。廊柱,是寺庙的一个显著特征,我抓住这一特征,将其它完全忽略。一根线条就交代了背景,画面干净纯粹。画完之后,还是觉得少了些生活的情趣。后来,我加了一只老鼠正在看僧人睡觉,这下觉得有点意思了。仔细再琢磨,发现一只老鼠单调了一些,还缺少关联,我又在椅子边上加了一只小老鼠,这样又有一种新的互动,整个画面完全活了,有丰富的细节,趣味更加浓郁了。这次创作给我的重要体会就是要仔细观察生活,提炼生,在对比中进行思考,在实践中摸索创新。
绘画创作中,我们常借助直觉,发现、挖掘闪光的东西。这种直觉来源于文化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画理的积累,技法的积累。艺术的直觉绕不开“传统”与“当下”这两大命题。继承传统是指继承传统文化精髓而不仅仅拘泥于传统样式,面对现实则是在作品中融入当代意识、审美观念,而不仅仅是表现当代生活的题材和内容。继承而不忘创造,借鉴而不留痕迹,如此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艺术形式和艺术境界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