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雪山创作谈
2020-12-03杨仁佩
杨仁佩
1970年出生,笔名晖驰堂主人,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师承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西部高原雪山创史人李兵先生,2017结业于清华美院李兵水墨雪山高研班。
现为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冰雪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院长、艺术总监。2017年度雪山作品被选送到加拿大150周年庆典作国礼收藏,2019年度被评为“国际中国艺坛领军人物”。
我是2017年在清华美院高研班学习,有幸师从中国著名画家及西部雪山画派创始人、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李兵先生。学习到恩师丰富的雪山表现技法与艺术理论思想及创作实践知识,同时根据自己对雪山的观察和无数次的摸索,形成我现在这种以传统皴擦法为基础,再结合李兵老师的一种新的皴法“块斧劈皴”的雪山表现方法来呈现出的雪山形象。具体是在墨和色的运用上,般是浓、淡、千、湿、焦并用;有时先用墨后着色,有时又墨色混用,积墨与积色、积墨与积水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挤白”和“衬白染雪法”,画出雪山的架构后反复渲染出积雪的厚重感,通过墨色对比和光感辉映,使作品具有浓郁的西域雪山特色。
在构图方式上,用传统的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透视技巧,使整个画面自然、丰富、和谐、统一,既展示立意精神,又营造直观效果,力求体现画由心造,境由心生的艺术特征,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在行笔上灵动、粗细交错。画水则激流卷浪,画云则云气浮动,尤其是雪山画,气势雄伟,又兼具秀雅之气。西域雪山画作清爽、古雅、质朴、浑厚、大气、豪放,近看有质,远看有形,粗看有势,细看有味,动中有静,巨中有微,画中有意,画外有情,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足以看出其对中国绘画精神的体现。气韵生动,在中国历代画家的笔下都是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在形似和神似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如果只有形似没有神似的描摹自然照相,这样的雪山画就无法在写实的基础上反映出雪山的精神一神性来。因此笔下描绘的雪山在虚与实的结合中,呈现出似与不似,神形兼备的写意精神。
在谈到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写意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写实的手法运用得好,同样可以达到写意的效果,如果过分地虚化雪山的形象,很难表现雪山的灵魂和风姿。在雪山画创作上必须要有自然精神化和心灵物化的过程。比如说画黄山、海螺沟、贵州的梵净山,区别不出特点来,那就没意义了。所以必须得表现出独具特色的“真”才有展示其特殊之“美”的意义。是啊,自从我进入清华美院,师从李兵老师后,得到老师的真传,学习了老师笔下的雪山既是写实的,更是写意的。用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结合西洋绘画中光影的理解和表现,准确而生动地塑造了雪山的形象。以笔墨变化,以书写及传统皴法人画,以西方造型观念营造视觉效果,是对中国画内涵的全新诠释。在虚实处理上的大胆探索,开创西域雪山画新技法,“块斧劈皴”“留白法”“挤白”“衬白”染雪法,水墨雪山画法,将雪山的自然之形态、内涵之韵致、外延之神采,通过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视觉与心灵的融合,形成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的笔墨,充满精神内涵的,又具有时代风貌的全新西域雪山画。我非常爱雪山,我也非常爱画雪山,爱的是雪山的气魄和精神。我和师兄弟姐妹们多次前往雪山下写生,亲近它,感悟它,了解它的习性;在与雪山的对话交融中,也是培养咱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近现代数百年以来,中国画坛融中西方绘画为一炉的观念,在许多有责任感,试图变化创新的艺术家探索中,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使作品既保留、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在笔墨韵致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东西方人共同的审美特质。我们认真进行了探索,我们在写实与写意的追求。上讲究“以形传神”,注重对山的体貌、阴阳向背的刻画,这种刻画与西方素描和油画系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的地方注重光影立体感;不同之处是中国画的笔法墨法色法。用书写的形式将雪山之形刻画出来,传递出中国写意画之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的“意在笔先,成竹在胸”的精神。我非常崇拜雪的高洁、山的博大,喜欢雪山春风化雨昂首挺胸的性格。雪山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千流纵然归海,源头却离不开群山。它高大无比、宽广无边,它那磅礴的气势,庄严的雄姿,传递出画家的胸怀和追求,那全新的视觉图式,带给我们无穷美的享受和充满浩然正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