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仙山秘境长无人踏雾揽苍茫
2020-12-03王书峰
王书峰
1980年生,山东冠县人,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四川省西部书画院党支部书记,西南民族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第五届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清华美院李兵水墨雪山高研班班主任。
自中国画发展起来至今,有山水、花鸟、人物三种类别,其实山水、花鸟、人物本乎一家,区别是形式的,本质却是一致的。在山水画中,雪山画法是其一支,其特别的一点便是雪山精神。王维《雪溪图》雪薄而萧瑟,与文人隐居山林心境相宜,其《袁安卧雪图》颇有“雪里芭蕉”之意味;五代南唐赵千《江行初雪图》把江边树叶与芦苇,骑驴与捕鱼人融为冬天萧瑟景象,再加以下雪氛围,冬天荒寒与凄凉的氛围更加明显;北宋已降,范宽擅画雪山,其流传至今58件作品中,雪山竞有三分之一,其《雪景寒林图》和《雪山萧寺图》烘托出冬天天寒冰冻的气象。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与赵干画法有些相类,都渲染了冬天生活场景。而南宋山水画大家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则画的是设色江南雪景,别出心裁。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马琬《雪岗渡关圖》,明代吴伟的《灞桥风雪图》、沈士充《梁园积雪图》,清代王珲的《仿王右丞雪景山居图》、弘仁的《西岩松雪图》等诸多案例说明了雪山画在山水画中人的地位与分量。雪山洁白无瑕、荒寒萧瑟、冷峻冰寒的气质恰恰是文人追求的特立独行、孤独自我的一.种文人气质。至今,也有不少画家沿着宋画传统而传唱雪山韵味。可惜的是,不少画家只是继承了雪山画法的表面,并无新趣。
水墨雪山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人人都能观赏高清晰的经典中国画。《万壑松风图》《溪山行旅图》《早春图》等宋代山水经典一旦放大几乎是典型的大写意,即便是《八十七神仙卷》每个人物的线放大也是对比较为强烈,带着明显的大写意精神。但是这些经典整体看又都具象,仿佛有象。水墨雪山画尤其是西域水墨雪山远观似摄影具象,近看却是大写意之块斧劈,无论是染云还是画山之脊梁,都是写意。水墨雪山之所以更容易具象,是因为留白处即雪,因为雪山之雪非画出来,而是挤白,因雪所占空间较大,行笔少,很容易具象,因此远观有摄影之感。中国水墨雪山象征纯洁忠贞,更有大国气度,因此水墨雪山主旨要体现中国的人文精神。笔墨昧道,雪山传情,大国脊梁,家之魂魄。当今,中国画处于无笔墨之尴尬境地,因时代属性,不少画家失语于书法,更无书写常态,重物象少笔墨,甚者,画家不能题字,画面更多地是小心翼翼落穷款,书法水平低下,书画严重分离。水墨雪山画法有助于书法进步,就是因为笔笔书写,且有块斧劈之感,因此,水墨雪山画在当代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