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绣织大美河山 剪纸镂诗意生活

2020-12-03林冰洁

现代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蜀绣刺绣剪纸

林冰洁

作为《现代艺术》创刊20周年系列策划(2020年8月——10月),本期杂志“策划”栏目特别携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邀请刺绣、织锦艺术家、剪纸艺术家各20位(以姓氏拼音首字母为序),继续为读者联袂呈现在民间文艺领域里一直默默奉献、传道授业解惑的“守艺人”的优秀作品,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民间文艺,重视民间文艺,参与民间文艺,传承民间文艺,这也是杂志社的“策划”初心。

2000年10月,《现代艺术》正式创刊。岁月不居,时光荏苒,转瞬之间,《现代艺术》迎来创刊20周年。作为四川文艺舆论宣传主阵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省文联的直接领导下,《现代艺术》传承初心之志,创造艺术之美,以“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优秀文艺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助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强省强国文化力量。

千针万线绣祖国大美河山,一剪一纸镂生活花团锦簇。锦绣和剪纸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是我国艺术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两者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尝尽时代变迁的苦辣酸甜,在一代又一代优秀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与时代的特点不断交融,在传承者的巧手下焕发新颜,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刺绣是每一位中国人都不陌生的民间艺术。从秦皇汉武时期开始,作为身份的一种象征:龍纹为皇帝,凤纹为皇后……刺绣的图案是当时的人们不可逾越的一道阶级枷锁。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刺绣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结婚时的鸳鸯戏水,祝寿时的蝙蝠寿桃,刺绣围绕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仅如此,随着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刺绣渐渐流传到我国的各个地区,融入

汇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形成各地独有的刺绣风格。这也是刺绣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百花

齐放、生机盎然的重要因素。

剪纸是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时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以前的剪纸大多是人们为祈求吉祥幸福而创作的,它只是节日气氛的烘托物,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剪纸逐渐成为艺术品,它的意义也不再被局限于祈福、驱邪的装饰品,同样能够因为作者情感、心绪的宣泄,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本期剪纸作品,《现代艺术》特别策划以“脱贫攻坚、文艺惠民”为主题。创作者以他们所看到的精准扶贫成果,辅以精湛的技法和对祖国深深的爱,为一幅幅作品赋予灵魂,表现出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对政府正确决策的感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和一个充满情感的创作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最终成就了这些艺术佳作。而那一幅幅刺绣作品,或精致,或粗狂,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或如列阵在前的金戈铁马,或如高门深院的大家闺秀,或是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或是不怒自威的高山藏獒。这些充满魅力的画面经由刺绣大家的巧手,一根小小的绣花针和一腔丰富饱满的热情,最终成就了这些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假如通过阅读本期杂志、欣赏这些作品,达到共享作者的精神世界、创作初心,共鸣读者的情感波澜、审美本心,《现代艺术》全体杂志人倍感欣慰,将与您一如既往共情编者的文艺佳话、守望性心。

作品图案构思以动物、植物、天象为主,寓意吉祥。刺绣手法为贴花、挑花、锁边绣等,以贴花为主,将有色布先剪成连续花边图案,贴在布面上沿边挑锁。构图方式以二方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为主,毛线绑扎为辅。

作品在色彩搭时,配老年以蓝色素静为主,中年以绿色为主,青年以彩色为主,原材料以丝绸为底。使用功能为古代装烟或银子等贵重物品,现主要功能为装饰品,也可装手机、钥匙等小物件。

阿西巫之莫

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四川省首届彝族刺绣手工艺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飞针走线绣出了多彩人生。从学生到老师,从绣娘到工匠,48年来,获奖无数却始终专注,实现了人生目标却不忘同胞姐妹。始终坚守初心,用自己勤奋的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倡导树立文明新风,绣出了新时代的文明之花。

作品取材于中国摄影师·酷视觉艺术家张建镜头下意象绘画摄影作品。创作时采用晕针、沙针、乱针等不同的蜀绣刺绣针法,用几十种不同色彩的蚕丝丝线穿插透色,用比头发丝还细的1丝丝线和2-4丝粗细不同的丝线混合绣制,立体的将作品中光影的默契,水墨的神韵,油画的绚烂,生动的体现出来。真实的体现出作品的历史痕迹和岁月沧桑,这些岁月的印记,因饱经风雨而愈加厚重迷人。

白桦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民间艺术(蜀绣、刺绣工艺)优秀传承人,四川省民间艺术(刺绣工艺)大师,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蜀绣泰斗彭永兴,通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与摸索,在传统刺绣的技法上,融合贯通中华传统美术与西方美术,独创“合线”与“浸色”两种针法技艺,将蜀绣古法与中国传统及西方艺术完美结合。作品也被多国领事馆收藏,其中蜀绣礼品《中俄友谊长存》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获省政府外事侨务办赠“荣誉状”。多次出访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等国推广蜀绣,真正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代表,是奶奶的慈祥,妈妈的味道,童年的记忆。但如今它与我们渐行渐远,成为了我们寄托乡愁的载体。作品《磨》以蜀绣特有的针法与技巧绣制而成,构图运用了中国水墨技巧,以黑白色调为主,更表达了作者的浓浓乡愁情怀。

陈洪琼

刺绣高级技师职称。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油市传统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双喜》获江油太白文艺奖,参加四川省乡村艺术大展,阆中市第二届非遗博览会,获最具非遗传承价值奖;作品《别匡山》获中国梦江油武都赛区一等奖;作品《回归大地》获江油李白文化与蒙古国画家联合画展友谊奖;作品《磨》参加2018年山花奖(徐州)入围评选展;2019年参加第六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2019年参加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得“铜奖”,同年参加四川第六届非物质文化博览会(绵阳分会场)非遗展,大获好评;2020年参加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展览。

在羌族,女子的头饰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异。四方帕是四川茂县沙坝镇三龙、回龙、白溪、洼底妇女经常佩戴的头饰。据说,以前只要姑娘许了婆家就要戴上四方帕把头发盖住,不让其他男子看到自己的头发,直到结婚。现多为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在冬季佩戴,主要起到防寒作用。

羌族的刺绣和其它的刺绣有着很大的区别,羌绣主要是一种挑花艺术,是以观察自然、改造自然为前提,采用传统编织刺绣技艺,用图案的形式显现出来,是羌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陈清芳

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库成员。1986年9月至1998年9月于三龙民族小学代课。1988年,作品参加“共青团、青联委员成果展览”并获二等奖。2005年为继承和发扬羌族刺绣文化,成立了茂县羌女刺绣协会任协会并担任秘书长。2008年,由茂县文化馆、文体局申报,被四川省文化厅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族传统刺绣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羌绣作品《四方头帕》获巨匠汇举办的第一期大国工匠精神再创设计大赛第三名。

羌族的历史悠久,其服饰是羌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是羌族的文化符号与标志。羌族刺繡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人群基础,但若要发展得更好,必须走创新之路,首先要突破审美理念上的惯性思维,摒弃跟风复制、千篇一律的机器生产,主张创新与继承传统,创造出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艺术特质的作品,在多元审美的熏陶下,汲取羌族丰富的文化营养,探索找寻到最能打动自己和观者的羌绣语言。

陈士江

优秀羌族文化传承者。2019年10月17日,作品参加“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藏羌彝非遗彩卷馆,并以“尔玛的嫁衣惊艳非遗展”为标题登人民网、文化频道四川新闻网、川报观察、四川非遗、四川在线、四川日报的专题报道;2019年10月27日,作品参加“中国羌族民族特色服饰服装创新设计大赛”并荣获特等奖;2019年11月7日,作品参加“成都创意设计周天府好版权授权展”并荣获“最佳版权新锐奖”。

作品为写意牡丹,牡丹代表富贵,其寓意为富贵吉祥,幸福圆满。用蜀绣绣出的牡丹,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以此祝福人民的生活幸福吉祥,家庭富贵长乐!

冯玉英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蜀绣技艺高超,作品名扬中外。2006年,被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四川省“百名优秀艺术家”;2007年,被中国民间艺术节组委会授予“中国优秀民间艺人”称号;2009年,被授予“蜀绣非遗传承人”称号。

作品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重彩敷色的《夜宴图》中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神态各异,性格突出,神情变化明显。作品采用了蜀绣针法80多种,正确把握了人物外形轮廓和五官轮廓,端庄美丽清晰,线条流畅,体态优美,绣制中充分运用了蜀绣的传统针法,加之锦文针,体现了人物衣饰的繁华富丽。

郝淑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 007年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的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被评为第二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永兴,至今从艺60年。其所绣作品绣针洒脱灵活、线条自如、整体感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蜀绣针法的基础上创新了“平手拉花针”,其代表作有《芙蓉鲤鱼图》《九寨沟大熊猫图》《昭君出塞》。个人绣制和与人绣制的作品共获奖40余项,绣品被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多国大型博物馆收藏,并曾赴欧、美、东南亚等国及地区作精湛表演。

蜀锦产品的制作是团队合作的结晶。蜀锦织造技艺的各工种、工序中的工艺技艺都需要传承,民族的东西也是世界的。我深知保护、继承蜀锦织造技艺重任在肩,传承、发展蜀锦织造技艺任重道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蜀锦这一朵艺术史上的奇葩必将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胡光俊

中共党员,大专毕业。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丝绸工程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民间艺术(织锦工艺)大师,川师大服装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蜀锦蜀绣研究所研究员客座教授,金牛区星河路社区微党校教员。

福禄寿喜财,代表五福临门。福字由五个福字和蝙蝠组成,蝠与福谐音,表示福寿;鹿与禄同音;寿,佛寿花为装饰;喜,用喜鹊表示,又有不同形态的三种蝴蝶组成,图案中心插字,表示父母与孩子;财字以果实,鱼组成代表财源广进。绣品下部以亭台楼阁为主,河边有楼阁,柳树,绿叶,小桥流水,表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绣品上部为凤凰戏牡丹,又用红线绣出一对蝙蝠捧着“发”字,寓意发鸿福;两侧图案则表示万众一心,以人为本的美好愿望。

胡永蓉

四川省广元市麻柳乡石板村人,麻柳刺绣省级传承人,广元市迅达职业培训学校麻柳刺绣专题培训兼职教师。上世纪80年代其多件作品被中国民间艺术馆收藏;2007年7月绣出巨幅鞋垫长8米、宽4米,在中国曾家山第一届避暑节上展出,深受四川省、广元市领导及专家高度赞赏,并被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收藏。

作品创作从2017年5月的母亲节开始至2018年的7月完成,历时一年零两月,以母亲的艺术为主题、蓝色系为主基调、以观音绣特有技艺,采用天然蚕丝、破细丝以极具考究的斜平针法,再融合刺绣中的掺针、铺针、截针、滚针等十多种针法纯手工绣制而成。整幅作品色调搭配高贵而雅致,层层融色过渡极其自然,呈现出的美神庄严而传神,充分彰显出现实中众多母亲们心怀慈悲,美丽而坚强、勤劳而智慧的精神品格。作品除了用一针一线展现民间刺绣的艺术美之外,还将现世中美好的人与物用艺术情怀传递出来,这幅《菩提树下莲花开》就是对众多大美母亲们,照顾好小家又服务好社会的精神信仰的诠释和表达。

黄海彦

遂宁绣苑刺绣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妙善观音绣品牌创始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遂宁市第六、七届人大代表,遂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四川省妇联执委会执委,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杰出女性、遂宁市突出贡献优秀人才;2018年,黄海彦手工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同年当选为遂宁首届“遂宁英才”人物;2019年10月,黄海彦手工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画作原作者为苏舒。作品将诗仙与诗圣的情谊融人蜀锦工艺当中作为对镜来表现,兼顾了实用性与装饰性,雅致且实用,突出了蜀地产品的特色,正如李白与杜甫的情谊一般相融相吸,流传千古。此幅作品既可作为对幅墙面装饰画,也可作为旅游产品,突出蜀地的人文情怀。图文构思如下:梦魂南北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青山诗酒空复情,不如此间忆郎君。知李白者,杜甫也。这高山流水般的知己之情实在让人倾慕,李白多少次取盏,是为了杜甫,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在杯中你在侧,醉饮林中时,也有你的背影守候。

马德坤

高级工程师。现为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绸类专家,成都纺专外聘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国家级新产品奖1项,中丝协全国丝绸新产品金奖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内核心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篇,国外1篇。参与国家标准《蜀锦》( GB/T 35444-2017)的制定,同时参与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成功申报。

作品原稿为“藏獒”画家林跃所作。作品中作为烘托主题的远景大山、藏家民房,以蜀绣的传统针法给予展现,同时灵巧自如的融合了乱针绣技艺,而画面所展现的主题“藏族姑娘与藏獒”则全部采用了蜀绣所独具的针法,特别是表现“藏獒”皮毛的施毛针,是其它绣种所不具备的针法技艺。整个绣面层次分明、细密合理、色彩过渡巧妙、片线尤其光亮,画面极为自然和充满生机。

画面中那只本性凶暴的藏獒,依偎在藏族姑娘身旁,静坐在花团锦簇的草地上,眼中没有了往日的凶狠,而是给人以温顺乖巧的感觉。画面所展现的尽是藏区高原的自然风光,展示出了藏族人民安详、平静的幸福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宁静相守的境况,藏区风光尽现,藏族风情一览无遗。

孟德芝

汉族。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轻工劳动模范,天府工匠,四川省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现为成都绣缘蜀绣有限责任公司技艺总监、总经理。曾多次代表蜀绣技艺人员赴瑞士、法国、日本、意大利、德国、韩国、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等国家表演刺绣技艺,进行文化交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刺绣技艺研究和论文写作。

作品原稿为国家一级美术大师郭汝愚所作,是一件少有的写意与写实交融风格的作品。在绣制这幅作品时,除了要将擅长的鲤鱼灵动地表现出来,还需表现泼墨中墨点的洒脱,其次在针线色彩的运用上非常丰富,以至于成品在光的照射下非常有立体感。该水墨荷花鲤鱼于2013年绣制完成,目前收藏于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彭世平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5岁开始随父亲彭永兴学习蜀绣,1980年进入蜀绣厂潜心研究蜀绣技艺,继承其父生动、细腻、典雅的艺术风格。专攻画面多变,针法绣技难度大的藏品。具有针法运用自然,车拧细微,色彩淡雅,虚实得当,层次感强的特色,无论花鸟、人物、走兽、虫鱼等各种题材,都得心应手。1981年首创异色异形绣针法,成功研制出异色异形花鸟绣《山茶小鸟与夹竹蝴蝶》,立体绣《麻姑献寿》以及双面异色异形立体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三异绣《文君熊猫》等精美作品。

随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大多数的东西都被机器代替,手工制品也就越发珍贵,但我发现许多喜爱刺绣的人们,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一针一线的精细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绣花的过程中也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够有更好的作品呈现,在浮躁的生活中,体会到一个“静”字,静以修身,同时也学到一门传统技艺,对以后的生活增添乐趣,刺绣这种手工技艺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掌握,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和自己的领悟。好的绣品不仅带有祈求富贵寿喜,平安幸福的人生理想,带给人们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藏品。

唐丽

又名唐绣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遗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刺绣,从事刺绣二十余年,其作品《富乐阁》获得中鹰杯一等奖,双面绣《熊猫》获得中国国际商品博览会银奖,《名片夹》荣获第六届设计大赛金奖等多个奖项。《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公安报》《电子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绣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

羌族刺绣是四川省汶川县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流行于四川羌族聚居区等地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衣服上漂亮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这些刺绣在羌族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羌族刺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保持着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习俗。在羌绣的创作上,图案大多朴实无华,但极具羌族特色。

王露琼

生于1963年7月,理县桃坪乡桃坪村人,羌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5岁左右开始跟随羌族妇女学习羌族传统刺绣工艺,属族群传承。掌握了羌绣的各种针法,并在此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不断练习。

初春的阳光格外温暖。应约与家宽老师一席长谈,甚感老师的知识渊博!对时事、政治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艺术的起源、热爱、独到之处,别有一番见解。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家宽老师饱含深情创作的一幅《白衣天使》国画,深深地打动了我,便立即约稿刺绣,表達我对白衣天使的祝福,与崇高的敬意!通过针线诉深情,诠释丝理携裹着生命里最圣洁的白色印记,用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去支持医务工作人员。新冠病毒肆虐期间他们听从祖国母亲的召唤,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奔赴武汉前线救援,彰显着生命里最美丽的希望——救死扶伤。这就是世间最美丽、最善良、最正直、最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愿姐妹们像洁白的玉兰花,冰清玉洁地绽放在人间。去消除猖狂的病毒,让人们看到生命的意义与美好!感动着世界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们。——深深地向所有医护工作者致敬!祝福你们平安归来。

杨德全

文化部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中国优秀专业技艺人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第十届政协特邀委员、四川省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荣誉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皇汉绣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唯一蜀绣技艺传承人,作品连续四届应邀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

作品讲述了古羌人民团结奋进、乐观向上、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勤奋精神。那山,青翠、干净;那水,清纯、甜美;那歌声,像满山遍野的格桑花,开放在人们的心上;那画面,可以感受到千年羌族古朴浓郁的羌文化。让我们从这沧桑、厚重的历史画卷背后,看到了这个民族跳动的脉搏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我们相信,在“中国梦”的春风吹拂下,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羌寨、羌族人民一定会焕发出青春与活力,也一定会在“白石神”的保佑下,变得更加美好吉祥,我们也会继续唱着那世代相传的歌谣;吹响那悠扬的羌笛、口弦;跳起那动人的锅庄,去迎接辉煌灿烂的明天!

杨华娟

羌族。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正河村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艺术(刺绣工艺)优秀传承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刺绣)绵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川羌绣协会理事等。从小热爱羌绣,在祖辈们的熏陶下对羌族刺绣情有独钟,曾获得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优秀作品奖、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绵阳市十大金牌工人称号、绵阳市第三届羌绣技能大赛第一名、 “羌山工匠”等荣誉,当选第十六次全国工会代表、第十四次四川省工会代表、第七次绵阳市工会代表。

作品又名“花儿纳吉”,意为“像花儿一样幸福”。作品旨在传承民族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作灵感来源于羌族民间花神传说和羌族老阿妈们经常穿的围裙。在羌族地区,围裙胸部都会绣上花的图案,每种花都代表了一个月份,作者把象征12个月的花进行创新,并绣制在一起,该作品中只有11朵团花,是因为羌族大多居住在高海拔地区,正月里面无花开,没有绣上去的那一朵花,寓意开在每个人的心中。作品主体由11朵团花组成,从左到右分别为:藤穿牡丹、满堂富贵、羊角姻缘、蛾蛾戏花、鱼儿闹莲、并蒂同心、莲莲有鱼、幸福连年、富贵神仙、福寿三多、和美平安。整幅作品配以角花边纹,则指春暖花开百花齐放之季,其中包含了金瓜花、吊子花、蝴蝶花、羊角花、月季、茶花等花朵和昆虫的图案。

杨华珍

藏族,1960年生于阿坝州刺绣世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2008年,成立阿坝州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协会,带动家乡妇女就业。至今,已培养十余名非遗传承人。长期致力于藏羌织绣技艺的研究,创作了一系列民族特色鲜明、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作品,已荣获二十余个荣誉、奖项。

这组作品主体熊猫为蜀绣,背景图案为蜀锦。在蜀锦的表现上,充分应用了传统蜀锦多重组织的特征,色泽艳丽,形成了明显的浅浮雕效果,为了不抢蜀绣熊猫主体,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并应用东西方艺术多元的表现手法,既体现了传统工艺,又结合了现代装修装饰特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蜀绣主体熊猫,重在其眼睛的表现(因大熊猫非灵长类无面部表情),应用多种蜀绣针法,并用多种色阶的丝线,用眼睛塑造其表情,毛发则多用丝毛针和覆盖针,在与锦交接的边沿处,创造性地发明锦上针和锦下针,使锦绣结合更加完美,体现出锦里穿绣、绣上有锦的交叉特点,形成了平面3D化的独特效果。

钟明

蜀菁馆馆主,AI新锦绣开创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蜀文艺奖、金慧奖获得者,成都高新区人才计划文化名家项目首位受助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财富》杂志社收藏。

李白诗意绣以丝绸、绢布、桑蚕丝等为原料,通过不同的针法进行画面组织和色彩组合。在创作前,需要反复读李白的诗歌,揣摩诗文的意境,再构思成画面画到绢布上,有时也用拷贝箱拷贝线条后再施针。李白诗意绣以蜀绣的针法为主,至少有100种以上,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画面不同,针法也不一样。单面绣要相对简单一点,根据画面、线条单针刺绣即可;双面绣需要上下走针,考验的不仅是刺绣者对针法的理解、运用,更多的是静心與耐性。

朱裕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四川省江油坤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油市李白诗意蜀绣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李白诗意绣”创意的提出者和实施推动者。2017年,被授予江油市首届“诗城工匠”称号。团队创作的“李白诗意绣”作品,绣品绒片平滑、针脚细腻,绣韵浑厚圆润、灵动秀雅,诗情画意跃然织绵之上,是绵阳地区最具特色的蜀绣产品之一,亦是李白故里最佳创意之旅游文创产品。

蜀道自古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四川道路问题严重阻碍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先后建起了多条与周边相通的公路与铁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改革开放后,又建起了成渝高速公路,之后高速公路一条接着一条,四通八达。作品表现了四川雅安至西昌的高速公路,群山峻岭之中,公路蜿蜒曲折,路上车辆奔驰。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被誉为“中国逆天工程”。雅西高速的建成对发展沿线经济,改变沿线地区贫困面貌起着重要作用。

陈世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剪纸艺术创作和传承教学。被授予四川省“民间工艺(剪纸)百家”和“四川省民间艺术(剪纸)优秀传承人”荣誉称号。著有《瞿上乡愁>等多部剪纸专著。

作品主要记录了四川省脱贫攻坚战役实打实、硬碰硬取得的巨大成效,歌颂四川人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陈淑香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小学美术教师。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被评为双流区首届优秀艺术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曾多次荣获成都市、双流区剪纸作品一等奖。作品《黄龙溪一一水车》《友谊》入选“友好四川走进荷兰一一来自大熊猫的故乡”剪纸展,并被收藏于荷兰。

作品反映了振兴乡村以来,农村地区飞跃式的巨变,成昆铁路的建设开通仅仅是一个缩影。该作品整体用线条表达S型,体现铁路线的复杂,山峰运用块面进行阴刻手法,达到近观马赛克,远观细腻,层次分明的效果。

杜华江

四川南充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嘉陵剪纸传承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百岁老人》《丝绸女神>《绿度母》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新冠疫情来袭,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新的难题。但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一边抗击疫情,一边加快复工复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我创作了《学知识助脱贫》等系列剪纸作品,以此来表达我们生活在大中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表达我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高慧兰

四川省特级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第三届民间艺术(剪纸工艺)优秀传承人。主研课题《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7年5月出版个人专著《剪纸记忆》;创作的70余幅剪纸作品入选成都市公益广告库。曾先后两次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曾在美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被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根据这一思路,2019年创作出了原创剪纸作品《精准扶贫》,作品体现的是我们一起剪断“穷”根,剪开富贵,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龚玲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原是一名一级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因从小受到外婆的影响对民间剪纸艺术非常热爱,经过多年的钻研并汲取民间传统工艺手法的精髓,创出了“龚氏手工剪纸艺术”,其作品不进刻刀,现已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2 004年1 2月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中,剪纸作品《荷塘之夏》获银奖。

理县的羌族及藏族人民经历了5. 12汶川地震后,在全国人民的援建下快速恢复,人民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消极,满怀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经过脱贫攻坚,2019年理县羌族、藏族人民正式脱帽,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人民乡风民俗更加纯正,社会充满和谐、诚信,学校里的孩子乐学上进,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韩龙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羌族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理县甘堡乡小学校高级教师。1996年7月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同年7月开始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1990年开始学习羌族剪纸,2011年开始系统调查收集、整理研究阿坝州藏族羌族民间剪纸。剪纸作品《三吹三打》《翻花花》《呆撷》《牧歌》曾参加省、州、县各类展览。

作品的上面部分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大眼睛代表世界关注,牡丹花寓意富裕。中间部分是“富裕小康路”,农民在脱贫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的四个缩影,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展示的是人们家家户户开着小车享受着自己的小康幸福生活;左上方是果园基地,硕果压枝头,箱箱水果露笑脸,大车小车忙得欢,硕果累累装满仓;左下方是鱼塘撒网收获的情景,大鱼小鱼一网打尽,是养鱼农民满载喜悦的丰收景象,与莲花相配,寓意“连(莲)年有余(鱼)”;右上角是蔬菜基地,白菜寓意“百财”,南瓜、冬瓜寓意“多子和生命”,而且可以“滚动”,与白菜一起谐音“财源滚滚来”,大棚蔬菜的头用贯钱表现,寓意蔬菜卖了可以换很多钱;右下角是“六畜兴旺奔小康”的情景,农民养鸡、猪等也可以致富,其中主要动物牛代表“勤劳”,猪代表“富裕”,寓意“勤劳致富奔小康”;下面部分是指政府搭台,百姓演戏,把农民的劳动成果输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走过沙漠、翻越大山、跨越大海,送给需要它们的人们手中,最终达到劳动人民勤劳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的目的!

兰小奇

致力于研究剪纸艺术及民间剪纸教学三十余年,现任三台县七一小学专职剪纸教师。四川省民协会员,绵阳市市级非遗项目“三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传承人,南京大學文化与自然研究所创研员,多次被绵阳市评为“优秀传承人”。剪纸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2018年7月受德国迪特福特市政府邀请进行中德文化交流;2018年9月被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感动梓州十大园丁”;2018年10月获“绵阳好人”称号;2019年4月到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5月在南京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上剪纸示范课,10月剪纸作品参加第七届国际非遗节绵阳分会场开幕式;2019年11月获“四川好人”称号;2019年8月被评为绵阳市“道德模范”。

四川通江被称为中国银耳之乡。这组作品用民间剪纸的艺术创作方式,呈现出通江银耳“砍山、断木、接种、采摘、淘洗”等主要工艺流程。“巴山夜雨空新后,砍山迎来第一关”,第一道工序就是拜山神、砍青杠,以米为单位,两头锯面,待断木晒出裂纹,接种银耳,整齐排列,长出银耳后,便采耳、修剪,最后淘洗、晒(烘烤)耳,通过三烤三露,银耳成型。银耳制作工序以剪纸的形式再现,描绘出一幅通江人民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和自己辛勤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的画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李亚雪

民盟盟员,家族第四代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四川省乡村能工巧匠,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侨联文化交流促进委员会委员,巴中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巴中市政协委员,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美协会员,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巴山优才千人培育工程”实用技能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看电视,查新闻图片,见科技人员或农民用手机或摄像器材在田间地头实拍农作物教学或销售农产品。美女主播在玉米地里,手捧金元宝。一手托云盘,一手托电脑,寓意知识就是财富,年轻人用现代化工具使家乡致富。美女身穿中式旗袍,旗袍上的图案用成都市树银杏装饰,长发上的装饰是成都市花芙蓉。金元宝和元宝上的铜钱都是传统剪纸用来表示财富的常用图案。云图案加“云盘”文字,表示知识的聚集和传播;@加“网络”文字,表示推销农产品的路子宽和速度快。头上的蝴蝶,谐音“福”,表示愉快、幸福。下部分背景图案为简笔画玉米,表示农村元素。

林琼华

成都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艺术剪纸大师。2014年,剪纸《吹泡泡》和《中国梦》入选成都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同年,《中国梦》入选全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剪纸代表作有《吹泡泡》《中国梦》《成都美女》等。

两幅剪纸作品,既饱含浓郁的民间艺术韵味,又满载丰富的现代生活气息。其工艺特点为:刀法纯熟,线条流畅,布局合理,表现力强,极富艺术感染力。《三圣金花》取材成都三圣乡农村新面貌,作品形象生动,气韵流畅,剪工精细,刀法纯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富艺术感染力,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生命力。

龙玲

高级民间艺术家。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委员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2008年被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民协评为“四川民间工艺百家”;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保护和传承中做出突出贡献,被四川省民协评为“四川省民间剪纸艺术优秀传承人”;被成都市青羊区授予“民间十大艺人”称号;2014年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表现了经过努力脱贫之后,新农村果园的丰收景象。一位少数民族少女双腕挎着装满硕果的竹篮,手拈一朵小花,头盖花巾,轻盈动人的体态,掩不住喜悦的心情,悠闲自在地在硕果挂满枝头的果园中行走,表现一派果丰人欢的新农村景象。

为了用剪纸艺术更好地表现主题,创作中以圆形丰满的构图,错落有致的枝条,大小稀密的果实,加上金灿灿的基调,冷暖多变的色彩,给人以色彩丰富,微妙斑斓的整体画面感受,整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形式感和现代感,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巧妙结合,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

沈成林

四川自贡人。艺名雪林、石根、山牧、田冲山人。国家高级美术师,首届自贡市优秀技能人才,自贡市自流井区优秀人才,四川省级手工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十大剪纸艺术家。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50多年来,创作剪纸作品数千幅。不少文创剪纸作品出口日本,远销欧亚各国。有剪纸作品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他国领导人,部分作品被选编入《中国民间剪纸史》等书。

文艺惠民演出深受老百姓喜欢,演出小分队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不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也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一份文艺力量。该作品是一幅以反映脱贫攻坚过程中以“文化扶贫、送戏下乡”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作品用红色宣纸剪刻而成,将现代美学和传统剪纸艺术完美融合,大刀阔斧地去掉了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忽略了人物近大远小的变化,画面近百个人物神态各异,服饰也不尽相同,生动地再现了人们观看“文化惠民”文艺演出的欢乐情景。

谭志君

中共党员,武胜剪纸传承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手工艺大师。剪纸作品以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融入现代美学知识,剪刻细腻,形象鲜明,对比强烈,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曾多次代表武胜剪纸参加国内外重大展演和文化交流活动。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家乡已经脱贫致富,满怀感恩之心,创作中用极细致的剪纸手法,表现家乡太极湖畔,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是景色宜人、美丽富饶、宜居宜游的秀美乡村。画面以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由近及远,层层推进,视野辽阔,内容丰富。近处亭台楼阁,树木成荫。院内鸡鸣狗吠,坡间花百盛开,蜂飞蝶舞。田间农民栽种翻地,除草施肥,忙碌耕种。滨湖路宽阔畅通,人来车往,游人三三两两,走走停停、驻足远眺,岛上绿树蔽山,林间飞鸟嬉鸣,树下牛羊自牧。宽阔的发电闸栏屹在山间,成为两岸的交通链接纽带,高压电线云中穿过,宽阔的湖面上,漁船荡漾泛清波,鹅飞鸭戏向天歌,远眺湖心岛,又是另外一番湖水滋养的闲适自在。拦河大坝长龙卧波,湖边青山翠竹、牛羊成群,炊烟袅袅。极目远望,辽阔无垠,烟波浩渺,令人沉醉,引发无尽遐思。

胡宏玲

中学美术教师,西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会员,“写生中国”俱乐部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安市艺术专委会成员,文化部“阳光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剪纸辅导教师。创作的多幅书画、剪纸作品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并获得奖励。

背水,是白马人的旧俗。因为生活在深山之中,用水很不方便,白马姑娘通常都会用背水的方式,为家人提供一天的生活用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白马山寨家家用上了自来水,白马藏人告别了这一习俗。如今,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倡导,以及文艺惠民的普及,白马人将白马的民风民俗融人了民族风情旅游之中,白马姑娘再一次背上了木桶,将这一简单而古老的习俗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谢成飞

中国剪纸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中国黄河书画社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平武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平武县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由谢成飞、谢传吴共同创作。白马藏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松潘、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的两省四县交界处的高山沟谷中。过去,白马人以伐木、狩猎、采药等为生,天然林禁伐后,白马人的生活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引导白马人从事民族风情旅游,脱贫攻坚的深入、文化惠民的普及,更进一步促进了白马民族风情旅游的持续发展,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旅游的大巴开到了家门口,篝火晚会一天比一天热闹,实现了脱贫致富。作品反映了白马藏族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白马姑娘拿起了针线绣党旗,以感谢党的恩情。

謝传吴

四川绵阳人,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本科,文学学士),2017年1月参加工作,于平武县文化馆担任文化志愿者,现任德阳市旌阳区柏隆小学美术教师。团中央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团省委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青年思想政治宣讲团文化宣传组宣讲员、联络员。

蜀绣是四川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享誉海内外的各个国家。千百年来,蜀绣技艺代代相传,尽善尽美,成就了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天时地利人和,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艺术振兴乡村政策,帮助人民共奔幸福美好小康生活的过程中,蜀绣这门手工技艺,必能焕发耀眼的光彩。

叶牧天

成都民间剪纸艺人,磨练“又土又老”技艺,先折后剪,图样记心中,徒手剪花样。满腔乡土情意创作《成都民俗风情》《魏蜀吴三国人物》《大熊猫》《川妹子》等剪纸系列作品。曾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获金、银、铜等奖项。曾被公派出国文化交流。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一级民间剪纸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是世界非遗,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创作中用剪纸艺术表现社会新貌,展示时代风采,宣传正能量。如:永安的红提葡萄远近闻名,我利用观察、实地采风等方式,创作了以“四友葡萄农庄”为原型的《爱家乡一一摘葡萄》,结合农庄里的“四友书画社”的古韵特色,创作了《爱家乡——葡萄诱》,见到一家五口祖孙三代的幸福采摘场景,创作了《我爱家乡一一幸福采摘》。这些极具代人感的作品,既加深了老百姓对家乡特色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再次走进人们内心深处。

游琴舒

成都市双流区永安小学美术教师,高级教师。现为四川省民协会员,成都市民协会员,曾荣获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 “双流工匠”等荣誉称号。拜师于四川工艺百家、四川优秀剪纸传承人陈世云门下,创作的剪纸作品参加各级展出获奖达40多项。

几位修路工人正在维护自己家乡的公路,其中一位老工人停下来擦拭头上的汗,露出灿烂的笑容。“要想富,先修路”,人们通过辛勤的劳动修好了路,过上富裕的生活后还要去维护它,只有这样幸福生活才长远。劳动能致富,富裕的美好生活更需要我们用劳动去维护,劳动的笑容最美丽。

庄丛灿

又名庄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副会长,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和剪影传承人。自幼随外祖母和母亲学习剪纸技艺,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单位和个人收藏,多次参加对外交流和展演。

作品采用团花的表现形式,用四川扶贫、索玛花、向日葵、藤蔓、摇钱树、新生活场景等元素,展现了彝族人民通过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脱贫后搬进新家的喜悦。作品从三个部分进行展现:外围部分是繁茂的藤蔓、爱心里的小熊猫和索玛花,寓意着全国上下一心,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中间两部分用彝族同胞搬进新家欢快起舞的画面融人到向日葵中,希望脱贫后的彝族同胞们能像向日葵一样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新居墙上的标语“新居新生活脱贫政策瓦吉瓦”充分表达了脱贫彝族同胞的心声和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曾碧蕾

1979年3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在凉山州长大。师承著名剪纸艺术家高慧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极剪艺术剪纸创始人,中学教师,巴蜀撷英书画院副秘书长。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她坚持传承与创新,努力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善于从中华艺术中领悟创作灵感。主要的作品有《蝴蝶熊猫》系列,《蝴蝶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春》《果篮》系列,抗疫系列作品《最美志愿者》《战疫必胜》《守护》《希望》《携手战疫》,中意抗疫作品宅家系列《放松》《配合》《享受时刻》《努力》等。

万里(成都)香料公司2008年落户成都新津,以“踏实、拼搏、责任”为企业精神,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捐赠善款帮助弱势群体,传递人间真情。长期以来该公司积极为新津本地企事业单位奉献爱心,近年来,该公司在新津中学设立万里奖学金,2019年向新津中学捐赠10万元,此善款用于捐资助教和帮扶贫困学生,旨在激励教师敬业爱岗,给贫困学生关怀和帮助,鼓励学生勤学上进,提升学校品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创作这幅作品旨在感召大家向爱心企业学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让更多的人关心教育,伸出援助之手,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曾辉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民协会员,成都市民协会员,新津县民协理事,双流剪纸协会会员。师从全国知名剪纸艺术家陈世云和高慧兰等人。2011年至今,在校从事剪纸选修课教学;多次受邀为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做剪纸培训和参加非遗展演活动。近年来,参赛作品多次获省、市和县级奖项;剪纸作品也曾作为学校礼品赠送给荷兰、美国等国外友人;个人剪纸公益传承活动曾被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新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猜你喜欢

蜀绣刺绣剪纸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大嘴蛙学剪纸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