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融通”备课助力思维进阶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12-03李吉龙

地理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备课高效课堂

李吉龙

摘 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源自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源头、起点,只有源头发力垫高教学起点,高效课堂才有保障。文章结合地理教学案例,基于结构线、问题线、活动线三维度,遵循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评价化的理念,设计“三线融通”的教学环节,有利于推进学习进阶、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三线融通”备课;思维进阶;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着眼整体、统揽全局。基于教学设计的系统性特征,结合地理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笔者从“结构线、问题线、活动线”三个维度,以鲁教版初中地理“水资源”为例,从备课源头发力,将教学的流程、内容、策略等有序融通、统筹推进,为精准高效课堂授课打造高品质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支架,为真实学习提供情境问题。

一、以结构线为着眼点,构建知识贯通、环节联通的框架系统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所以知识结构化、过程逻辑化是谋篇布局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挖掘知识间的连接点与生长点,厘清逻辑关系,用系统观、联系观、发展观搭建“四梁八柱”,宏观建构凸显课堂授课的思路设计与结构安排。教学中,笔者以结构设计为课堂教学的基准线——知识结构化。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明确不能采取“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式教学,而是要向学生传授结构性的知识,让学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珍珠串起来才是项链”。要解决知识碎片化、孤岛化现象,使知识结构化、程序化、逻辑化。对教材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重组建构,明确一节课的知识生成过程与思维发展路径,确立主线,使整节课设计浑然一体,既有立体感、层次感,又有节奏感和结构感。

在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备课时,笔者设计的结构线如下:了解方式看变化—熟知特点找区别—选择方式释理由—总结原则利生活—畅想未来开眼界。这样的设计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教学,学生学到了结构性知识,而且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领悟知识,对交通运输的特点、运输方式的选择形成一定认知结构。在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中,笔者设计的结构线如下:问水——水资源概念;析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用水——水资源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惜水——保护水资源。通过递进式的链条把整节课知识按内在联系紧密整合,按照认知过程思维发展顺序进行融会贯通。逻辑化的过程设计,使教学环节一脉相承,加深了学生对水资源的理解。

二、以问题线为着力点,设计情境融通、层级相通的驱动系统

有了结构性的“顶层设计”,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结构问题化,即如何将结构化的设计进一步细化为有思维含量和探究意义的具体问题。问题是引发教学活动的导线,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驱动力,是思维走向深入的切口,是课堂教学迈向高效的动力源。笔者以问题驱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轴线。问题需由情境承载,情境之于问题好比色彩之于美术。在结构框架下设置情境问题激趣设疑,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学生倍感亲切的情境中构成情境串,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串。通过创设情境使问题与生活深度融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对接。同时问题设计应有层级感和梯度感(驱动性问题、提升性问题、拓展性问题)。通过问题的驱动、提升与拓展,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高一级“阶梯”。

“水资源”一节,围绕“问水、析水、用水、调水、惜水”设置五个教学板块(结构化),每一板块内注重问题的层级设计以及不同板块间的梯级咬合(问题化),在问题链条与问题矩阵中激活学生思维,通过问题拾级而上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如在析水教学板块,层级问题如下:①展示图片:夏季、冬季黄果树瀑布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国有的地方是水田、有的是旱地?学生根据景观图推测: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②层级追问:为何会出现上述时空分布特点?③继续追问:降水少的地区水资源也一定很少吗,降水多的地方水资源一定丰富吗?“析水”板块之后是“用水”板块,两板块间咬合性问题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展示洪涝和旱灾景观图,分析产生图片所示问题的原因与水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问题驱动:①读图猜测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哪里?②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少,为什么缺水不似华北那么严重?③试分析华北严重缺水除了降水少还有哪些原因?展示水资源分布图、供需现状图。在问题串及追问递进中,学生思维不断进阶,通过问题“浮桥”知识得以建构、生成。

三、以活动线为落脚点,打造心灵沟通、交流畅通的操控系统

每一教学板块设置了有思维含量的情景问题,接下来就应该是学生的“主场”——探究活动。教师要设计好课堂的师生关系、收放关系、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学习方式,记忆性、结构性、价值性分别对应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及时评价、点拨、推进。笔者以活动设计为课堂教学的贯穿线 ——问题解决探究活动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结构、问题的设计应以学生的领悟和内化为落脚点。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和纽带,是问题平稳着陆的有力保障,是增强学生获得感的重要路径。适切的活动设计首先要处理好课堂的收放關系,由“教”的课堂走向“学”的课堂,教师要变“自转”为“公转”,将学生视为太阳,基于精准的学情分析,依据问题的难度系数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解决问题。当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或出现思路堵塞、中断时,教师要及时“补位”,通过适时点拨引领,适当补充相关信息,唤醒学生的思维,为目标的达成铺路架桥。

如在“用水”板块问题探究中,可设计这样的思考问题:华北地区降水量比西北地区多,为何缺水程度比西北地区严重?这一问题既是对上一板块“析水”的延伸(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也是下一板块“调水”的启动键。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给出我国水资源供需现状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人口密度图、我国工业分布图、主要种植业分布图,让学生在透明质图上利用多图叠加进行综合分析。先是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小组合作,然后交流展示。探究中的抽丝剥茧,让学生明白除了水资源分布不均外,缺水还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关,其本质是“供需”矛盾,有“先天性”原因,也有后天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递进追问:“除了人口多、经济发达导致用水量大外,导致缺水的人为原因还有哪些?”给出相关图表信息,让学生进行探究。为连接“调水”板块,不必直截了当问学生如何解决缺水问题,可设计这样的情景问题:“你居住的小区发布停水两天的通知,为应对停水的影响,家里需要做哪些准备性工作?”学生七嘴八舌献言献策:“到超市买矿泉水,用水桶脸盆提前储水,到别的小区运水,可搬到奶奶家住两天……”结合学生的分析,可再度追问:到超市买矿泉水,到别的小区运水回家,用水桶脸盆提前储水,这分别属于改变水资源的哪种分布?用生活化情境,借喻的方式水到渠成的把学生引到“调水”“蓄水”上来,并为“惜水”埋下伏笔。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导学、促学、评学,让学生深度思考,不断质疑不断前行。

“三线融通”备课时要从结构、问题、活动统筹融合考虑,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在结构线架梁立柱后再对问题线、活动线深加工、精装修,并融通“三线”,不能层序倒置。在整体设计构思结构化前提下,研究不同板块的问题建构、问题解决路径与学生活动设计。即整体设计结构化、知识起点问题化、问题设置情境化、情境问题探究化、探究过程评价化。问题的设置要层级化、递进化,内显逻辑关系,外现活动方式。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主动的、深层的思维活动,而问题是思维的引发器。所以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整合资源,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思维含量和探究意义的问题,可将学生的“胃口”吊起来,达到驱动思维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驱动的效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避免“刻舟求剑”式教学,应尽可能做到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实施好“系扣”理论。总之,教学设计取乎其上,课堂授课才可能得乎其中。要不断垫高教学起点,优化供给端的质量,使顶层教学设计更好为高效课堂服务。

猜你喜欢

备课高效课堂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