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析哲:负重前行,朴实作为
——在武汉前线铸就伟大抗疫精神

2020-12-03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9期
关键词:蒙古马领队医疗队

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武汉市前线战疫的“震中”,张析哲带领的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在这里展开多面战“疫”,“战马”能量从一而终!

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麻醉医生,张析哲从事的专业就是通过麻醉,让患者在“睡梦中”完成手术。在这次举国抗疫的战斗中,作为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总领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副院长的张析哲在武汉抗疫前线曾写下这样的自白: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座城的“救治”、为这座城的“苏醒”尽一些绵薄之力!

“回望今天的武汉,川流不息的车流、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街市……我知道,武汉战“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可以安心地撤离了。”张析哲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这是他在医疗队撤离前写下的最开心的几句话。

临危勇担使命,“走马”执甲逆行

2月18日,在118.3万平方千米的内蒙古自治区,选派了148名来自6个盟市15家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紧急集合,简短的出征动员仪式后,他们作为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踏上了前往武汉战“疫”前线的征程,他们承载着2500万草原儿女的嘱托,义无反顾地奔向前线。

当天,作为总领队的张析哲写下了第一篇领队日记,日记第一段这样写道:“二月的武汉,凉风阵阵,细雨蒙蒙,安顿完所有队员和防护物资,已经是凌晨了,丝毫没有什么睡意,随意翻看了一眼手机,看到了这个终生难忘的日子:2020年2月19日1点。”

作为一个55岁的“老医者”,他肩上承担着驰援武汉的使命,更寄托着147个医务人员平安凯旋的重任。张析哲本身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出发前由于繁重的工作又染上感冒,但是身为医者,疫情就是命令,他毅然决然带队驰援武汉。

张析哲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副院长

“尽管出发时并未明确具体的任务,仅仅知道是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但我们在飞往武汉的飞机上第一时间召开了各盟市领队的碰头会,成立了六个临时党支部。”张析哲回顾,当时在机场时,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任命他为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他深知作为一名老党员身上的职责和使命,他立刻担当起重任,决心同武汉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张析哲作为领队和党总支书记向全体队员进行了简短有力的宣讲,他强调,此次驰援武汉,“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树立必胜信心,坚守工作岗位,坚决服从命令,圆满完成任务,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让党旗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高高飘扬!”“我们的职责是协助当地医院共同抗击疫情,因此一定秉持‘服从当地医院管理,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我们要用蒙古马的精神,要用草原儿女的满腔热忱,去抗击伤害武汉人民的病魔!”张析哲还铿锵发言,“作为领队,我更要保证我们整支队伍健康安全凯旋!”

“蒙古马,是内蒙古草原独有的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的良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蒙古马不畏寒暑、不惧艰险,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穿沙漠过雪原,驰骋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蒙古马在长途奔袭中,会采用一种特殊的‘走马’步伐,可以日夜前行并保持同样的速度。由于耐力超强,蒙古马常常承担着诸如驿站传输等特殊任务。”张析哲自豪地跟记者讲述蒙古马的由来和品质。

“我们这次逆行,就是要再现一种一往无前、行稳致远的蒙古马精神!我们援鄂的所有队员,都要化身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蒙古马!”张析哲如是鼓励队员,激扬斗志!

以发扬蒙古马精神自勉,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员平均年龄33岁,是一支年轻的、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抵达武汉后第二天,来不及整顿休息,全体队员参加医院组织的国家驻武汉院感专家的感控防护培训,当天晚上,医疗队还紧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队员的线上工作会议,成立了医疗组、护理组、后勤保障组、感控组、宣传组,并且选出了每组的负责人,初步将医疗队的领导组织构建起来,为后续有序开展救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凯旋归来,张析哲作为领队一直悉心关照队员直至他们返回各自所在的医院岗位上。

危急时刻,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医疗队被分配到肺科医院重症病区。考虑到医疗队员的专业与工作经验,经过与医院领导协商,确定了工作的大方向:队员分组进入到病区,协助肺科医院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救治工作。

张析哲此前在出发时刻叮嘱的“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尽心帮忙”工作原则实时激励着队员们。但这同时意味着他本人作为领队的管理工作将颇为繁复,正如他本人回顾介绍的,“队友们呈多路出击状态,每一个病区、每一个治疗组、护理组我都需要保持关注,时刻提醒与指导!”

张析哲组织制定了《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工作手册(试行)》(简称“援鄂第五医疗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包含了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与团队建设。从管理层面对各位队员提出了要求,确保队伍管理通畅有效。组织感控专家制定了《内蒙古第五批医疗队感染控制管理制度》以及《新冠疫情防控院感管理质量考核评价表》,始终坚持防护为第一要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位队员做好防护工作,包括在医院工作、在驻地宾馆休息都做了严格的要求,安排专门质控员做好病区院感监督工作。

躬身抗疫一线,践行大义担当

做队员们的坚强保障和主心骨,张析哲坚持每天在手机上写日记、给全体队员写信,他笑着告诉记者,“临行前忘记带电脑,以至于一个手机、一支笔、一个笔记簿成了我办公的全部装备,空闲时、夜里想起什么就在手机上写,磨得手指现在触摸手机还感觉很痛!”

1 在武汉抗疫接近胜利的时刻,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在武汉市肺科医院院区栽种了一棵同心树。

2 张析哲为来自不同盟市的医疗队都制作了个性化的队旗。

为了确保各个病区、每个班组正常运转,每天早上7点左右,张析哲都会坐大巴车同队友们一起来到医院,在病区入口与党总支委员、各个支部书记短暂交流,随时掌握队员的工作状态和身体状况。而其他时间,他都会在肺科医院安排的临时办公地点——一间公用的大会议室进行统筹协调的工作。“我让队员随时能看到我,有问题随时可以向我反馈;而我也知晓他们每天、每个班次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作为武汉前线疫情“震中的震中”,武汉市肺科医院满负荷收治了最高比重的新冠肺炎重型与危重型患者;全湖北省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使用ECMO的次数,武汉市肺科医院占了一半以上。但该院的整体救治也取得了治愈率领先、感染率较低的杰出成效。

多少忙碌过后的瞬间,他告诉自己:“麻醉医生”在手术中就是做医生的后盾,做病人生命安全的“保护神”,正是这样的角色定位,让他这个第五医疗队的“管家婆”,有能力也有信心,带好他们这支队伍,做好这支队伍的坚强后盾。

慎终如始坚守,一路悉心凯旋

医疗队四十多天的不懈艰苦战斗与坚持换来了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得到了武汉当地医护人员的赞许。张析哲在3月18日的领队日记中写道:我们每天都在感动着,我们每天见到的人都在说“谢谢,谢谢”,其实我们只是尽到了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今天看到咱们队员录的一段视频,一位78岁的老婆婆即将出院,唱到“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武汉人民……”,大家的眼睛充满了泪水!

张析哲还笑着回忆,自己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都在医疗队群里面“唠叨”:“疫情不散、唠叨不断,思想工作不懈怠,院感防护不麻痹;安全管理不缺位,驻地纪律不松弛;治疗护理不打折,责任落实不落空;健康监测不大意,返程即是凯旋时。”一直到医疗队凯旋抵达内蒙古集中隔离驻地,张析哲与医疗队党支部仍呈“战时”状态,“在队员们全部安全返程之前,我们医疗队党支部的职责要始终发挥!”他继而告诉记者,由于陡然从武汉前线紧张的状态切换,不少队员在抵达隔离地后,出现了不同症状的身体不适,“有严重口腔溃疡的,有声音嘶哑讲不出话的,有患带状疱疹的……作为领队我需要更加悉心关照;为了队员们尽快完成心理调适与过渡,我们在线上定期举办集体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沟通与交流,在心理上也恢复好,为接下来返院返岗工作做准备!”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张析哲跟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完美地诠释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疫情的精神动力。”

张析哲在解除隔离的第三天即回院继续工作,全力做好各项分管工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积极备战。他还告诉记者,“医院在疫情中快速夯实了此前预留的发热门诊楼,并进行了高规格的内核建设,3月下旬开始,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基本恢复,当前,应对疫情的秋冬季物资储备已经做好,我们仍在反复核验,确保疫情防控尽在掌握!”

猜你喜欢

蒙古马领队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蒙古马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零下40摄氏度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哦!蒙古马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