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
2020-12-03
(西安阎良630医院,陕西 西安,710089)
前言
外科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也较为有有效的一种疾病治疗方式,但是其术后的疼痛感却对机体本身是一种刺激,能够引起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一些不良影响,比如患者的焦躁心理,烦躁情绪以及一些心理上的压力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以及情绪都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增加患者的治愈时间,降低治疗的效果,而良好的护理却能够在心理上对患者进行呵护,在病情上对患者进行关注,此外,还会在思想观念以及饮食中对患者进行护理,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治疗的效果。
1 护理干预的方法
1.1 病情护理
对于患者的病情护理,医护人员首先要做的是要时时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血压、心跳等生命特征的情况进行时时的记录,然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有些患者在术后仍然需要进行仪器的治疗,医护人员的工作就是保证医疗器具的使用卫生,及时的更换所使用的医疗物品,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以及卫生[1]。
1.2 心理护理
除了对患者的病情需要护理,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几乎有大部分的患者在术后都具有焦躁、易怒的情绪反应,追其产生的原因就是患者的烦躁心理所导致的,因此,医护人员要经常温和的询问患者的感受,并用其专业的素养来安慰患者紧张、烦躁的内心,让患者的心理处于平静的状态[2]。
1.3 饮食护理
还要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护理,有些患者在术后的饮食上并不注意,偶尔会食用一些盐性较重、刺激性较强的事物,这就会对患者的伤处进行刺激,减少了治疗的效果,增加了患处的疼痛感,进而引起了恶性的循环。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常嘱咐患者使用清淡的食物,为患者搭配饮食以保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健康。
1.4 环境护理
环境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所处病房的卫生,定时的进行开窗通风以及消毒工作,定时的对患者病房的卫生进行打扫,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环境,以此来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在患者的病房中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来环节患者绷紧的神经,增加护理的效果。
1.5 相关知识的护理
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护理,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要向患者口述术后需要注意的情况,适当可以向患者发放医疗知识小常识的宣传册,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是让患者的家属参加一些相关的讲座,以此来提高患者对术后知识的掌握,减少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
1.6 沟通和交流
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医护人员在与其进行交流时,要耐心的对其进行问题的回答,要细心的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要以亲切的语气来消除医患之间的距离感,此外,医护人员要尽量少穿白色衣服,以淡粉、淡蓝为主的服饰能够给人以更多温暖的感觉,能够大大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效果[3]。
2 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实践性分析
2.1 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术后的疼痛是术后患者所避免不了的症状之一,而术后的疼痛感不仅能够在生理上对患者康复造成影响,还会在心理上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如:患者的烦躁、易怒、焦虑以及紧张感都会给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吗,要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是来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进而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以及治疗效率。资料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外科手术患者担心手术后疼痛,多数患者术后的72小时仍然具有强烈的疼痛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恢复的时间,也大大影响而来患者的生存质量。
2.2 护理干预方式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外科患者手术后会有伤口疼痛、发热等应激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能够使患者身心都得到充分的休息[2]。护理人员应以热情亲切的态度安慰患者,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分散其注意力。并通过为手术患者提供术后疼痛控制的相关知识及技能,提高他们对术后疼痛控制的认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术后疼痛的控制,增强患者控制术后疼痛的能力,从而达到降低疼痛程度的目的[3]。
2.3 缩短患者的恢复期
在患者恢复期,医护人员通过护理干预,协助和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加强锻炼,帮助患者度过术后难关,使其在面对病同时能够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从而有效减轻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疗效满意[4]。另一方面,在整个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除了对患者的康复进行指点外,还会对其心理进行指点,帮助其减小心理压力,为其今后的康复奠定基础。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叙述,好的护理干预的方法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的关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其二,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护理,保证患者能够具有良好的治疗心态,其三,要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护理,以减少不良饮食情况对患者病情康复情况的影响,其四,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医疗知识的讲授,以此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并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其五,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