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2020-12-03江苏省响水县银河路小学顾萍萍
江苏省响水县银河路小学 顾萍萍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具备较强的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其智力发展,又可以为提升其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阅读兴趣,创设自主阅读氛围
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是知识、技能以及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进行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为了改善低年级学生阅读专注度不高、阅读学习兴趣低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自主阅读、研讨式阅读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采用幽默式的引导语言进行自主阅读或是研讨式阅读的导入,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教师可以采用导入法作为自主阅读教学的开端——“在阅读学习前,同学们先想想,哪种小动物的尾巴最长?”此时,学生会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集中精神去思考“谁的尾巴长”,教师则适时地将学生引入阅读教学上来——“我们可以在《比尾巴》的课文中去比一比谁的尾巴长!”而学生在疑惑、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阅读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在自由的、开放的自主阅读氛围中认真地、轻松地进行阅读学习。学生提高了阅读专注度,也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既应指导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还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厘清全文思路去抓住课文的核心思想,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核心素养均具有积极作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对文章的情感、内涵、思想进行挖掘、欣赏与提炼,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率、提升逻辑思维及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灰雀》时,因原文的篇幅较长、词汇量较大,且文中部分词语的意思难懂,给学生的自主阅读、“精读”带了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阅读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热情。首先,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阅读与实践的平台。“我们要在课文阅读学习之余进行文章人物的还原,看看谁能在人物再现中抓住相关人物的特点!”这样的创作表演是学生所喜爱的,这也为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理解,将列宁与男孩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两者的情感变化用自己的情感与语言加以再现,以全面提高学生对原文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阅读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程度,也会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这对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其语文核心素养。
三、借助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掌握阅读技巧,还要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与思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例如,在教学《狮子与鹿》时,教师可在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之后,引导、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质疑”:“如果鹿没有角会怎样?” “如果鹿也拥有强壮的四肢会怎样?”“如果没有了狮子会怎样?”“如果没有了鹿会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会有效放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之能自主地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对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具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情组织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形成的问题加以记录或自主阐述,也可以将这些问题与其他学生(包括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这种阅读与“质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包括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情感等)、事件、中心思想、时代背景等的自主探究与思辨能力,也能促进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使之在质疑、释疑过程中,逐步形成多样化思维,这对培养、提升学生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核心素养内涵不断改进、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乐读、悦读的阅读学习氛围,将课堂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化、生态化、情趣化,为培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