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摘要

2020-12-03

景德镇陶瓷 2020年1期
关键词:景德镇试验区陶瓷

一、总体要求

1、工作思路

坚持规划先行、创新引领、项目带动、全域推进,秉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提速的理念,打好传承、创意、融合、国际、景漂“五张牌”。重点建设“一轴一带、五区多点”核心区,奋力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2、工作目标

紧密围绕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平台,深入推进“五个一批”:

落实一批重大政策:落地实施“对试验区企业销售自产传统手工技法制瓷产品,符合规定的可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等政策。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建成御窑厂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陶溪川二期、洛客国际设计谷、陶瓷智造工坊二期、高岭·中国村、凤凰·世界传承文化中心等项目。

开展一批试点示范:推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产教融合城市等试点。

打造一批发展平台:建立完善陶瓷产业公共服务、陶瓷艺术创新服务、国际陶瓷博览运营、物流园区等平台。

取得一批建设成果:出台并实施《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条例》、“一轴一带、五区多点”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创建、景陶集团和陶邑公司上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等。

3、工作原则

坚持国际化思维,突出项目化推进;坚持立足当前,注重着眼长远;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双轮驱动;坚持主动作为,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先行先试。

二、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

1、实施陶瓷文物保护工程

公布第二批景德镇市重要历史建筑。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实施景德镇大遗址保护计划。

推进以御窑厂遗址公园为核心的陶阳里历史街区、三闾庙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建成御窑博物馆、御窑厂景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景德镇历史街区重点要素保护等项目。

加快推进御窑厂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立国家古陶瓷修复研究中心(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争取御窑厂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和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项目。

保护现代工业文化遗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原“十大瓷厂”等老厂区成为国家工业文化遗产。

实施陶瓷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申报建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

2、传承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建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录工程,完成手工制瓷技艺数据库建设,完善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

加强手工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群体达到1000 人以上。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平台,提升名坊园等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园区建设水平。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平台,在大中专、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陶瓷手工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在陶瓷材料、工艺、传承等方面研发推出新的应用。

3、推进陶瓷文化研究与阐释

健全陶瓷博物馆体系,建立景德镇博物馆联盟,引导陶瓷企业、艺术家和收藏家发展陶瓷艺术非国有博物馆。推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规划建设国家陶瓷非遗馆等一批国家文化地标。

启动“窑坞印象”文旅产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推出一批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艺术精品。

推动陶瓷文化进教材、进校园,实现中小学陶艺教育蓬勃发展。

三、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国家陶瓷文创产业、陶瓷新材料产业等产业加速向昌南新区集聚。引导创建省级高科技陶瓷产业集群。优化陶瓷产业布局,完善陶瓷产业链条。深入推进“退城进园”工程,引导老城区陶瓷生产企业向昌南新区集聚。

建设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标准规格统一、追溯运行顺畅、链条衔接贯通的陶瓷产业供应链体系;建好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基地,联合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制定瓷土、釉料等配套产业生产标准。建设陶瓷原料中心,建成瓷土、釉料、颜料等原料储备基地。

规划建设陶瓷总部基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基地等项目。实施陶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整合国有陶瓷企业资源,做强景德镇陶瓷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

实施陶瓷中小微企业壮大工程,引导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设立陶瓷金融服务中心,为中小微企业壮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发展文化创意和服务设计

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延续政策。重点培育1~2家从事文化创意和服务的产业集团、产业联盟。

建设洛客国际设计谷,推动传统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八大美院”共同在景德镇建立创作中心。推动陶溪川文创街区加快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为核心,启动建设陶大小镇科教园区,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3、构建科技创新发展平台

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建成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启动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建,申报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做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布局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中心,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科技陶瓷。

4、加强陶瓷品牌建设

加强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的传承保护,打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加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高水平建设中国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开展景德镇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和陶溪川文创街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提高版权保护水平。在国家试验区申报设立国家级认证机构分支机构,开展陶瓷产品质量认证。

建立陶瓷产品防伪溯源体系,为陶瓷艺术品市场提供第三方鉴证服务。大力开发应用陶瓷大数据,健全艺术陶瓷安全保护机制。

5、推动陶瓷产业绿色发展

将陶瓷工业园区作为国家级绿色园区进行重点培育和申报。

培育一批陶瓷环保标杆企业,构建清洁高效、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质量。

着力开发多功能型绿色环保陶瓷产品,推动陶瓷砖薄型化,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轻量化。

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业

1、打造陶瓷文化旅游核心产品

重点打造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东市区等陶瓷文化景区,推动景德镇水利枢纽工程、三闾庙码头及清街保护等项目,打造昌江百里风光带、高岭瑶里、洪岩仙境等山水生态景区。

推进御窑厂遗址公园等重点陶瓷文化主题景区创建5A级景区。加快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三宝国际瓷谷旅游提升等项目建设。建设陶瓷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全国、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2、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申报2021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城市。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制定景德镇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战略计划,打造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的文化旅游体系。培育品牌赛事,发展体育产业,筹办景德镇国际马拉松赛、“吴静钰杯”跆拳道品牌赛、瓷茶古道徒步行。发展乡村民宿游、古城茶文化游、古戏台文化游。

3、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建设旅游宾馆、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推进国家试验区旅游公路建设,创建一批四星级以上饭店、绿色旅游饭店,引进国际著名连锁酒店,发展精品民宿和度假村。挖掘开发景派美食,打造特色美食文化街区。

启动机场迁建工作,争取国家支持景德镇罗家机场设立航空口岸并早日开通国(境)外航线。

申请下放签证审批权,探索实施为国家试验区研学旅游、文化交流的外国人提供签证、停居留便利。实施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争取设立景德镇市国际旅游免税店。

4、创新旅游业体制机制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进高岭瑶里、洪岩仙境等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旅游机构规范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育培训计划,加强旅游业的规范化管理。

五、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

1、激发陶瓷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加快培养陶瓷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出台陶瓷领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办法,对陶瓷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分类管理使用。

探索制定传统手工制瓷从业人员评价标准,自主开展陶瓷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技能人才技能鉴定,争取在工艺美术职称系列下专设陶瓷评审专业。

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鼓励事业单位根据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自主建立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2、大力引进陶瓷人才

引进国内外科研类、艺术类、智库类机构在国家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争取赋予国家试验区外国专家来华邀请函的审批和发放权限。

重点引进海内外陶瓷文化理论、考古研究、创意设计、科技创新、营销管理、金融服务等高层次人才。

3、培养陶瓷后备人才

加快推进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鲁班工坊建设,力争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

鼓励共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启动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筹建工作。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陶瓷类技师学院,力争学生人数三年内达到3000人规模。在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建立国际人才“研学游”培训中心。

承办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争取将拉坯列入世赛展示。

六、提升陶瓷文化交流合作水平

1、推动陶瓷产品对外贸易

鼓励支持陶瓷集团和有条件的企业在欧美、东南亚等陶瓷主要销售市场设立海外仓。

引进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落户。

建设陶瓷电商产业园,打造陶瓷电商集聚区和孵化基地,争取我省设立国家试验区陶瓷电商三年建设期发展专项资金。引进3~5家跨境电商服务企业。

建设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打造集创意、设计、定制、展示、鉴定、交易、结算、物流、金融、产品发布于一体的国际陶瓷博览运营平台。

争取将国家文旅部增列为瓷博会主办单位,设立瓷博会专项扶持资金,提升瓷博会办会水平,使之成为国际一流的品牌陶瓷博览会。

2、创新陶瓷文化产品交易方式

大力推动艺术陶瓷线上交易、链上交易。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艺术陶瓷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艺术陶瓷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加快建立陶瓷产业大数据中心,打造陶瓷区块链,为全国陶瓷行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加快开放性功能平台建设。启动鱼山货运码头(含发电厂码头)等项目,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启动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工作。

推进阜阳经六安至景德镇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建设景德镇铁路物流中心和增建景德镇北站北侧站房。适时开行景德镇至宁波直达联运班列。

3、拓展陶瓷文化国际传播交流

依托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建设当代陶瓷艺术博物馆,承办陶瓷艺术双年展等交流活动。

建设中国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在我省友城——美国盐湖城设立中国陶瓷文化中心,在景德镇打造与日韩陶瓷文化交流合作贸易集聚地、科技成果转换集聚地、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地。

启动景德镇凤凰·世界传承文化中心项目,规划建设世界传承者大会永久会址、美术馆、文化馆等场馆,建成紫晶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9 中国·景德镇“陶溪川”公共雕塑国际大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区)等艺术活动,争取在景德镇举办世界传承者第一次大会。

精心打造“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交流项目,争取纳入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库。

鼓励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申办成立全球第一家陶瓷特色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

争取将陶艺课程纳入国家孔子学院总部课程内容。申请将景德镇列入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班实地调研地。

七、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支持政策

1、财税政策

争取省级财政部门安排相应转移支付资金向国家试验区倾斜。

2、投融资政策

对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国家试验区建设项目,争取比照西部政策标准给予支持。

争取省发改委加大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参照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支持政策,设立国家试验区建设专项。

争取支持我市发行“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专项债券”创新品种债券。

争取引进相关政府投资基金参与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建设发展基金和陶瓷产业供应链发展专项资金。

对接省文旅厅争取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基金。

争取省工信厅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时,对景德镇陶瓷产业项目实行政策倾斜。

争取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陶瓷产业的支持。

试验区建设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争取将国家试验区建设列入省“十四五”发展规划。

对国家试验区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的产业项目,争取在规划选址、项目审批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推动国家试验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积极深化产教融合,争取列入国家产教融合发展试点城市,培育特色产业人才。争取建设国家级陶瓷特色产业实创基地。

争取申请设立景德镇市领事认证代办中心。

推动中欧城市实验室建设,开展美丽人文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争取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

八、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协调。2、建立推进机制。3、落实工作责任。4、凝聚各方合力。5、营造浓厚氛围。6、加强督查考核。

猜你喜欢

景德镇试验区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深圳中医药综改试验区建设十大亮点
陶瓷艺术作品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