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检验过程中的应用

2020-12-03山东省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食品检验标准

□ 曲 林 山东省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改善,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使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实践应用中的问题,精准把握其关键环节与核心要义,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检验质量。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关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实施食品检验与安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为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效果,有必要全面推行实施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将食品安全各项规则与要求固定在标准范围之内,构建稳定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标准化制度建设、方法过程控制、综合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高质高效推进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广大疾控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同样在创新食品安全工作方法、优化食品安全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成效显著,使得食品安全管理整体效能进一步凸显,食品安全防线进一步巩固。尽管如此,也要客观看到,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实践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食品安全标准的依据性有待强化提升,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检验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1]。

2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2.1 多种不同标准之间存在交叉重复与矛盾

作为世界中的人口大国,我国长期以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极为突出,为切实构建食品安全屏障,相关部门先后相继制定了部分规章、标准、条例等制度化体系,形成了针对不同领域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整体来看,上述标准数量与种类高达数千项,并分由多个不同职能部门分别掌握实施,呈现出分散化、零碎化的状态,不同标准之间存在突出的功能交叉重复与矛盾问题,久而久之导致食品安全检验过程出现适用性问题,在相关工作测量与方法推行中缺乏强有力的基础依据与参照。因此,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2.2 食品安全标准执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中,健全完善的执行监督机制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监督排查各类潜在问题,落实执行各项食品安全标准制度要求的重要屏障。纵观当前食品安全标准执行监督实际,普遍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健全,现有监督体制缺乏约束性与针对性等共性问题,不利于有效杜绝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各类常见问题。由于食品安全标准执行监督机制缺失,具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多个部门之间无法形成高效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难以从监督机制角度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2]。

2.3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检验人员在检验工具与方法方面具备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食品检验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实践表明,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中,过度考量经济成本支出以及管理维护难度等客观要素,未能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理念的应用与融入程度不足,对食品检验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不全面、不彻底,传统僵化固化的食品检验模式根深蒂固,阻碍着食品检验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

3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检验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探讨

3.1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中,完善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始终处于基础性与根本性地位,对于促进食品检验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具有关键作用。要根据食品检验的现实需求,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保该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权威性、引导性、规范性作用[3]。要以标准化体系的方式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目标任务、职责体系、方法过程、保障措施固定下来,使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具体实施方法与措施的制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持食品安全各级标准、各类标准之间具有一致性。要对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进行动态化跟踪管理,用食品安全管理实践检验上述标准体系的可行性,进而加快推动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3.2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及培训力度

在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局面复杂多变,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氛围尚未形成,使食品检验相关工作的开展实施受阻。对此,应持续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及培训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氛围,自觉抵制各类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社会宣传渠道方面,应不断开辟新的宣传阵地,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宣传及培训手段,对相关新标准与新要求进行专业化、权威化解读,真正使食品安全管理管理入脑入心,并转换为做好食品检验相关工作的动力[4]。

3.3 强化标准制定与使用部门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标准制定部门,还是标准使用部门,均在食品检验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承担着各自的相应职能,二者之间沟通联系效果的好坏,与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实施效果密切相关。要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使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二者协同一致、步调相同地开展食品检验相关工作[5]。对于标准制定部门而言,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集使用部门的意见与建议,使各项标准规定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标准使用部门则要对食品安全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反馈,协助标准制定部门对欠妥之处做出修订与完善,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良性互动,相辅相成[6]。

3.4 提升标准使用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同样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理念融入食品检验全过程,对既有食品检验流程与方法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改造与升级。要根据食品检验的现实需求,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食品检验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食品抽样检测、食品安全标准共享、业务流程管理以及数据信息检验等功能模块整合到平台中,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成效[7]。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实现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数据信息的及时互联互享,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中转延迟,充分挖掘食品检验数据的时效性价值[8]。

3.5 培养食品标准化人才,创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专业化人才培养是构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长效体制的关键环节。要定期组织食品标准化人才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时期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新形势与新任务,以及新需求,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食品检验思维观念,突破僵化固化行为方式方法的局限[9]。对食品标准化人才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全面详细评估其综合业绩成效,并以此为基础兑现奖惩,激发其做好食品检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为相关工作的顺利有序推 进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10]。

4 结语

综上所述,受管理模式、安全检验、标准规则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着食品安全检验质量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食品检验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基本规律,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强化管理过程控制,为提高食品检验工作总体质量与成效奠定基础,为保障现代经济社会食品安全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食品检验标准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