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方法与效果之辩证关系
2020-12-03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文︱(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魔术表演试图通过自然手段去制造自然法则无法解释效果的“非自然”现象,这种表演形式赋予了魔术方法和效果本应同一的关系及极强的矛盾性。本文就这种矛盾展开探讨,尝试发现二者的辩证关系,以求在魔术创作与表演实践中,能最大限度扬弃矛盾,争取同一。
矛盾的来源——双重现实
当人们聆听华丽的钢琴曲时,会赞叹演奏家炫目的指法;在观赏芭蕾舞演员脚尖点地的高速旋转时,会赞叹舞者坚实的基本功。可见,在有些类型的表演艺术中,技巧、方法本身就是人们的欣赏内容,甚至技巧本身就构成了表演效果的主体部分,其方法与效果具有极大的同一性。然而魔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位美国魔术师认为,魔术是具有双重现实的表演形式——外在现实和内在现实。
外在现实是指观众所感知到的内容,内在现实是指魔术表演者所感知到的内容。此两种内容在魔术秘密发生的阶段是绝不会同一的,这正是魔术之为魔术的必然要求。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之间的屏障,正是魔术感生成的必备结构,这种不同一正是魔术秘密之所在。魔术方法属于内在现实,魔术效果属于外在现实,两者之间存在着鸿沟。
“隐”的艺术
英国魔术师迈克尔·文森特曾说,魔术表演者练习得越多、做得越棒,观众就应该会觉得表演者做的越少,甚至什么都没有做。
很多表演者在从事魔术表演的初期,常常会得到观众这样的评价——“你手好快”。这对于魔术表演者来讲无疑是仅次于穿帮的糟糕评价。魔术师扮演的是有魔法的角色,从概念上讲,“魔法”不是“技术”,而只是技术的现象,现象是可见的,然而技术本身应是不可见的。所以魔术的方法永远不应与效果在外部现实中“争宠”。
魔术表演者常会问自己或同行,什么是好方法,方法重要还是效果重要等问题。其实,魔术方法并不是观众欣赏的内容,好方法的一个要素是——在外在现实中隐形。魔术方法的聪明与否、有趣与否,应是只存在于内在现实中的评价,而不能作为方法好坏的评估。例如,有很多巧妙的数学原理,其内部原理让魔术爱好者拍案叫绝,但是如果这个方法使用在某个魔术效果中,让观众感知到魔术师是利用了某种数学方法,那此时这个方法便不是一个好方法。
妥协方法论
更重要的是,魔术的方法具有语境性。由于魔术表演者是受自然法则约束的,所以魔术方法也都是有限制的。没有任何一个魔术方法是完美的。每一种魔术方法,都有着自己需要向自然法则妥协的部分,每一个方法都有自己的缺陷。所谓好的魔术方法,是指在具体某个效果中,在观众必须确信的内容上,此方法不会出现妥协。而观众所必须确信的内容,则由具体魔术效果所需要创造的外部现实来判断。
例如,将一枚硬币从右手交到左手中,硬币消失。此效果观众必须确信的是,硬币没有藏在左手、右手、袖子里。那么在效果出现前能卷起袖子、效果出现后能交代双手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反之,如果一个方法,能使观众产生极强的错觉,硬币确实交到左手,然后展示左手没有硬币,但无法交代右手,那么在该语境下,这就是一个不够好的方法。
又如,一个纸牌魔术的经典情节:观众所选的扑克牌,出现在观众自己任意说的张数位置上。方法一:观众选牌、放回、洗牌——观众说数字(张数位置)——表演者发牌。方法二:观众选牌——表演者放回、洗牌——观众说数字(张数位置)——观众自己发牌。此魔术效果试图创造的是一种“巧合”的外在现实,即观众随意说的数字,竟然就是自己所选扑克牌的位置。可见,此魔术外在现实成立的关键,正在于所选扑克牌确实就是在观众自己随意说的位置。能让观众确信这一点的是方法二,因为它允许观众自行发牌确认。即使观众觉得是表演者洗牌时将牌控制到某一张,但在此魔术的语境下,这一点并不重要,“巧合”发生于被选牌的实际位置与观众随意说的数字之间。至于这个实际位置,如果是由观众洗牌决定的当然好,如果不能由观众洗牌决定也无大碍,“巧合”仍然发生于表演者洗牌决定的位置和观众随意说的数字之间。在观众必须确信的内容上,方法二没有出现妥协,而使用方法一,观众则会怀疑在发牌中表演者做了手脚,从而破坏外在现实。所以比较之下,方法二在该语境下是更好的方法。
在魔术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这种妥协处处可见。作为魔术表演者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识别出不同方法的妥协之处。在某一个具体魔术效果语境中,对于魔术方法的选择,其实就是对妥协的选择。
着眼外在现实
在具体魔术中,应选择不同的方法,承担不同的妥协,争取在关键处不妥协。能做到这样的优质决策,前提是对魔术效果有本质上的分析。例如上文纸牌魔术的例子,如果看不到魔术效果的核心的话,作为魔术爱好者,很容易认为能让观众洗牌的那个方法更“干净”,所以更好。殊不知,在那种语境下,这个“干净”对于外部现实的贡献显得无足轻重。
讽刺的是,部分魔术爱好者,看不到魔术效果的核心在哪里。由于掌握了大量的魔术方法,那些在学习魔术早期阶段就已经掌握得不错的魔术效果,被其视为“小儿科”,而不断追求方法新颖、难度大、能蒙到自己和同行的魔术,却陷入了唯方法论的误区。新颖的魔术方法是工具,固然应该积累,但工具本身并不是目的,不应在寻求工具的过程中,沉迷于魔术的内在现实,而忽略了外在现实,沦为工具的“收藏家”。
外在现实不仅仅是魔术效果呈现的那一刹那,它同时包含这一效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呈现的。例如,如果要创造一个“观众随机选一张牌,然后表演者猜出来”的外在现实,那么当然直接把扑克牌摊开让观众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让观众随意发牌,任意时刻停止,记住自己停止位置的牌。但是这样的话,稍微揣测一下观众心理就发现,观众完全可能想到表演者用一副排好顺序的扑克,根据观众发牌数量来确定观众停下的位置是什么牌。所以,要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制造出表演者无法知道观众停下的位置是什么牌的话,要么表演者必须在观众发牌时转过身,并请观众发牌不要发出声音,排除表演者可能默记发牌数量的信息;要么在观众发牌前,让其将牌洗乱,排除表演者对牌顺序信息的掌握。
这就回答了方法重不重要、方法重要还是效果重要的问题。方法在它恰当地制造了所需的外在现实并且隐形时,并不重要。如摊开牌让观众选和让观众洗牌后自己发牌区别并不大。但如果说“让观众从10 -20中说一个两位数,然后减去个位数和十位数之和,根据得出的结果发出对应的牌,观众仍然认为这是随机的、表演者不可能知道的选择”,未免就有些自欺欺人而陷入了唯效果论的误区。
效果和方法谁重要?这是人为二分法造成的伪问题。精彩的魔术效果背后,一定有经得起考验的方法;也只有适合的方法,才能构建出预期的魔术效果。
作为渴望使自己魔术水平日益精进的魔术师来说,在积累学习魔术方法的同时,应注重研究各种魔术方法的妥协点,以广大观众的反应作为魔术效果的试金石,对魔术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的匹配间进行不断调整,让隐者更好为显者助力,让显者更好为隐者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