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音乐创作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2020-12-03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中路小学罗宇欣

青年心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感知力音乐创作乐器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中路小学 罗宇欣

教育部在2011 年颁布了新一版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强调,其教学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想象力与思维潜力。

“创造”也被视为是音乐教学方法实施的必要手段之一。从目前中国小学音乐课堂活动的比例来看,声乐教学仍占据主流地位,班级合唱仍然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而创作实践型(例如乐器创编和即兴创作)音乐活动相对较少。我将着重关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乐器教学环节,通过展示具体教学的例子,开展对学龄儿童“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与探索, 也进一步为音乐教师的乐器教学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一、音乐创作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音乐创造力通常最直观地体现在音乐创作和即兴创编中,通过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更具有想象力、更自由和更包容地去构思新事物。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小学年龄段6~11 岁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发散性思维极其活跃,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其提问方式一般是“云朵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呢?” “树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反之,固定性思维的提问方式是“牛有几条腿?”“骆驼有几个驼峰”这种闭环式的问题。在实施乐器创编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多设计发散性思维活动,例如:准备高音木琴、低音木琴或其他奥尔夫音高乐器,让学生在乐器上描绘小雨到暴雨的形成过程(音高),大货车从远处到近处的声音(音量),魔法电梯的上升和下降速度(速度)。设计这些有趣又有创意的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聆听到不同种类的乐器配合下的不同音色,感受到各种音乐动态,而且有助于小学生筑建系统性的音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创造意识,从而培养其对创作的积极性。

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通常被认为是小学数学学科中重要的思考方式与思维能力。其实不然,音乐学科中,逻辑思维也被认为是重要的思维。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能力被直接用于创作的客体之中,而后通过大脑的运作反映在音乐的创作之中。特别是最常体现在作曲家们的音乐作品中。例如肖邦的《三段体式小狗圆舞曲》(作品64 之一),乐曲描述了一只小狗追逐嬉戏的故事,不同乐段的创作表现出了独特鲜明的特点。在小学音乐创作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故事情节,丰富学生的学习任务。例如:让学生根据以下图片用不同的乐器演绎一个声音故事:l)风;2)翻滚的海浪;3)舞动的海藻;4)鲸鱼与鲨鱼在海洋战斗;5)鲸鱼获胜;6)鲨鱼逃脱。学生在图片贯连中,会在脑海里想象出整个故事的画面,逐渐形成自我逻辑。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巩固与学习经验积累后,教师可增加任务难度,鼓励学生自己给出5-6 张图片,并设计一个有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的声音故事,扩大音乐学习范围,有意识地提升任务难度,让学生养成有逻辑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在任务难度增加后,教师可考虑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去描绘出同一个故事,而后,不同的小组互相交换彼此的观点,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不一样的观点,获得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认知。

三、音乐创作提升学生感知力

感知力,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可认为是感官认知能力,但它在音乐创作中还包括另外的三层含义。

首先,感知力可统称为感觉,比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其次,它可以认为是对事物的认知,也就是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判断事物的能力,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它可指从感觉到认知的发展的过渡阶段,比如:大脑对感觉到的事物进行处理,而后变成了理性的东西,再加上个人认知,最后形成了自我感受力。音乐学科包含了这三种感知力,以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的内容为例,书中《木桶有个洞》歌曲,以创造音乐为主线,融入了歌曲演唱、填词、乐器创编、音乐小品、不同动物声音模仿、与角色表演等多种感知力结合的教学任务。多样的音乐元素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并为其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多方位的感知体验。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扩展学生的认知面,使其建立对人类、自然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四、音乐创作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教育中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音乐创作中,作品的形成需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表现,是一种心理与精神上的享受。

在音乐创作中,学生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与他们的创作环境有很大关联。毋庸置疑,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与自我安全感,是对有效音乐学习的重要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评判一个音乐作品的好坏是不具备统一标准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给予学生一个包容度高的课堂,首先要鼓励与肯定学生对每一个音符的创作。例如,在初步尝试教授音乐创作时,教师可以使用奥尔夫木琴,并有意地取出fa、si这两个音片,留下do、re、mi、so、la,这种五声调式或“无错音”形式意在减少创作中的不和谐旋律音程,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听觉感受,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创作的动机与自信心。

此后在未来的练习中,教师可逐渐地加入fa 和si 音片,从弹奏一首音乐开始,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通过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意境之中,促使他们感受到更加清晰真切的音乐,深入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轻松?是欢快?还是悠远?而后给予学生实践摸索的乐器弹奏机会。长期的练习与创作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创作任何他们喜欢的旋律。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表达他们的情绪,丰富创作内容与培养良好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

“音乐创作”既是客观的,又包含了主观性,其承载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升华。“音乐创作”在教学环节与学习环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成阶段中,心理因素同样对学生心灵的启发起了潜在的作用。即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标改革以来,“创造力”已成为新世纪、新人才、新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开展对学龄段学生的创造力探索,不仅能够让其自身的潜质获得最大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学生自我创造精神的形成,这将对学生在未来其他领域中的学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感知力音乐创作乐器
学乐器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创作骨干培训班”圆满结课
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路径探析
乐器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