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帕”不怕,针灸量身定“治”帕金森病

2020-12-03徐世芬编辑苏二

科学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脾虚帕金森病

文/徐世芬 编辑/苏二

“走路慌慌张张,手抖不能持物,说话含含糊糊,写字越来越小”,这是帕金森病患者生活上的困扰,可能也是大众百姓提到帕金森病映入眼帘的画面。其实,除了震颤等运动症状外,一些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多汗、尿频、失眠、抑郁等也同样是帕金森病的表现。其中“便秘”可以说是最让帕金森患者为之苦恼的问题之一。

帕金森病是什么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65岁以上发病明显增多。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发病之初,患者可出现静止时一只手节律性的震颤;手指在完成扣钮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时动作迟缓;走路时双臂摆动幅度不一致。

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启动方面(特别是从坐着到站起)的困难、步伐变小变慢、走路向前冲、面部表情减少、字体书写越来越小、肢体僵硬、失去平衡能力等表现。发病以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为主,逐渐累积对侧肢体。同时,患者伴有一些容易被忽略与帕金森病相关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排尿困难、失眠、疼痛或麻木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某些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早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困扰患者多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便秘作为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同时临床常用的某些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会导致肠道运动功能下降,加重便秘。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帕金森病在中医上属于“颤证”“振掉”“痉证”等范畴,病机虽众说纷纭,但是脾虚导致气血亏虚、痰瘀内阻是颤证发展的基本病机。人过半百,先天肾气渐亏,需凭脾胃气血补益。脾虚不足,则肾虚精亏;肾者主水,为肝之母脏,水不生木、养木、涵木,则肝主筋功能下降,筋脉肢体失却精血涵养,不柔而为强直,虚风内动而发为“震颤”;脾主运化,脾虚运化乏力,则出现便秘;气化失职,水不能化为津液滋养全身,而反聚而为痰成饮,阻滞经络;脾气亏虚,气不行血则血流不畅,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血更欠通达,顽疾渐深。

帕金森病治疗的现状

帕金森病的治疗仍是医界难题,尚无治愈的特效药。目前大多用抗胆碱药、拟多巴胺药等对症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但有些药物可导致部分患者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头晕、失眠、精神抑郁等不良反应,加重非运动症状,且患者服用西药数年后,常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障碍等现象。如何突破治疗瓶颈?针灸的疗法不失为一条良策。

针灸疗法的优势

针灸疗法强调辨证施治及整体观念,从阴阳失调、气血失调以及脏腑功能的平衡入手,通过调补结合,促进机体达到新的平衡而消除震颤、肌强直等帕金森病症状,且具有安全有效、无依赖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针灸疗法作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充分调动患者机能,便秘等非运动症状得以有效缓解。

第二,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西药在治疗疾病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容易加重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联合针灸治疗,可通过减少药物用量,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第三,延缓病程发展。通过对比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和单独运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发现,针灸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发展,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动态调整患者生存质量。

总之,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而针灸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不仅能弥补药物不足,还能有效缓解西药的不良反应,并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也是广大“帕友”治疗便秘症状的不二之选。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脾虚帕金森病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