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泽兵:湖光山色可居逸境

2020-12-02谭丽娟

现代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诗书画四川省山水画

谭丽娟

袁泽兵

1968生于四川成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成都工笔画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家,四川巴蜀书画院画家。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入编《中国国画百人佳作集》》《四川省诗书画院十周年纪念》《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集》等专著,出版有《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系列.袁泽兵专辑》《青山意不尽.袁泽兵山水画集》《湖光山色.山水绘画教程》《山水小品画法》等专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

这是陶渊明在《饮酒》第五中的诗句,他恬适惬意的隐于山水之居,于清净山水中暂忘尘器。这是远离纷扰之境最理想的文人居所,也是我在袁泽兵山水作品中品出的画外之音。

画山水而非全然是山水,带着“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种不紧不慢的淡定气质,袁老师愈发把宁静和平的生活热爱寄托于山水之中,在山水作、品中守住一份笃静。

在袁泽兵的青绿山水作品中没有太鲜明的色彩喧闹感,画面中远山、屋舍、湖泊包括画面的人物,无一不是营造了一种淡然宁静的诗意“悟境”。再认真翻阅袁老师作品,你会惊喜发现,这一次出版的作品中,每一幅都有“人烟”之气,古代高士或者屋舍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轻描人物淡写山水,房屋隐于山林中,画面生动却不呱噪,静得自然与人融为一体,山水之静与人的互动,画面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这种清静之气,也是我们在热闹的生活中需要留有的一片独白,让身心居山水画境中澄明自心,方可不迷失自我。从画中也感悟到袁老师作品中的人物虽寥寥几笔甚至不辨面目,但在大自然的山水之中对治傲慢与我执,学会放下声色的感官,无从而念的赏一幅作品,慢而静。

这种静,若画家本身没有如此的心境,是画不出这样的作品,经常和袁老师聊事,最后他都会说“可以”“没关系”,如同他画面中的“姜太公”钓鱼,随缘随性,不强求的这种心态,与他的山水作品融为一体。

拋开艺术的情感成分,借用艺术家张承翥对好友袁泽兵的作品评价:“我们看到的“是自然形态的山水,在画面的构成上,多取于传统从山石的形态、河流小溪的走向、树木的聚散与色彩中取舍与变通,这种形式,既是自然的写照,但又不是自然的镜像。这使他的作品既有自然的真实,又有传统的形意,在自然形态和传统意蕴的交融中凸显出一种遥远与亲近的自由往还,在山水画家中自有其独特的新意。”

无论从艺术作品的专业解读,还是作品中传达出的淡然心境,袁泽兵的作品都带着它自有的气息感染着欣赏作品的人,我想这也是杨柳青画社出版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而书中,袁老师详细的用每一步细致的让喜欢他作品的人或者正在学习的人,清楚的知道他作品的创作和构想。这份不私藏的分享,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坦然之态。

置于一室,在袁老師的山水作品于自然品一份静谧,一生须臾,于画便是永恒,我们需要的便是在繁华之后在岁月中的淡泊栖息。

猜你喜欢

诗书画四川省山水画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诗书画苑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诗书画苑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诗书画苑
诗书画苑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