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终追远话清明 沐手焚香写先贤

2020-12-02陈香伊

现代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家清音先贤

陈香伊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为了表达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4月4日上午10时,防空警报鸣响,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国旗半垂,汽笛长鸣,举国同哀。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最高尊重,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信心力量的最强凝聚。问世之何以当不朽,英雄之魂立苍穹。每个民族都有推动民族进步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诠释时代精神的偶像,他们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代表着时代精神的气质,铭记他们,就是最好的缅怀。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任何阶段,任何领域,都有值得铭记缅怀的先驱巨匠。在文艺领域,也有这样一群人,或许你我不曾直接受教于他们,但他们为人之典范,为艺之精神,却浸润熏陶着每一位后来者。为纪念四川文艺大家,传承巴蜀文艺精神,《现代艺术》杂志社一路。上策划刊载“春天的怀念——缅怀书坛大隐倪为公仙逝一周年”(2016年第4期),“高山仰止情怀永驻——清明缅怀版画大师李焕民先生”(2017年第4期),“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2017年第9期)。一位位里程碑式的艺术人物,他们不仅留下了一大批匠心独运的艺术精品,更传承了一种锐意进取的艺术精神。

每一个艺术领域都有代表性的先驱人物,而最具艺术审美和社会影响的四川曲艺,每个曲种也都有着一批又一批的代表人物,他们用一生辉煌着四川曲艺灿烂的星空。四川曲艺以曲种丰富、形式多样著称。汉曲种中,以唱为主的清音、扬琴、竹琴,以说为主的谐剧、散打,说而唱、唱而说的金钱板等都各具风采,深受百姓的喜爱。李德才的扬琴、贾树三的竹琴、曾炳昆的相书以及李月秋的清音,更是被观众誉为四川曲艺界“四绝”。

曾炳昆、贾树三、李德才、卓琴痴等更老的前辈,年代更远、资料更缺,更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而我们上一辈先贤中,让四川清音“从市井走向殿堂,由四川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李月秋,“纵集金钱板之大成,横聚众流派于一体”的传奇人物——邹忠新,“一人开创了两个四川曲种”的谐剧之父——王永梭,都是四川曲艺具有标志意义的人物,是直接教海过我们的老师,亲切和知情程度自然会多一些。

国家一级编剧,蜀中著名曲艺家严西秀先生从事曲艺工作六十余载,与三位先贤都有密切过往和深厚情感,并对四川曲艺发展历程颇有了解。清明前夕,严老特将李月秋、邹忠新、王永梭三位已故大师的小传束集发于《现代艺术》,以飨读者和曲艺后来人,亦表自己深深的缅怀之意。逝者不復见,悲哉长已矣。生命的消逝不是终结,遗忘才是,所以我们选择铭记,怀揣着思念与信念继续前行。

又是一年清明时,绵绵细雨寄哀思。慎终追远话清明,沐手焚香写先贤。愿四川曲艺后学者将大师们的艺术精神,铭记在心,落实于行。愿三位先辈天堂安好!

清音表演艺术家

李月秋(1925年-1996年)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1953年参加工作,任成都市曲艺团副团长,艺术指导。中国曲协理事、四川省曲协副主席,四川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获得者。

金钱板表演艺术家

邹忠新(1923年-2013年)

男,汉族,四川省安岳县龙台场人,四川金钱板表演艺术家。1950年参加工作,成都市曲艺团副团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曲协理事,四川省曲协副主席,四川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曲协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成都市第二届到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谐剧表演艺术家

王永梭(1915年-1998年)

男,汉族,四川安岳人。1943年7月,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江安)。1939年始创谐剧,1941年始创方言诗朗诵。1953年赴朝慰问,回国后任职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后调四川省曲艺团,从事谐剧、方言诗朗诵编、导、演工作。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四川省文联顾问,四川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家清音先贤
南风清音——南方风景青年油画五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梅魂
寒溪
西江月·端午咏怀
忆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何冬保先生
吟三八妇女节
雨后山中漫步
先贤
从表演艺术家牛桂英看晋剧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