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0-12-02张少时

数码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必要性初中历史

张少时

摘要: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史料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获取历史事件信息的重要渠道,初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的运用。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分析能力与挖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探究历史规律。史料实证素养更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1-0264-01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它是对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特定的思维能力的概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史料发现历史规律,解决历史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和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教学有效性。另外,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不仅是学生确认历史事实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做出科学和客观的评价。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四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中要发展和改革方向。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史证意识,在课堂教师中落实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培养。

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素养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经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以及是非判断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阅历的丰富,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向理性思维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早已不能够满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实际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必须要做出革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只注重对学生历史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品质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升自身的历史思维品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学会对史料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以及整理,并且会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利用史料解决实际的历史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 在初中歷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策略

2.1帮助学生掌握史料收集方法,提高史料的活性。史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离不来史料。但是从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还有很多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挖掘和利用还存在单一化以及平面化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史料资源的使用,而是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2]。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若想要实现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培养,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史料搜集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结合历史学习的实际需要,对史料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利用,让史料能够充满活性,提高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利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兴趣和热情,并且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教材中所提供的“马神甫事件”的史料,让学生能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殖民主义者的丑陋行为以及“侵华”的本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史料都是由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是所有史料中记载的历史事件都是客观存在的,甚至还有部分史料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是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搜集史料的一般方法,更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证,从而提高史料的利用价值,让学生所使用的史料具有客观性和典型性。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这是古代历史,夏商周离现在十分久远,关于这一时期的史料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因此在目前还有很多人对夏、商以及西周的历史的真实性存在质疑[3]。针对这种情况,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历代历史学家对夏、商、西周时期历史事件的研究资料,再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供学生参考,之后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二里头遗址的视频或者是图片,让学生结合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史料以及历史遗址的分析和考证,学生能够更加确定夏商周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教学要求,为了能够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史料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 学习资料,也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发现历史规律的唯一桥梁和纽带,而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汇总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以史料为核心,注重对学生史料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史料价值研判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良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促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郑继借,朱俄明,金维宝.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地摭探[J].成才之路,2020(20):118-119.

[2]干学展.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课堂实践——以“原始先民的足迹”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3):45-48.

[3]章光伟,朱晓楠,金梁芳.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教学探索——以人民版“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3):50-53.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必要性初中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