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基因”在民办高职院校传承的路径研究

2020-12-02唐涛戴双雅

数码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

唐涛 戴双雅

摘要:红色基因在革命年代是顽强不屈的精神,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是用汗水浇灌的不畏艰难的精神,在新时代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当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研究,旨在找出“红色基因”在民办高职院校传播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 红色基因;民办高职院校;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1-0146-02

1 研究背景

2019年9月,在谈及为何在河南考察的第一站来到烈士陵园时,习总书记这样说“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任何时候缅怀先烈都应该放在第一位。”纵观习总书记走过的“红色足迹”,都是对继承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 [1],将红色基因融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不容忽视。广州是一座具有深厚革命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及鲜艳的精神底色,在红色基因的继承中广州高等院校应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借助多种方式来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渗透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当中。

广州科技职业学院是有20年办学经验的民办高职院校。学校地处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三市交界处,在学校附近有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革命基地,因此,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的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利用周边的红色资源,弘扬并传承红色基因,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觉悟,在新时代用“红色基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红色基因”在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的传承现状

红色基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源远流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青年作为民族最有希望的一代,在红色基因的继承与弘扬中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现状,特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对“红色基因在民办高校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高度重视党的红色文化的传播,借助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开展红色文化。

2.1运用思政教学“翻转课堂”,丰富“红色基因”理论教学。广东省一直是红色革命中不可获取的部分,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丰富的红色文化以及深厚的革命红色基因。不断挖掘和开发广东的红色资源,弘扬广东省的优秀红色文化、传承广东省的红色基因,应该成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的关键内容。

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高校应该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继承的坚定阵地。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在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要求,同时创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其中在革命精神的学习与形势与政策课堂中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红色知识与优秀精神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旨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增加师生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学习和传播,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思想理论课的学习中,思政老师们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实施“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上学生分组展示,课堂讨论互评,教师总评”等教学环节,让思政课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思想政治的内涵。

2.2体验式教学将优秀文化基因“请进来”。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涉及较少。在红色基因的继承中,离不开思政的小学堂和社会大学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

在将优秀文化基因“请进来”中,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广州东江纵队的文化资源优势,把周边地区的红色革命基地作为思政教育的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党员以及学生到大埔围东江纵队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学习革命精神,继承红色基因。2019年3月,管理学院组织教师党员与学生在大埔围东江纵队教育基地开展“缅怀英勇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主题活动,2019年4月,管理学院与广州东江纵队研究会联合举办“缅怀先烈,祭扫活动”仪式。2019年6月华立职院党委根据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开展了重温中共一大的实践活动。2019年11月组织志愿者参加由增江街宣传组联合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参加与红色纪念馆共同举办的活动等实践活动,加强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衔接,在与红色纪念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达成红色资源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弘扬大浦围红色文化,继承东江纵队的红色基因。2019年10月管理学院举办“老兵将故事”活动,参加过抗战的叶老兵和老师、同学分享了他的抗战经历,讲述了怎么在逆境中胜利并取得成功,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将优秀文化基因请进来,让学生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并将红色基因扎根于每位同学心中,继承并弘扬抗战精神。

2.3开展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生活。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在全力加强学校各项建设,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的过程中,还致力于将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让红色精神与文化传播校园的每个角落,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2019年5月华立职院党委开展了党建相关知识竞赛,在提升自身学识的同时,也努力将实践活动带入校园。在“走出去”实践教学中,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2019年 7月,校党委组织 20 名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学员组建“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体验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体验感悟,并将活动成果制作成 PPT 或微視频与全班同学分享。从而将校外实践中所学的红色文化延伸到校内,将校外实践作为红色基因继承的主渠道实现对高职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时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9月新生入学之初,全校开展“歌唱祖国,奋力逐梦”大合唱比赛,唱红歌来歌颂祖国;2019年9月,我院联合华立三江书院、华立诗社共同举办诗歌朗诵会,特邀毛主席特型、表演艺术家琴石参加。2019年11月管理学院邀请老师、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爱国人物纪录片。带领学生们聆听爱国人士的心声,重新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传递家国情怀,将红色基因根植于校园文化中。

学校通过每年举办一系列红色基因的相关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会到紅色文化的美丽,在深化对课堂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可,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意识。将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打造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常态活动,建立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机制。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展一系列红色基因的传承活动,在红色基因在民办高校的传播路径上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与此同时要在民办高校推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 民办高职院校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期间,根据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其中以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最为突出。在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同时,学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红色基因继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3.1学生参加校园红色基因传承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在艰苦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以及优秀品质,对不同的时代,红色基因都有其深远内涵,能够激励大学生不断成长,是当代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在新时期,大学生额认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90后的大学生们,没有经历过惨烈的革命战争,只能通过纸质媒介、网络平台等方式去了解红色基因,同时,作为民办学校的学生,普遍对学习没有目标,思想信仰不坚固,对于手机、网络游戏的兴趣要超过对学习的兴趣,思想上不重视红色基因,更多的学生愿意花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从而忽视了红色基因传承的必要性,导致学生参与校园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就不能有效学习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红色文化基因常年得不到传承创新,便会日渐失去其自身的文化竞争力,从而在时代洪流中流于黯淡[4]。

3.2校园内红色基因传承效果不佳。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殿堂,教书育人始终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学校在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旨在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与生活中。纵观红色文化的宣传,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活动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宣传上都突显出相同的问题。有时候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失去了本身举办活动的初心,是活动缺少了创新性,文化缺乏吸引力;此外还存在着许多活动仅仅冠以红色主题,其实质内容却并没有突出其红色特性和红色基因传承的极端重要性等问题[5]。学校虽然在大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并没有突出红色基因在育人思想中的关键位置,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境界起到有效提升的作用。

3.3缺少将红色基因“走出去”实践活动。由于我国长期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缺少了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尤为突出,这也使得高校在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缺少主动探索红色基因的意识。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校在“走出去”实践教学与学习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校外教学基地、“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开展的较少,再加上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较为叛逆,思想不成熟,大局观念不强,因此让其积极主动的传承红色基因的可能性不大。通过对本校学生调查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同学希望通过以户外教学等方式来学习知识,这也表明高校加强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4 民办高职院校优化红色基因传承的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怎么开展红色基因的传承,保持学生队伍的积极性与先进性,给红色基因注入时代内涵,发挥不怕艰辛,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将神,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的。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加强校外教学与校内教学的协同发展,创新学生活动新方式,构建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4.1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开设红色基因教学基地。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学习没有目标与要求,对于思想政治的理论学习兴趣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大学堂”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大学生内化的红色基因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红色基因传承的效果[7]。对于高校而言,开展红色基地教学是红色基因传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以地域特色为立足点,开设多个红色基因的传承基地,将校内思政课的知识与校外实践的内容有机结合,更好的消化吸收。

4.2开展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加强实践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要求大学生“内化于心”,同时也要做好“外化于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公立大学的学生的区别在于:较少有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购物、游戏当中,较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等。学校可以在重要纪念日、公益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利用暑假“三下乡”宣传红色文化,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参加过革命或战争的老一辈及家属们进行专访,亲身感受前辈的经验,使红色基因更好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外化于行[8]。

4.3重视互联网新媒体,构建红色基因传承信息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资源以及沟通的主要平台。学校可以针对当代青年的特点以及爱好,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互动,以此来宣传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与信息平台有机结合,融于教育当中。结合当地的革命先烈事迹,开发网络视听节目,将视频资源、书目信息上传,充分利用线上互动方式等方式融入红色基因教育。在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红色文化的文章以及专题时,也可适当的增加红色旅游地方的介绍,尽量组织大家参加红色旅游,发挥朋友圈的力量,从而达到宣传红色文化的目的。

5 结语

本文以广州华立科技大学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情况为个案,分析当前民办高职院校中大学生群体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得出了关于红色基因传承较为有力的路径。文化自觉与自信从来都不是一代人的事情,需要每代人的付出,民办高职院校也必须坚定不移的开展红色文化宣传与红色基因继承,让红色基因融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真正深入人心。回顾历史,青年一直是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也同样如此,青年一代的精神走向如何将直接关乎国家的前途乃至民族的未来发展,而红色基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载体,在新时代也有其内在含义,继承红色基因并弘扬红色精神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支柱。因此,当代青年学生应坚定不移的继承红色基因,成分消化吸收后将其运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正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0.

[2]徐娟,王继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原因[J].世纪桥,2008(2).

[3]陆少梅.对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5]常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6]时玉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究[J].克拉玛依学刊 ,2015.

[7]孙亚婷,王勤明.军校大学生“红色基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学理论,2015.

[8]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