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2020-12-02陈雯瑾

数码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陈雯瑾

摘要:随着近年来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攀升,高校作为编导人才的培养基地,虽然配备了相应的课程,但是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需求存在脱轨的问题,很多学生走出校园之后无法马上从事编导行业,不能被传媒机构所吸收。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以便可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广播电视行业输送大批人才。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1-0134-01

引言:在目前的影视单位中,专业的编导人才是非常抢手的,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品质,作为合格的编导人员,需要集创意策划和活动执行能力于一身,同时还要掌握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进行实践类课程设置时,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较强的理论功底,还要在此基础上娴熟运用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1 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现阶段编导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再加上社会对编导人才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作为专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将培养学生扎实理论功底以及娴熟的实操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作为编导专业学生还应该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拥有较强的领悟能力以及组织执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编导专业属于年轻的专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全国高校开设了编导专业课程之外,为了填补人才的缺口,各个省市院校也都陆续开设了编导课程。但是,人才培养问题依旧存在,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多沿袭传统,创新程度不够,专业设置和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不符,没有立足于学校自身条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往往流于表面,存在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脱轨的现象,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编导专业学生实操能力比较弱。

2 编导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2.1对实践课程比例进行调整。为了培养出更能满足社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编导人员,全国各大高校需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实践课环节上来,对实践课程比例进行调整,结合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实践课程占课程总数的比例太少。基于这样的现状,为了有效解决比例失调的问题,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在拟定教学方案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针对编导专业来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单凭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是不能胜任实际的岗位要求的,因此,对实践课程比例进行调整是编导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编导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融入新的時代元素,编导行业属于处于时代前沿的行业,如果思维落后,工作方法陈旧将无法创造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因此编导专业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的实用性课程比例,例如:摄影摄像专业指导、非线性编辑以及MAYA等课程,同时在进行教学时,还要鼓励学生提交课程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再例如:在戏剧文学课上,要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热情,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排练。通过上述形式,让学生对今后的编导工作有全面的了解[1]。与此同时,还要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革新,在以往学生毕业只需要提交一篇论文即可,形式比较单一,现在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毕业作品的制作,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另外,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学生的构思创新能力又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真正将自身所学映射在作品中。

2.2开放实验室,创建相对开放的教学模式。在编导专业教学中,实验室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是编导专业不可或缺的实践场所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创作的平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最大优势,充分体现实验室在培养编导人才方面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开放实验室,创建相对开放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作为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日常创作时需要借助各种实验设备以及场地将脑海中形成的画面还原出来,作为影视作品的雏形,在这个关键阶段,实验室就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学生的自由创作基地。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借助实验室完成布置的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室的开放程度直接关系着编导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开放实验室作为转变实践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自主创作和自由想象的创作环境[2]。例如:编导学生平时需要用到的实景演播实训室、光影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场所要做到对学生开放,给学生创作提供机会和平台,从而提升实践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指的开放是包括课堂和课余两部分,而并不是单纯课堂上的开放,让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利用,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设施保障。学生在充分掌握了创作所需知识后,可以借助闲暇时间到实验室完成作品的创作,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作的自信心。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大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真实情况,从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入手,进行课程优化设置,合理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势,将实验室完美开放,为学生提供创作的平台,从而为我国传媒行业培养大量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雯.“以学生为中心”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03):109-112.

[2]刘砚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新乡学院为例[J].传媒论坛,2019,2(23):164+166.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编导
论偶像剧《奋斗》成功的原因
产教结合视域下的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教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改进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