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波:荷禅莲韵丹青人生

2020-12-02粟海

现代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山水

粟海

李波

字明照,号倚竹独修,四川成都人。自幼喜好书画,先后在四川省诗书画院刘朴研修班学习深造。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女书画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写生中国女子画会副主席,四川戊子书画院画家,四川开明画院画家,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家,四川东坡诗琴社成员,成都俞伯孙蜀派古琴研究所传习所成员。

明照热爱山水,其心路历程始终伴随着山水路径的跌宕起伏而奔走寻觅。兴许对山水感慨与欣赏,世人会有各自的兴趣与标准,存在职业和层次不同的区分。如方式。上的俯揽山水与仰望山水;区域上的高原山水与南北山水;人文上的仙山胜景与山水园林;艺术家的情寄山水与旅行者的游玩山水等等都有着不同的喜好追求与兴味解读。明照则怀揣“寄情山水,仁智兼得”的感念,用作于实景的观察与作品的创作。如《白云深处》《青藏高原》作品呈现出理念的细微表达。《白云深处》醉心自然,卷气溢香,藏东南山水实景的坚韧与婉约融入其中;《青藏高原》既取笔莽莽混沌、雄浑磅礴的大势,又展示气韵流畅、威仪挺秀的细腻。画卷中,蕴藏着作者对山川自然的崇敬之情和艰辛创作的探索勇气。

明照时常利用节假日和外出学习的机会,饱览山川美景,了解风俗文化,积淀人文情怀。南来北往,西进东出,片片脚跡,忽忽身影,咀嚼着山岩的原汁原味,有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收获是眼界的宽阔和境界的升华。明照说:“去南疆刻意搭乘班车,与维族同行,吃馕喝矿泉水,别有滋味。眼无垠的沙漠洪荒,真有灼心的伤感,但见一湾清溪、一丛绿草,却又会看到希望,为不屈的生命礼赞。大自然如此,人生何常不是?”这充满哲理的话语,来自于成都文殊院大德高僧宽霖大师的开示。与佛结缘,为明照艺术生涯开启了另一道法门。佛学让浮躁归于宁静,心境始于自然。气韵顺和,简单平实,成为耕耘心田的法宝,存储了攀越艺术之嶺的能量。领略五台华章,驻步普陀紫竹,登臨峨眉金顶,品味九华群峰,进香大昭寺,注目莫高窟,回梦浣花溪,赏玩黔东南,走进卢浮宫,穿越黑森林,合掌圣彼得,探寻吴哥窟*……自然的神圣,佛法的灵光,人文的丰碑,带来艺术作品创作丰富的情愫、巨大的想象空间与深刻的内涵。如《蜀山秋水》的靜谧沉竣,萧瑟秋风,仿佛凝冻在冬的过往与春的期盼之间;而《高山流水》有泉出云端,清气正扬之感,给人以雄姿勃发,力道千钓的注入;同时,《泉落深山出白云》恰似银河九天垂悬人间,云中小寨,世外桃园。其意境深远,禅味浓郁,置身于尘器之外,留住于山涧之傍,洗心消障,回归本真,实可称“心灵佳苑”啊!

明照潜心艺术,爱好众多,尤以山水画为主攻方向,重以禅修,兼以琴、茶、行、学,是位尊师重道,博古通今,心生好德,禅心素颜的才女。其作品创作已进入“不争”之境,即既不“挣名”,也不“谋利”,超凡脱俗。用淡墨的素雅置入生活,青绿的飘逸回馈自然,淺绛的桃红点染气息,清丽的水质书写人生。纯真般的艺术修行,山水留音,物我两忘,大道至简,真谛所至。愿明照丹青不老,荷池清新,笔行天地,墨映妙法。

>心的律动,笔墨的华章。画乃画者的心迹,国铭的画如他的“神游之梦”,画面所现皆是“大自在”景象,笔下的气象,可游、可品、可得。他的绘画意境是恬淡宁谧,给人一种清醇平和的韵致,观者如置身于山水清音、空谷妙音之中,足以令人涤除玄览,濯荡尘心,神畅在诗情画意里。

国铭君在国画圈也算是“老兄”,几十年的艺途艰辛和努力,收获也颇丰,拾得有成。谈到追求、梦想,他淡然真实,艺事上他心诚意真、随缘而安。我期待他在艺事上的遐想,祝愿他艺品再创佳绩。

猜你喜欢

山水
空蒙山水间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沿古画里的山水走一走
地缘山水
不负山水,脱贫风景独好
《山水间》
山水含清晖之四(油画)
山水朋友
举世无双
周鹏生的山水雕塑